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本輪基建重點在哪?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眾所周知,基建是解決經濟發展問題的不二之法。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擴散,我國進出口值降為負值,GDP增速由2007年的14.2%罕見下降4.5%來到9.7%,為了應對經濟危機2008 年11月我國迅速推出了一項為期兩年,總額達四萬億元的刺激措施。超發的貨幣大量湧向了基建和地產,統計顯示,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0.5%刷新歷史,2010年的土地成交金額比2008年翻了3倍,GDP增速亦在2010年重返10.6%。

  而2022年的經濟增長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先後都碰到了壓力,其中消費行業因為疫情反覆導致疲軟;出口因為去年基數高,加上東南亞的產能恢復,今年的大幅增長也較為困難。多因素影響下經濟增長承壓。而節前高層再次強調經濟增長5.5%的目標不變,就需要更多的舉措來保證實現。

  那麼作為政府穩增長工具箱中主要抓手,基建則是決定今年GDP5.5%增長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一環,自然在此時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問題來了,本輪基建的重點領域在哪裏?

  先説結論:總體來看,作為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基礎設施建設正逐步發揮更多作用,但新基建依舊快速增長,前景光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具體來看:

  4月26日,中央財經委會議對此定調,分別對新老基建做了系統的分類和闡述,大致分為五點。

  第一,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佔比最大,是基建投資的重點與引領;

  第二,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將是快速成長領域,其中信息、科技與新能源、城軌交通等構成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部分;

  第三,圍繞城市羣和城市升級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未來基建投資的重要方向;

  第四,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補短板的重要領域;

  第五,加快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應對極端情況的能力。

  首先,依據“十四五”各省市重大項目的長期規劃來看,交通運輸、能源水利佔比超七成,是本輪基建領域的絕對大頭。本次會議將其定義為網絡型基礎設施,無論從體量還是重要性來看,對整個基礎設施均起到引領作用。而新基建儘管市場對此預期極高,但從絕對比例上來看,還是要遜色一些。

  我們把範圍縮小,具體到本年度。2022年Q1,全國共計發行新增專項債12981億,約佔提前批額度(1.46萬億)的89%,佔全年發行計劃的36%。據光大證券統計,從專項債資金投向來看,一季度用於基建比重達到66%,高於2021年全年的59%,其中投向農林水利、生態環保、冷鏈物流的比重增多,均與城市更新領域相關。

  而從當前已披露的各地政府重大項目投資情況來看,各省市的投資的新老基建側重各有不同,大致情況如下(由於披露詳細程度各不相同,我們選取詳細的進行比對):

  能夠直觀感受得到,國內多省市自治區今年合計超13萬億的投資額度,無疑使得基建在穩增長背景下,更具長期發展確定性。

  從2022新增基建類項目佔比來看,多數省市自治區的佔比在20%-40%左右,説明新基建類型的項目佔比逐漸佔據大頭比重;而從投入金額來看,基礎設施建設依舊佔相當一部分比重,例如廣東浙江兩省在該領域的投資額度佔比就超過了50%。考慮到當前新基建市場規模不如傳統基建,產業鏈長度和吸納就業能力也不如傳統基建,地方政府和民營資本在當前實際的投資參與過程中還是有一定考量。

  規劃指引大致感受即可,畢竟政府項目一般受配套資金、開工節奏等因素的影響,能否在年內落地存在比較大的不確定性。事實上,政府每年推動的項目加總在一起都至少是10-20萬億的量,但不少項目當年未必能落地,落地也要若干年才實施完畢。不過,今年開局的勢頭還是很不錯的:統計局數據顯示,Q1全國新開工項目個數較去年同期增加1.2萬個。全國投資增長9.3%,比2021年全年提高4.4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8.5%,增速比前兩個月提高0.4個百分點,呈現逐月上升態勢。

  新基建投資方面,由於各省市披露數據不太詳細,只能從券商整合的數據上大致瞭解一二。目前新基建規模整體比重不大,仍處於成長期。這些領域無疑是我國日後在世界競爭中拿到足夠話語權的關鍵所在,而這也是我們青睞高端製造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從“十四五”規劃來看,新基建大都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發展,而這遲早將在二級市場中有所反應。

  那麼最後來總結一下:通過梳理不難發現,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傳統基建仍是最大投資方向,尤其是在今年。畢竟當下重要穩住的一是GDP,二是就業。傳統基建像橋樑、交通、城鄉建設等等大多就業與GDP能夠留在當地,效果是直接立竿見影的。而新基建的項目往往需要多省市聯動配合,而且要整體產業鏈形成規模後才能產生更多效益。

  但是,“基建”一詞的內涵也不是一成不變。從歷史高度看,“新基建”與每一次工業革命相綁定,不同的工業革命時代有不同的“新基建”。而第四次工業革命“智能時代”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主的機會正放在我們眼前,而這則是我國發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經之路。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新基建的成長性決定其長期配置價值。高層明確基建投資在長期經濟增長中的戰略意義,進一步抬升了中長期中基建投資空間,特別是新基建投資快速增長的格局將進一步打開,相關賽道長期配置價值亦在逐漸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