楠木軒

投行下滑、自營撐起!上市券商前三季度業績普增

由 無英 發佈於 財經

上市券商三季度業績哪家強?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三季報獲悉,51家券商概念上市機構中,超過一半的機構營業收入同比下滑。第三季度,股債低迷,IPO、再融資收緊,券商經紀、投行等收入收縮,自營投資分化。

而得益於二季度的強勁表現,前三季度券商整體業績“普增”。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券商板塊屬於強週期行業,券商走勢具有風向標影響。市場環境不佳會影響自營、投行、承銷等業務。接下來四季度券商板塊走勢取決於市場環境變化,股市處於3000點附近,市場四季度觸底回升概率增加,對券商板塊構成一定的中期機會。

第三季度超半數業績下滑

今年第三季度,51家券商概念上市機構中,超過一半的機構業績同比下滑。其中,11家機構營收同比下滑超30%,23家機構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超30%。

在股債市場低迷、IPO和再融資節奏收緊等影響下,42家機構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投資收益方面有喜有憂,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信證券等頭部券商第三季度同比下滑,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則大增,長江證券、興業證券、中國銀河“由盈轉虧”,方正證券則“扭虧為盈”,紅塔證券、國元證券、東方財富、廣發證券同期投資收益增幅較大。

“券商一哥”中信證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43.07億元,同比減少4.21%;歸母淨利潤為51.08億元,同比減少4.9%。具體來看,該機構第三季度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有所下滑,投資收益同比下滑91%,從去年同期的160億元降至14億元。

天風證券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37.28%至4.37億元,歸母淨利潤大降近760%至-1.28億元。其中,該公司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由去年同期的8.3億元減少至4.64億元;利息淨收入去年同期-3.57億元,今年第三季度虧損擴至4.34億元。

興業證券第三季度營收同比降約16%至19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大降近153%至-2億元。該公司解釋稱,受國內證券市場量價齊跌表現影響,基金髮行規模和管理費率同比下滑,該季度營收淨收入因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等減少而同比下降。數據顯示,興業證券第三季度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8億元降至14億元,投資收益更是由去年同期的3億元降至-4億元。

而得益於利息淨收入及投資收益淨收入的增加,紅塔證券今年第三季度明顯回暖,營收由去年同期的-2.01億元增至0.96億元,歸母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01億元縮窄至-0.8億元。“一是受市場影響,公司金融投資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收益合計數同比增加;二是公司其他債權投資業務規模同比增加以及融資結構變化、融資成本下降致利息淨收入增加;三是報告期下屬子公司股權投資項目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導致估值下調;四是期貨子公司現貨業務規模下降致其他業43務收入同比下降。”對於業績變動,紅塔證券解釋道。

前三季度8家淨利超50億元

就前三季度表現來看,得益於二季度業績的反彈,51家券商概念上市機構中,超過一半機構業績同比有所增長。其中,有14家機構營收超過100億元,僅7家機構營收同比下滑。歸母淨利潤方面,超過50億元的共計8家,低於10億元的共計25家。

先來看看頭部券商,中信證券前三季度營收同比減少8.06%,但仍以458億元營收、164億元歸母淨利潤位列行業第一。緊隨其後的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國銀河、海通證券營收分別約為272億元、270億元、255億元、22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6億元、86億元、66億元、44億元。其中,海通證券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28%。

今年前三季度中小券商業績波動大,太平洋證券等券商歸母淨利潤同比“扭虧為盈”。紅塔證券第三季度業績回暖,為整個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長助力,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加27%至約9億元,歸母淨利潤增約748%至2億元,業績主要支撐力量來自於自營業務淨收入的大幅增加。

從業務淨收入情況來看,43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自營業務總淨收入為1028億元,去年同期為605億元;投行總淨收入為352億元,去年同期為432億元;經紀、資管、信用業務總淨收入分別為769億元、346億元、342億元,去年同期分別為878億元、342億元、439億元。

