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股權結構問題會不會成為上市的“攔路虎”?
股權結構是一門藝術,決定着利益的創造和分享格局。好的股權結構,可以讓企業充滿活力,反之則可以成為企業發展的毒藥。
在我國資本市場多年穩健發展的推動下,國內公司的股權結構逐漸褪去單一性的色彩!
隨着企業融資途徑及方法開始趨於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求圍繞股權、所有權為標的融資途徑,那到底,為什麼要“設計”股權結構?
為什麼要設計股權結構
業內有種説法,投資=投人=投股權結構,由此可見股權結構對一家公司長遠發展的重要性。
而我們之所以分析股權結構,就是因為認識到了股權結構對一家企業的重要性。股權奠定了一家企業的基因。
股權機構能夠明晰合夥人之間的權利義務、責任、利益等重要問題,決定了公司的控制權掌握在誰手裏,好的股權結構對公司的創立和發展有極大的好處。
更重要的是,股權結構的形成決定了企業的類型。公司要走入資本市場一定要有明晰的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是可以變動的,但是變動的內在動力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變化,選擇好適合企業發展的股權結構對企業來説具有深遠意義。那麼一個好的股權結構是怎麼樣的呢?
好的股權結構
1、簡單明晰的股權結構
在創始的階段,創業公司合夥人不是特別多。比較合理的架構是三個人。投資人在投資的時候會看你的創業團隊,但合夥人不一定要有完整的組合。
投資人在投資的時候,首先關注的是你的產品和CEO的理念,你有沒有CTO,COO,這些都不重要,所以,不能為了追求創始合夥人的人數而刻意增加。
2、有核心股東的股權結構
在股權結構設計時,股東里一定要有核心股東,能夠決定決策內容。
3、股東之間能夠資源互補
股東之間的關係最好是我少不了你,你少不了你,能夠彼此互相幫襯。如果功能職責太過接近,一定會發生糾紛,最後很容易另起爐灶。
4、股東之間相互信任
彼此各自獨當一面,各幹各的活,互相不干涉,彼此信任,背靠背。
以上是好的股權結構,那麼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企業組織結構,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治理結構,最終決定了企業的行為和績效。所以不好的股權結構,反之則可以成為企業發展的毒藥。
不好的股權結構
1、持股比例過於均衡
平衡股權結構是指公司的大股東之間的股權比例相當接近,沒有其他小股東或者其他小股東的股權比例極低的情況。
持股比例過於均衡容易形成股東僵局,無法形成有效的股東會決議,也容易激化股東矛盾,造成公司控制權與利益索取權的失衡。
2、夫妻股東
實踐中,該種情況多存在於民營企業。夫妻公司股東結構的優點是意見比較容易統一,不宜出現公司管理僵局。
但是夫妻公司股東結構經營管理活動不規範,公私不分,財產混同,存在法人人格被否定的法律風險。
另外,一旦夫妻感情出現危機,隨之帶來的是股權爭奪戰、公司控制權爭奪戰。如果夫妻共同財產約定不明,夫妻股東真正持股比例不清。
3、股權過分集中
在一股獨大、一股獨霸的情況下,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會形同虛設,“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企業無法擺脱“一言堂”和家長式管理模式。
股權過分集中時,企業行為很容易與大股東個人行為混同,一些情況下,股東將承擔更多的企業行為產生的不利後果。
大股東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處理公司事務時,將產生小股東爭奪控制權的不利局面。
4、家族企業找人做掛名股東
有的家族企業喜歡讓家族成員在工商局註冊成股東,但這些註冊的股東沒有實際出資,真正的股東以及管理者卻沒有任何工商註冊的痕跡。
出現顯明股東和隱名股東,一旦出現家庭矛盾,或發生道德危機,顯明股東將股權處分,或者違背隱名股東意願表決公司事務,均會產生法律糾紛。
5、外資、國企及特殊行業股東有特殊規定,違法代持
有些行業,國家對股東資格是要進行審查審批的,比如金融類企業(證券公司、典當行、銀行等)。
另外外資企業、國有股的股權問題發生變化也都要進行審批,有些股東為了繞開這些規定,就找人代持,自己當隱名股東,這樣的持股情況也存在被法律認定為無效的風險。
6、乾股、送股、股權激勵引糾紛
有些公司在設立時採取乾股、送股或者股權激勵的方式留住人才,但設置不是很規範,乾股是不是有效,送股還是股權轉讓,什麼時候是股東這些問題都容易產生分歧。
7、職工入股卻不登記
有的企業在國企改制、非上市公司向職工募股,基於法律上對股東人數的限制,往往對入了股的職工卻沒有進行工商登記。
由委託代持、職工持股會、股權信託等方式找人代持股東,一旦代持的股東不聽話,或者大股東忘記了職工的股東身份,職工股東的權益就容易受到侵犯。
所以要時時刻刻注意不好的股權結構,因為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公司治理結構則是股權結構的具體運行形式。而股權結構設計失敗的案例似乎遠超成功的案例。
股權結構設計的失敗案例
“真功夫”的股權紛爭也是我們所熟知的失敗案例。真功夫剛開始是一家由姐夫和小舅子開的小門店,剛開始是小舅子在做,後來姐夫姐姐加入。
因為大家都是親戚,在股權上也不計較,55開,小舅子和姐夫各一半。隨着真功夫的生意日漸紅火,每個人的作用、心態等均逐步發生變化。
小舅子潘宇海在這個過程中,解決了中式快餐標準化的問題,於是覺得還是和姐夫55開太吃虧,而姐夫蔡達標在市場拓展時非常厲害,市場佈局能力強。
所以姐夫覺得標準化有什麼了不起,市場拓展才牛,這種情況下也開始覺得55開吃虧,就不斷排擠小舅子,導致小舅子撂挑子不幹了。
在兩人相互爭鬥的過程中,小舅子行使股東知情權,開始查賬。一查查出問題,把姐夫蔡達標給送進了監獄,還判了刑。這直接導致現在真功夫的發展遠不如預期。
有人説這是家族企業經營所要面對的尷尬,但這就是股權均分的結局。不管是不是家族企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反觀有的企業,就處理得非常好,甚至出人意料。
股權結構設計的成功案例
火鍋連鎖店海底撈曾經是均等股權結構,張勇夫婦和施永宏夫婦佔股各50%,後來引進了融資後,兩方各47%左右,沒有哪一方能説了算。
比較強勢的張勇讓施永宏讓出了18%的股權,非常幸運且成功地進行了股權結構的調整,相當於佔有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權,實現了對企業的控制權。海底撈在股份內部轉讓後,資本進入就方便得多,有利於藉助資本的力量,同時內部發展相當健康。
由此可見,同樣是股權結構問題,用對用好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企業選擇的時候還是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來決定的。
股權結構不管對於上市還是不上市的公司,都是非常重要的,企業要想做大做久,除了時代戰略外,更重要的是人才戰略,那麼如何實施落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