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出手:上調2%!人民幣匯率直線跳水300點,背後信號很關鍵
央行近期做出兩項看似方向相反的貨幣操作——對人民幣“降準”,對外匯“提準”。前者是為加強跨週期調節,後者是為調控匯率。
12月9日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通知,決定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央行表示,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自12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7%提高到9%。
消息一出,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直線跳水。離岸人民幣兑美元跌破6.36關口,短線跌超300個基點。
稍早前,12月6日,央行公告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決定於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近兩個月以來,受美國通脹超預期並帶動經濟名義增長、加息預期強化及歐洲疫情階段性反覆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走勢強勁。但是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仍延續9月以來與美元的非對稱走勢,不斷升值。
緩解人民幣匯率單邊快速升值壓力
中國民生銀行(3.930, 0.02, 0.51%)首席研究員温彬稱,在經濟持續向好、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國際收支保持雙順差的格局下,人民幣對美元保持升值態勢;但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快速單邊升值預期也會對經濟和企業層面帶來一些影響,特別是給中小型出口企業帶來匯兑損失。央行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可以減少外匯市場的美元供給和流動性,從而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使人民幣對美元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近期,在岸和離岸人民幣攜手衝高,雙雙突破今年5月份高點,創出2018年5月以來的新高。截至12月8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報6.3535,較上一日上漲143點。
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截至12月3日,反映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匯率變化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2.66,處於2015年12月以來的高位,較2020年末上漲8.25%。
就在數日前,央行決定12月15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央行“降準”操作本為跨週期調節,但由於大額流動性釋放在即,卻並未對人民幣匯率強勢表現有所影響。自“降準”消息發佈以來,人民幣匯率反而呈加速升值態勢。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此前表示,9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指數走勢呈明顯背離態勢,美元指數反彈,人民幣匯率不貶反升,人民幣一籃子匯率指數基本處於“8·11匯改”後最強勢的水平。
一位資深外匯首席分析師表示,監管此次表態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主要是為了緩解人民幣匯率近期單邊快速升值壓力。
張瑜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為何持續升值,從外匯“四層面”來看,基本面與交易面是主要推動力,政策並無對升值的引導:
基本面,銀行結匯需求處於歷史高位;
交易面,本輪匯率升值過程中對市場供求和情緒因素的交易完全在8h主交易時段完成,交易量放量明顯;
預期面,今年以來企業與居民對匯率的預期持續穩定;
政策面逆週期因子退出,匯率走勢完全由市場決定。但此次上調外匯存準率或反映了政策糾偏的啓動,我們仍提示匯率年度級別拐點正在形成。
主要原因在於,一則2022年中美或呈經濟、貨幣雙背離格局,歷史覆盤來看在此環境下人民幣匯率趨向於貶值。二則2022年有中美金融微脱鈎的風險,資本流入對2022年人民幣匯率的支撐也在走弱。三則,2022年初正是個人5萬換匯額度刷新、企業年初加快外匯結售匯的時期,匯率市場本身存在波動性放大的背景。
第五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業內人士解釋稱,推動外匯存款“提準”,銀行將釋放人民幣流動性,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緩解外匯流入動能。
上述人士直言,“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這個工具就是調控匯率用的。
不過這一工具並不常用。此前長達14年的時間,央行從未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直到今年5月31日,央行第四次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央行決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5%提高到7%。
外匯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規定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指金融機構交存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存款準備金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比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021年以前曾經歷過三次調整,分別是2004年上調至3%,2006年上調至4%,2007年5月上調至5%。
中銀證券(14.420, 0.62, 4.49%)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今年5月表示,央行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2個百分點,可凍結約200億美元外匯流動性,有助於提高境內外幣利率,縮小境內本外幣利差,抑制即期和遠期結匯,促進境內外匯市場平衡。
“如果人民幣繼續單邊上漲的話,大概率會有別的政策出台。”上述資深外匯首席分析師表示,甚至不排除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週期因子”、降息等政策工具箱。
而在此前,參照歷史經驗,在外匯市場的逆週期調控過程中,央行常常配合使用風險準備金率與“逆週期因子”的組合拳,且風險準備金率往往先於“逆週期因子”調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