同樣受到自營業務提振的還有天風證券,雖其第三季度業績不如意,但前三季度整體營收同比增約42%至26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增718%至4.24億元。這主要是得益於該機構期內投資收益回暖,今年前三季度其自營業務淨收入增至20.66億元,而去年同期3.78億元;信用業務淨收入虧損同比擴大,資管、經紀、投行業務均有所下滑。

而華林證券第三季度業績仍下滑,前三季度業績同比降幅擴大,營收同比下滑近27%至7.5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約57%至1.87億元。除了資管業務,前三季度其經紀、投行、信用、自營業務均出現下滑,自營業務淨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17億元降至-0.16億元。

中泰證券去年自營、投行業務均表現不佳。但今年前三季度,該機構營收同比增長25%至93億元,歸母淨利潤大增104%至19億元。其投行、自營、資管業務悉數回暖,投行業務淨收入同比增加49%至11億元,自營業務由去年同期的-2.64億元增至19億元,資管業務淨收入同比增近17%至14.69億元。

投行下降成拖累

6月以來,證監會核發IPO家數明顯減少,8月、9月、10月三個月更是遞減,分別為16家、9家、2家。除了IPO收緊,再融資節奏也明顯放緩,多家券商定增、配股按下終止鍵。

43家上市券商中,有31家機構前三季度投行淨收入同比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降幅不低於20%共計17家。其中,國元證券、中原證券今年前三季度投行淨收入同比下滑幅度均約75%,降幅靠前。

而“AMC系”背景的東興證券今年前三季度投行業務淨收入同比降約55%至3.92億元,而去年同期為8.64億元。

投行分化明顯,“強者愈強”的市場格局顯現。頭部券商投行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今年前三季度投行業務淨收入超過10億元的共計11家。但除了“逆襲”的中泰證券,其餘10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比如國金證券投行淨收入同比下滑20%至11億元。

“三中一華”(即中金公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以及國泰君安、海通證券6家券商前三季度投行淨收入均超過22億元。中信證券投行淨收入下滑,但仍以53億元穩居第一。中金公司投行淨收入同比降幅約44%,由去年同期的46.57億元降至26.23億元。

在投行收入普遍下降的情況下,也有多家券商實現逆市增長。中銀證券前三季度投行淨收入同比大增119%至1.57億元,東北證券投行淨收入同比增加96%至2.1億元,財通證券投行淨收入同比增幅超過62%至5.5億元,浙商證券、長江證券等該業務也表現不錯。

自營回暖為支撐

今年前三季度券商業績受投行等業務拖累,而得益於自營業務支撐。對比來看,國金證券、國元證券、中原證券、東興證券等前三季度投行業務不佳,但自營業務淨收入均大幅增長,提振總收入回暖。

上市券商中,前三季度自營業務淨收入超過20億元的共計13家。中信證券以近158億元領先全場,位列其後的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均約為77億元。中金公司前三季度自營淨收入略有下降,廣發證券則“扭虧為盈”,由去年同期的-0.48億元大增至27.92億元。

20家機構前三季度自營業務淨收入低於10億元,主要是中小券商。其中,長江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淨收入為-2.6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已大幅收窄;興業證券、西南證券、華西證券等相比去年同期“由負轉正”,東北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淨收入大增321%至9.96億元。

作為國內券商重要的業務之一,自營業務重資本,且受市場環境影響大,業績也呈現過山車式的波動。尤其對於中小券商而言,對自營依賴明顯。

透鏡諮詢創始人況玉清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小券商普遍業務相對大券商較為單一,對經紀、自營業務依賴更重,業績容易受到市場波動而波動。相比而言,大券商在資源、體量等方面具備優勢,中小券商很難與之抗衡,應尋求差異化競爭優勢。“全面開花”業務策略對於中小券商來説不現實,可探尋“特色化”精品突破發展道路,比如提前佈局具備發展潛力的賽道,提高投資與研究等能力。

記者:朱燈花

編輯:陳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