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陳序平執掌龍湖:十年之後,非地產經營性收入做到千億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財經

“過去三年,我一直在安排能夠接我班的人,接任董事長的人選。”10月30日晚間,退守幕後的吳亞軍首次公開露面,出席當晚的龍湖集團投資者會,這次是以她新的身份——戰略發展顧問。

10月28日,龍湖集團發佈高管職位變動公告。公告顯示,公司創始人吳亞軍因年齡及身體的原因,辭任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董事會主席將由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陳序平出任。

在外界紛紛關注作為創始人的吳亞軍為何在此刻選擇告別龍湖時,她主動站到台前釋疑,講述了為何選擇離開、如何挑選接班人、龍湖的現在與未來等外界關心的問題。

10月28日,龍湖集團發佈高管職位變動公告,陳序平接替吳亞軍出任董事會主席。

創始人為何離開?

對於一家民營企業的創始人來説,選擇離開是一種勇氣。

從重慶走向全國,從籍籍無名到世界500強,如今,吳亞軍選擇將自己一手創立的龍湖交給了一位職業經理人——一名從龍湖體系內孵化出的“仕官生”,一個和家族無關的“外人”。

這奠定了龍湖“去家族化”的傳承體制。吳亞軍直言,這是受到了何享健的啓示,後者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讓美的逐漸脱離了傳統家族企業的“老路”。

2019年,吳亞軍去訪問美的的時候,就被方洪波和何享健他們兩人的關係所打動。吳亞軍表示:“他們開創了中國企業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在何享健60來歲將美的交給方洪波的時候,其實他的兒子何劍鋒已經成年了,但是他並沒有交給孩子,而是交給了畢業後就到美的的方洪波。”

“當時因為何享健沒有把公司交給自己家人,而是交給了一名職業經理人,這件事在行業內還是議論紛紛的。我也關注到這個事情,但是沒想到這麼發展下來,實際上美的目前的狀況更好,幹得更漂亮。所以,在跟他們深聊以後,我覺得這種模式應該是龍湖未來的交班模式。我覺得一定要做成這個樣子。”

而加速吳亞軍離開的真正原因還有身體方面的原因。吳亞軍也坦言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不好,包括一直困擾她的糖尿病、即將到來的二次眼睛手術,還有長期操勞下可能存在的擔憂:“過去幾年我的心臟一直心律過快,但是沒有症狀我就忽略了。最近,我出現了心悸,上次去檢查的時候醫生也沒有查出來病因,器質上還沒有出問題,擔心是神經性的,還要去查。”

“所以陪我去的閨密當時就跟我説了一句話,你不能再幹了,你得停下來了,要不然你就看不到你的孩子事業有成。當時因為這句話我破防了,我想了想,是時機了。”吳亞軍如是説。

此外,吳亞軍的離開是效仿何享健式的,雖然離開了核心管理崗位,但是吳氏家族信託依然是龍湖集團的控股股東。截至2022年6月,吳氏家族信託實控的Charm Talent持股比例為42.6%,為龍湖集團的最大股東。

為什麼是陳序平?

從2019年下決心交班之後,這三年來,吳亞軍一直在物色接班人選,而“80後”、出身於“仕官生”的陳序平並非她一時衝動的抉擇,而是持續關注十來年的結果。

“在他(陳序平)還在做項目總、做北城天街的時候,我就跟他深度交流過,我覺得他在投入度、對龍湖的忠誠度和商業思路上是一個可造之才。持續關注他也十幾年了,尤其最近七八年,我跟他的個人交流非常多,一路看着他走來。去年7、8月份,他已經在集團總體整頓公司的組織狀況以及執掌整個大的盤面。”

在吳亞軍的早先計劃中,陳序平或許應該到任得更早,中間因為龍湖遭到機構做空、股價產生動盪而有所推遲。

“今年中期業績發佈前後,我就準備交給他了,但8月初龍湖遭遇做空,銷售額也沒有回正。三季度以來,龍湖的銷售已經開始回正了,而且我們年內到期的債務都已經還清了,明年到期的也在提前計劃準備,這種準備是緊鑼密鼓、很有效的,現在辭任,我認為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吳亞軍表示。

從陳序平的接班中,也可以看出吳亞軍挑選接班人的思路,年輕、忠誠、投入,熟悉龍湖且具有一線操盤和綜合管理能力。

從陳序平本人履歷來看,龍湖是他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他從工地上做起,後來到一線營銷,從工程總到項目總,操盤過住宅也執掌過商業,最後到接棒地產航道、擔任CEO。這一路,是從龍湖的底層一線晉升的過程。可以説,陳序平熟悉龍湖,並且在龍湖的歷練中證明了自己。

此外,吳亞軍在接班過渡上還有一些細節安排。比如,和吳亞軍一起為龍湖服務16年的老將邵明曉雖然也由公司執行董事調任為非執行董事,並辭任投資委員會委員,但是仍然擔任副董事長這一職位。同時,龍湖集團人力資源總經理沈鷹也進入董事會,出任執行董事。

這樣,老將邵明曉、財務總管趙軼、人力總管沈鷹這三位老將依然各司其職,持續為新接班人“保駕護航”。

龍湖未來會是怎樣?

在接任董事會主席的首個投資者會議上,陳序平也向外界闡述了龍湖未來的發展規劃。

陳序平提到了兩個重點,一個是城市聚焦,一個是航道聚焦。

對於城市聚焦,在擔任CEO期間,陳序平就着手梳理了目前龍湖進駐的城市,在城市聚焦上梳理出20個重點城市、14個機會城市和34個階段性不會再投入的城市,在此之中,也撤出了一些三四線城市。 

陳序平稱:“通過未來五年的時間,我們的目標是商業、租賃住房、空間服務、智慧營造這些經營性航道能夠產生的利潤佔比要過半,收入佔整個集團的30%。到那個時候,應該説龍湖就完成了去地產化。十年之後,我們地產之外的經營性收入目標是要做到1000億。”

新京報記者 徐倩 供圖/龍湖集團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