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兩會丨專訪全國政協委員霍穎勵:銀行間市場交易量續創新高 全力保障“互換通”順利上線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財經

(點擊圖片可進入證券時報“2023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專題)

近年來,隨着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量續創新高,銀行間市場平均每1秒鐘的交易規模已經突破了1億元大關。作為銀行間市場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之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在外界看來頗為“神秘”,但卻承擔着暢通銀行間市場交易、深化銀行間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作用。

作為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近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圍繞如何維護銀行間市場交易系統穩定運行、“互換通”上線後如何深化中國債市對外開放,以及如何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金融市場關心的熱點話題作出詳細回應。

銀行間市場平均每秒交易規模破1億

證券時報:近年來隨着銀行間本外幣交易量的顯著放大,外匯交易中心作為重要金融基礎設施,請問在維護交易系統穩定運行方面重點做了哪些工作?

霍穎勵:安全穩定運行是金融基礎設施的“生命線”。近年來,隨着銀行間市場交易量續創新高,銀行間市場平均每1秒鐘的交易規模已經突破了1億元大關,維護交易系統穩定運行的責任愈發凸顯。交易中心圍繞業務連續性建設,着力提升系統建設效能,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主要做了以下三點工作:

一是不斷深化業務連續性建設。去年交易中心同城雙活、異地災備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基本實現了“兩地三中心”的數據中心佈局,通過改進架構數字化和運維自動化,大幅提升了系統業務連續性和資源使用效率。

二是進一步提升系統建設效能。交易中心着力提升核心系統性能和自主研發能力,在實踐中不斷迭代升級,先後完成消息傳輸中間件、低延時通訊等關鍵基礎技術自主研發,積極探索IT前置和雙模開發模式轉型,促進業務技術深度融合,持續提升系統建設效能。目前,交易中心核心交易系統在複雜授信關係下的撮合性能從每秒數百筆提升至數萬筆。

三是堅強有力的隊伍保障。目前銀行間市場最長交易時間已經擴展至連續17.5個小時。每一次開市閉市操作、每一次系統預警處置,都離不開交易中心每一個部門的精誠協作、每一位同事的辛勤付出。交易中心有一支專業、高效、擔當、作為的過硬隊伍,包括我們的市場監測隊伍、開發運維隊伍等,這是我們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底氣所在。

“互換通”上線將增加人民幣利率衍生品市場深度厚度

證券時報:近年來,中國穩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債市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為進一步深化債市互聯互通,交易中心還將有哪些支持舉措?

霍穎勵:作為中國銀行間市場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之一,交易中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總行各項工作要求,高效服務央行履職,持續深化金融市場改革開放,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工作:

在完善市場體制機制方面,交易中心認真落實香港與內地“互換通”合作框架各項工作,紮實推進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助力金融債發行備案改革試點,用改革的力量推動銀行間市場向縱深發展。全年銀行間市場交易量保持了穩中有增的態勢,年成交規模首次突破2000萬億元大關,單日交易量多次突破10萬億元,保障了金融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為穩住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提供了穩健的金融市場環境。

在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交易中心堅持自主研發創新與深化國際合作相結合的發展理念,通過“債券通”降費、優化收盤價交易機制、推出銀行間債券跨境認購服務等多種方式,推進銀行間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也成功吸引了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截至去年末,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1071家國際投資者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的總持債規模達到3.39萬億元,過去五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0%。

下一階段,交易中心將繼續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優化完善市場服務與功能,推動銀行間市場高質量發展。一是有序推進探索人民幣外匯期貨試點準備工作,豐富人民幣產品體系建設,支持更多一帶一路貨幣掛牌交易,助力中國金融市場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更高能級建設。二是根據人民銀行統一部署,有序落地“互換通”業務,推進境內機構跨境認購債券,繼續創新面向境外機構的產品和交易服務,切實提升境內外機構交易便利性。三是研究深化在岸和離岸市場協調發展,加強與境內外合作伙伴的合作交流,發揮債券通公司境外服務窗口作用,持續深化銀行間市場對外開放水平。

證券時報:“互換通”即將開啓,您認為境內衍生品市場的有序開放對外資參與中國債市有何益處?

