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泰人壽”)第一大股東或將易主。9月25日,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產中大”)公告稱,該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向信泰人壽增資不超過60.65億元。本次增資完成後,物產中大將持有信泰人壽的股權比例為33%。
省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物產中大如果頂格增資60.65億元,已經超過信泰人壽當前的註冊資本金50億元。如此大手筆,信泰人壽有何吸引力?
不超過60.65億!物產中大有望頂格持股
9月25日,物產中大公告稱,公司擬向信泰人壽增資不超過60.65億元,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值得一提的是,物產中大表示,本次增資完成後,公司將持有信泰人壽的股權比例為33%。
在資深精算師徐昱琛看來,物產中大的擬增資金額和股權持有比例都較大,擬增資金額不超過60億元、將持有33%的股權,基本上達到了監管允許的單一持股上限。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根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註冊資本的三分之一。根據上述增資方案,物產中大若持有信泰人壽的股權比例為33%,便達到頂格持股上限,意味着該公司將成為信泰人壽控制類股東。
成立於2007年的信泰人壽已增資數次,股東也發生過較大變化。目前,信泰人壽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東共有5家,天津大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9.9%為大股東。如果此次增資獲批,在徐昱琛看來,將給信泰人壽帶來一定的變化。比如,如果增資成功,現有股東的持股比例預計會下調;屆時,對於新的大股東而言,具有了相對的控股權,對信泰人壽而言會有較大的影響力。
徐昱琛補充表示,如果此次增資成功,引入假設大約60億元的新資金,對於改善公司的償付能力,支持長期發展方面也是有利的。
如果增資金額達到60億元左右,這一金額將超過信泰人壽目前的註冊資本金50億元,如此大手筆的增資方案,不免在業內引發是否為“救急”的猜測。透過信泰人壽最新償付能力指標來看,信泰人壽二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16.72%,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98.55%。在業內人士看來,根據監管要求,信泰人壽償付能力沒有到紅燈區或黃燈區,假設不進行增資,至少償付能力是充足的。
“上述增資方案説明新來的資本方對於信泰人壽過去的發展是認可的。”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年來,信泰人壽至少在中型保險公司中屬於發展比較迅速的,積累了一定的市場品牌度。所以,此次注資方案並不能直接肯定地認為“救急”,與此前被接管的險企迎來“救急”資金的情況有一定區別。
不過,上述增資方案能否正式落地,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相關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尚需取得浙江省國資委等主管部門的批准或同意,尚需提交公司董事會審議等。對於上述增資方案進度等情況,信泰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具體信息以公司官網“信息披露”相關內容為準。
“保險+養老”何以成為入局驅動力
此次擬進行增資的物產中大並非保險圈的門外漢。物產中大為省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金融服務板塊目前已形成融資租賃、期貨、財務公司、典當、保險代理、資產管理的綜合金融服務平台架構。
對於增資的目的,物產中大在公告中釋放了信號。根據物產中大公告,該公司表示,參與增資入股信泰人壽,有助於進一步優化公司金融產業佈局,推動保險資金跨週期、低成本優勢與公司養老服務產業的緊密結合,探索實踐“養老+保險”的業務模式,助力共富養老產業發展。
“養老+保險”如今並非新鮮話題,甚至相關業務成果已遍地開花。比如,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保險公司紛紛佈局養老社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商業保險機構養老社區項目數量達到105個。
當前,商業保險公司因其具有的政策、資金、客户資源和專業度等優勢已經成為參與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社會力量。對於“養老+保險”這一領域的發展空間,徐昱琛表示,當前,已經有一些保險公司在佈局養老社區,隨着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大眾對於養老的需求,尤其是高品質的養老需求有較大的渴望值,而保險公司本身有經營養老金業務,也有相當規模的高淨值或對於養老有高品質需求的客户,所以,佈局“養老+保險”這一領域,對於主業有很好的協同作用。另外,保險公司的資金具有長期性,也可以較好地匹配保險公司自身在資產端和負債端的需求。
不止“養老+保險”領域隨着競爭主體的湧入正迎來市場變革,放眼整個壽險市場,隨着中國壽險業的發展速度放緩,如何轉型同樣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信泰人壽總裁譚寧曾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壽險行業恢復性增長基本宣告結束,壽險公司必須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追求高質量發展,未來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在信泰人壽的業務發展層面,2018年成為一道分水嶺,2018年開始,信泰人壽淨利潤整體呈上升趨勢。2022年,信泰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83.36億元,與2021年基本持平;實現淨利潤(合併利潤表)2.26億元,同比增速達122.09%。
在徐昱琛看來,從公司高管角度出發,專業化的發展的確對一家中型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躍升尤為重要。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在產品和渠道端進行再發力。
“對於壽險公司而言,要抓住幾個階段。”徐昱琛表示,比如在互聯網重疾險、增額終身壽險以及在一些關鍵的時間點上,結合產品、渠道、消費者進行發力,以此來達成業務量再上台階。在上台階的過程中,後續每年要“保持狀態”,不能上了一個台階,公司發現虧損較大,就突然進行一系列變革,如此一來,可能會導致前面的紅利期功虧一簣。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