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俊生
編輯 | 李壯
日前,深交所對美的集團、華測檢測、索菲亞3家A股上市公司發出外資持股預警,截至5月26日,外資持有索菲亞、美的集團和華測檢測的比例分別達到26.77%、27.28%、26.23%。
向上市公司發出外資持股預警,這在深交所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根據相關規定,所有境外投資者對單一上市公司的A股持股比例總和,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30%。但在實際操作中,外資持股比例達26%視為警戒點,28%則暫停外資購買。深交所緊盯市場異動,及時作出預警,這不僅是對相關上市公司的愛護,實際上也是對所有A股投資者的一個及時提醒,體現了嚴格規範市場的專業精神,這無疑是值得高度肯定的。
很多年來,我國一直在為A股市場開拓更多的資金進入渠道,僅在引進外資方面,就有QFII、RQFII和滬港通、深港通等制度創新,外資進入A股市場已經有了多方面途徑。外資進入A股,一直是被視為A股力量強大的正面形象來看待,但是,外資進入A股上市公司,一個可能的問題是,如果外資持續購買某個單一上市公司,達到一定的數量,就可能引起這個公司的性質變化,由內資企業變為外資企業。我國畢竟還是一個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因此,對於外資持股單一上市公司設置30%的警戒線,還是有其必要性的。
這一次深市3家公司一起逼近“警戒線”,其間暴露出的新動向是值得高度關注的。數據分析,近期大量外資機構通過深港通、滬港通進入A股表現得很踴躍,不僅上述3家公司外資持股量超高,還有更多的其他上市公司,外資持股量也在持續上升,估計以後還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接到交易所的預警通知。
但是,是不是守住了30%這根警戒線就萬事大吉了呢?這根警戒線的設立是為了防止單一上市公司意外成為外資企業,引起監管上的混亂。但是,在股票市場上,很多機構大量持有某一公司股票,並不是為了進入公司董事會,而只是通過這種不斷持有來炒高股價,獲利了結。這種情況在各國的證券法規上都有明確制約,要求相關機構持股達到5%就要對外公告,並在此後的買賣中受到各種制約。這種規定不僅增加了相關機構舉牌的難度,實際上也有效地遏制了不以舉牌為目的的炒作行為。因此,對於外資持股單一上市公司,如果只是在持股量逼近30%的警戒線時才發出預警,對於在此之前的情況不聞不問,則容易產生監管漏洞。這是需要注意的一個方面。
當然,持股量達到5%就要公告,是對單一機構或其一致行動人的要求,通過北上資金進入A股的外資機構眾多,並不是一個機構在行動。但是這只是一般的情況,並不能排除某些特殊情況的出現,特別是一些外資機構以私下默契聯合行動,成為不是一致行動人的“一致行動人”,如果對這種情況放任自流,放鬆警惕,那對於A股市場的法治化建設,無疑會構成莫大危害,國內的中小投資者利益也無從保障。類似這種情況,如果是內資企業所為,都會遭遇嚴厲打擊。但是對外資機構,很可能由於鞭長莫及,監管處於空白狀態。
我們歡迎外資進入 A股,A股市場要發展也不可能排斥外資。但是,我們需要的外資是在法治化之下的外資,是願意接受和內資機構一視同仁的監管的外資。北上資金在A股的長驅直入為A股注入了新鮮血液,推動A股行情活躍,對此,投資者也是歡迎的。但是這種狀況也給A股市場監管者帶來了新的考驗。深交所能夠及時向3家公司發出外資持股預警,顯示了交易所在這方面應該有的專業敏感,但是還不夠,根據A股市場的實際狀況,有必要把預警哨位前移,堵住各種可能危害市場健康發展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