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股價接近腰斬,保險板塊創十年來最大跌幅,見底了嗎?

保險本意是穩妥可靠的保障,它最重要的作用在於風險管理。但在國內,國人對保險業總帶着些偏見和不信任。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而數量龐大,質量卻良莠不齊的保險代理人隊伍或許是一個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市場上,保險板塊已經被砸出了一個深坑,相關個股的股價也出現了大幅回撤,那麼保險板塊見底了嗎?明年保險板塊能不能打一個翻身仗呢?

創十年來最大跌幅

如果評選今年最強勢的板塊,很多人都會認為是新能源板塊。但要説最慘的板塊,大家可能就莫衷一是,各有各的答案了。

而數據顯示,今年最慘的的板塊不是別人,正是保險板塊。

今年以來,保險板塊市場表現持續低迷,在A股眾多板塊中墊底。截至12月22日收盤,保險板塊今年以來跌幅達到39.14%,創出2011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截至12月22日收盤,中國平安A股股價報每股50.18元,比年初股價下跌超40%。新華保險、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人壽的年內股價跌幅分別為30.35%、26.36%、25.56%、20.38%。

其中中國平安作為保險行業龍頭,有着眾多的股東數量。

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國平安總股東數為130.78萬户。其中A股股東130.3萬户。

如此龐大的股東數,也為中國平安帶來了極高的關注度,面對不斷下滑的股價,市場上不斷傳來“請珍惜XX元平安”的段子。

種種問題湧現

但段子只能博人一笑,不能解決問題。而要解決問題,我們首先要發現問題。

保險行業目前碰到的問題有很多,但最根源的一個問題就是保險賣不動了。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首先是保險已經賣出去很多了,市場相對飽和了。之前二十來年保險太好賣了,順風順水,不斷增加代理人就可以增加保費收入。

但隨着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以及消費者對保險的認知越來越專業,傳統代理人模式發展遇到了愈發明顯的瓶頸。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保險業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高達971.2萬人,其中代理制銷售人員910.2萬人。一年之後,截至2021年3季度,保險代理人數量只剩700多萬。

其次是在經濟下行週期裏,保險支出是很容易被消費者當成是不必要的開支,最先被砍掉的。

最後和房地產行業轉冷也有重要關係。

保險公司為自身創造價值的方式,基於兩個方法。一是投資盈利,也是最古老、最傳統的方法,即將收到的保費進行再投資以獲取利潤;二是保單盈利,這是20世紀初美國保險業的創新。

而國內保險公司過往投資的領域中,房地產行業是重要一環。以中國平安為例,馬明哲對於不動產投資有着別樣的執念。

2010年9月,中國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險資投資不動產正式開閘。

據不完全統計,平安重倉了13家房企,與20多家龍頭房企有合作關係,比如持有華夏幸福25%的股份,持有中國金茂14%的股份。

甚至還有媒體將中國平安稱為:“中國最大的隱形地主”。但隨着房地產行業整體轉冷,這些資產不僅沒能為中國平安持續造血,甚至為其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

這其中,以華夏幸福最為典型。

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平安整體實現營業收入9046.29億元,同比減少1.4%;實現歸母淨利816.38億元,同比減少20.8%,公司解釋稱,主要受對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等調整的影響。

行業見底了嗎?

最後,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還是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調整,保險板塊到底有沒有見底?

國盛證券指出2021年保險行業資負兩端均顯著承壓,估值及機構持倉均處於歷史底部。

明年險企預計仍將有較為明顯的負增長,但從 Q2 起單季度同比負增長數據有望出現持續改善,明年全年上市險企業績有望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

長期展望看,保障產品仍存在巨大空間,儲蓄類產品維持正常的銷售環境,對行業長期並不悲觀,積極關注行業及上市 險企在人力及新單方面觸底的情況。

華泰證券則認為認為代理人數量下降是中國保險行業當前困境的核心,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保險公司過去招募了太多不合格的代理人,現在被迫將他們淘汰。

銷售團隊規模的縮小導致保費大幅減少是無可避免的結果。然而,行業在經歷了痛苦的出清過程後將恢復增長勢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平安股價接近腰斬,保險板塊創十年來最大跌幅,見底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