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歐洲該不該爭這口“氣”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日前,幾經波折的“北溪2號”管道終告完工,但圍繞項目的博弈並未結束。從項目開工建設到管道完工,美國時時刻刻打的是自身利益的小算盤,歐洲一直小心翼翼維護自身主張,當各自切身利益發生衝突時,美歐這對昔日盟友之間的裂痕愈加明顯。

  美國反對“北溪2號”管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能源競爭。作為天然氣的重要消費市場,力推液化天然氣的美國急欲分一杯羹。如果德國等歐洲國家大量從俄羅斯進口管道天然氣,無疑會減少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份額,或降低進口增長率。當然,這背後還有更為複雜的地緣政治考量。

  美國在“北溪2號”問題上動用了大量的外交資源,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等輪番做工作。美國前駐德大使格雷內爾還致信參與項目的德企,警告其活動“具有制裁風險”。一般而言,在外交事務上給盟國施加壓力很常見,但不會上升到出台法案,對盟國的公司採取取消簽證和凍結財產這類激烈“制裁”手段。畢竟,能源政策是德國內政,德國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既沒有違反任何聯合國決議,也沒有超出烏克蘭危機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措施的範圍。德國外長馬斯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德國不認為美國在國際法上擁有域外管轄權,並在同美方的對話中表明瞭反對單邊制裁的態度,德國將在自身能源供給問題上作出獨立決策。這一表態表達了德國對美國霸凌行徑的極度不滿,德國的據理力爭最終換來了美國的“妥協”。

  無獨有偶。近日,美、英、澳三國宣佈建立所謂“新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美、英將支持澳海軍建立核潛艇部隊,澳大利亞將與美、英合作建造核潛艇。澳方同時撕毀與法國海軍集團簽訂的數百億美元潛艇大單。據多家外媒爆料,美英澳三國的這一合作計劃其實預謀已久,而法國作為他們的盟友,卻一直被矇在鼓裏,直到如今才吃了狠狠的一記“悶棍”。

  種種這些做法讓德、法等歐洲盟友,也讓全世界人民認清了美國在關鍵時刻,將自身利益置身於盟友關係之上的醜惡嘴臉和背信棄義的惡劣行徑,也讓歐洲人堅定了推行“戰略自主”的決心。

  近期,歐洲天然氣供應短缺和價格上漲問題愈演愈烈。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歐洲經濟復甦帶來的巨大天然氣需求,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各國綠色新政等因素影響下,歐洲自身天然氣產量低迷。荷蘭的歐洲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飆升至創紀錄水平便是明證。歐洲如果不爭這口“氣”,恐怕不僅是這個冬天不好過。(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志遠)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