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涵籤私有化協議,打3折“收割”,如涵被張大奕拖累的有多慘?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財經

2020年,如果説整個互聯網圈中最大的緋色事件無疑就是張大奕事件了,由於張大奕事件讓其背後的網紅電商如涵控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而受到張大奕事件的影響,如涵電商被迫在最近進行了私有化,那麼我們不妨討論一下一個桃色事件到底對一家上市公司有什麼影響?


一、如涵籤私有化協議?

根據新京報的報道,“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宣佈,已與RUNION Holding Limited(母公司)和RUNION Mergersub Limited(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簽署合併協議。根據協議,RUNION Mergersub Limited將與如涵控股合併。合併後,如涵控股仍將作為實體存續,併成為RUNION Holding Limited的全資子公司。

資料顯示,如涵控股主業為網紅運營,為第三方在線店鋪的產品提供銷售服務,並在網紅的社交媒體向第三方商家提供廣告服務,於2019年赴美上市。截至2020年9月30日,如涵控股在國內主要社交媒體平台上共有180名簽約KOL,粉絲數量共計2.95億。去年11月,如涵控股宣佈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的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提議以每股0.68美元的價格,收購所有已發行的A類普通股。

馮敏、孫雷和沈超帶頭的買方集團等將為RUNION Mergersub Limited提供股權融資。本次交易中,如涵控股股權價值約2.96億美元。合併預計於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完成後如涵控股將正式退市。


二、如涵被張大奕拖累有多慘?

如涵控股是一家非常有名的網紅電商企業,去年因為張大奕事件的影響,如涵控股可以説遭到了非常重大的打擊乃至於最終私有化退市,這件事情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呢?


首先,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説,上市公司最大的風險就是其主營業務出現危機,而對於如涵控股這樣的網紅電商企業來説,張大奕就是整個如涵控股最核心的網紅電商資源,在如涵控股發展的歷程之中,幾乎大部分的收入來源都是依託於張大奕的網紅電商,可以説,如涵控股最大的問題就是其本身的市場單一化程度過高,過度於依賴張大奕的個人品牌和個人影響,所以在張大奕出現桃色新聞事件之後,如涵控股立馬遭到了巨大的打擊,整個公司的口碑也可謂是一落千丈。這其實才是如涵控股最大的危機根源所在,對於單一市場支柱的依賴性過高,對於市場風險的預期不足,當市場出現比較大問題的時候,張大奕事件直接成為了如涵控股退市的導火索。


其次,我們看到如涵控股其實一直想做多元化的市場培育,想希望在整個市場上培育出多個類似於張大奕的網紅。但是實際結果我們看到的是,在整個如涵控股的市場體系之中,也就只有張大奕這個頂樑柱,其他培養出來的網紅都處於不温不火的狀態,這實際上就是如涵控股最大的問題,多元化的市場培育,一直沒有取得真正的效果,張大奕可以説是現象級的事件,但是張大奕自身也成了如涵控股最大的問題,缺乏多元化的體系培養,讓張大奕沒有辦法複製,也沒有辦法讓網紅多個體系支撐起來,實際上是整個網紅電商最大的問題就是除了當家花旦之外,網紅電商實在難以培養出來更多具有市場影響力的網紅,這是當前整個網紅電商所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第三,對於整個網紅電商體系來説,實際上當前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張大奕事件給所有公司敲響了警鐘,雖然2020年是直播帶貨非常紅火的一年,在2020年之中,各大電商巨頭也都賺得盆滿缽滿。湧現出類似於薇婭、李佳琦、辛巴、雪梨這樣的巨頭,但是當前最大的問題實際上跟如涵控股是一模一樣的,各大網紅電商體系實際上都沒有形成有效的培養機制,也沒有形成整個電商的梯隊優化管理水平,對於整個網紅電商體系來説,無論是薇婭還是李佳琦,都是很難複製出來的由於很難複製最終的結果就是在整個體系之中難以形成有效的造血模式,而一旦這個核心的台柱子出現問題,那麼企業就會遭到巨大的打擊,如涵控股的問題是值得所有網紅電商企業認真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