霍穎勵:近年來,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債券的配置規模不斷增長,對人民幣利率風險管理需求持續增加。“互換通”通過創新的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模式,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利率衍生品市場,在滿足境外投資者利率風險管理需求的同時,更能有效支持境外投資者更深更廣參與中國金融市場投融資交易,推進構建高水平金融開放新格局。

按照人民銀行的部署,交易中心將銀行間市場金融基礎設施架構與海外衍生品市場建設經驗深度結合,緊緊圍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幣衍生品市場這一目標,全面發展人民幣衍生品交易、交易後處理、信息、基準、培訓等業務。經過多年創新、探索,以利率互換為代表的銀行間市場衍生品交易規模逐步擴大、參與主體日益豐富、風險管理功能有效發揮。2022年全年,銀行間市場利率衍生品與信用衍生品累計成交21.4萬億元。

證券時報:外匯交易中心在“互換通”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將如何保障衍生品市場跨境交易的安全穩定?

霍穎勵:在“互換通”建設過程中,交易中心將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工作經驗全面應用於人民幣衍生品市場,通過與上海清算所、港交所密切合作,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務,支持境外投資者在交易中心交易平台與境內報價機構完成衍生品交易,實現交易清算直通式處理及全流程高效對接。

“互換通”上線後,境外機構潛在的差異化交易需求將有助於增加人民幣利率衍生品市場深度與厚度,對中國金融市場全面縱深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從衍生品市場建設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具備完整的監管、監測體系以及有效規制的衍生品市場,能夠在防範風險的基礎上推動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互換通”設計之初就嚴格遵守宏觀審慎原則,充分發揮銀行間衍生品市場電子化、標準化的領先優勢,通過電子交易與中央對手方清算的深度融合,實現全流程風險監測管理。未來,交易中心將在機制優化、風險防範、應急處置等方面加強與各方合作,全力保障“互換通”業務順利落地上線。

建言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證券時報: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穩慎推進,結合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您認為當前深化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霍穎勵:機遇總是伴隨着挑戰而生。人民幣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已成為近三年來外匯交易份額上升最快的貨幣。

同時也要注意到,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還比較低,中國跨境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比重與中國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並不相符,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中的金融服務仍有待完善,人民幣國際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發揮好合力。

證券時報:為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在政策改革方面您有何建議?

霍穎勵: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舉措。建議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水平:

一是鼓勵企業在跨境貿易投資中按照“本幣優先”的原則使用人民幣。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建立激勵相容的考核機制,鼓勵企業在涉外投融資中使用人民幣,企業相應要理順對外支付優先考慮使用外幣的路徑依賴,在對外貿易、直接投資、海外工程承包等方面能用盡用人民幣,形成使用人民幣的生態鏈。

二是推動外經貿企業更多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以應對匯率波動。建議集中多方力量做好企業教育工作,積極引導外貿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同時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結合企業需求簡化業務辦理流程、提供優質跨境人民幣金融產品和服務。

三是抓住人民幣融資成本優勢的時間窗口,提升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建議抓住時間窗口,支持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在境外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豐富境外人民幣保值增值工具;同時,支持更多境外主權類機構、跨國企業等在境內發行熊貓債,多措並舉提升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

四是充分發揮人民幣區域影響力,推動中國與東盟等重要貿易伙伴擴大使用本幣。建議本着互利共贏的原則擴大推廣成功經驗,增加人民幣對東盟貨幣的直接掛牌交易幣種,統籌推動優化雙邊貨幣合作框架,切實為雙邊銀行和企業開立賬户、提供人民幣流動性、雙邊貨幣直接交易結算等提供相應的政策安排和保障,提升直接使用本幣的便利程度。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