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億減持驚現港股,A股影響幾何?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財經

紅週刊 作者 | 張俊鳴

A股難得一見的“千億減持”本週驚現港股,事件主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其第一大股東Prosus宣佈將減持2%的股權。雖然比例看似不大,也採用比例配售的方式對接盤者“打折優惠”,但涉及的減持金額依然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如此規模龐大的套現放在全球股市範圍內都是比較罕見的。對A股大部分投資者來説,騰訊的產品很近但騰訊的股票卻很遠,“千億減持”看起來和A股沒有什麼關係。但如果從內地和香港股市聯動日益密切、騰訊在港股權重極高的現狀看,這一減持勢必也會影響到A股,值得所有投資者密切關注。

“千億減持”不可視為“紙老虎”

相比A股投資者“談減持色變”,港股等境外市場對大股東減持的態度相對理性。本身這些已經進入流通狀態的股份就有減持的權利,同時騰訊的第一大股東有濃厚的“財務投資者”色彩,並非公司經營的主導者,減持2%的股權算是合乎情理的一種財務安排。但不容忽視的是,這個減持金額確實十分龐大,即使採用“比例配售”的方式化整為零,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在二級市場上不計成本出貨,港股總歸是需要有真金白銀來承接這一巨量減持。雖然目前騰訊的估值在30倍左右,業績表現良好,增長勢頭穩健,但日成交不到兩千億港幣的港股市場,仍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消化。事實上,三年前騰訊的第一大股東也曾經減持過2%的股份,減持之後騰訊的股價在半年內下跌了四成左右,跌幅不可謂不大。雖然當時有全球股市普遍調整的宏觀因素,但這一跌幅仍然超過恆生指數不少,毫無疑問屬於典型的“跑輸大盤”。雖然2019年以來騰訊股價逐漸走強,再度超越大盤,但要扛過半年內接近腰斬的深度套牢,沒有相當強的定力很難做到,一般投資者難保不會反彈割肉或保本出局。因此,千億減持不可視為沒有殺傷力的“紙老虎”,即使高度看好公司基本面,也需要冷靜觀察,等待合適的出手時機。(見圖1)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港股是一個開放度很高的市場,國際資金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近期美債收益率走高、美元指數走強顯示美元有迴流美國本土的跡象,港股也在一定程度上面臨壓力。如果出現類似2018年的全球股市調整潮,這一千億減持案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被放大檢視,甚至成為港股調整的導火索。

陸港股市聯動密切

吸金壓力仍待消化

從長期來看,在減持影響結束之後,騰訊股價的表現取決於基本面的變化,但短中期消化拋壓的影響卻不僅限於港股。在陸港通機制下,內地資金進入港股的數量不斷增加,而騰訊作為內地投資者熟悉程度極高的公司,基本面又十分優良,已經成為內地資金在港股的重點持倉品種之一。相關統計顯示,內地公募基金在去年底持有港股的市值已經超過自身淨值的10%,而騰訊控股更包攬了“雙料冠軍”,在持股基金數量和持股市值兩方面都排名第一,而且遙遙領先排在第二名的美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騰訊股價因為千億減持而出現調整,估值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內地資金增加配置的概率將提升。而這樣的配置增加如果沒有新發基金帶來增量支持的話,將會擠佔到公募基金在A股和港股中其他藍籌股、科技股的配置比例,帶動這些品種出現調整。影響所及,相當於這筆千億減持,需要由港股和A股來分擔,特別是和騰訊在配置屬性上存在類似之處的品種。

以史為鑑,三年前騰訊的減持也對A股形成了一定的影響。2018年3月23日,騰訊大股東實施減持當天,騰訊股價低開之後有所拉回,全天下跌4.42%,成交金額高達1261億港幣,超過港股成交金額的四成;而在同一天,A股也出現了明顯的調整,上證指數以向下跳空、震盪走弱的方式全天下跌了3.39%,這一跌幅不僅大於恆生指數當天2.45%的跌幅,而且跳空缺口直到一年多之後才完全回補。雖然當時A股的下跌有許多因素,騰訊的減持案並非最重要的原因,但不可否認在弱市中利空容易被放大,吸金壓力絕非短期兩天即可完全消化。

股價結構調整帶來市場洗牌

在這波消化千億減持的過程中,A股內部尤其是公募基金的重倉股可能將會帶來一波洗牌。筆者認為,過去兩年內漲幅較大、遠遠跑贏大盤的“核心資產”品種,有比較大概率會成為存量資金流出的對象。相比騰訊調整之後不到30倍的市盈率,基金重倉股如果估值超過50倍則吸引力相對不足,對於此類品種投資者應以暫避為宜。

相比之下,一些估值極低、業績穩定、股價仍處低位、公募基金配比較低的行業個股,則有望成為“避風港”,具備較好的抗跌性。從此前公募基金的持倉來看,四季度符合上述條件主要是銀行和公用事業等,投資者不妨密切關注一季度基金相關持倉的統計,如果上述板塊被持續增倉,則適合從中尋找潛力股進行重點追蹤。

(本文已刊發於4月10日《紅週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週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