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人神共奮 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擁抱複雜性
1/4
決策能力是可以鍛鍊的
看到“決策”這兩個字,腦子裏浮現的是不是都是商業領袖、政府高層,好像跟你沒有什麼關係?
可決策不就是做個決定嗎?
早上起牀失敗,你要判斷繼續擠地鐵還是打車上班,地鐵的時間是確定的量,遲到的概率是100%,但時間很短;打車的幾個變量都是不確定的,有可能不遲到,也有可能遲到更久,還要計算遲到罰款和打車費用的性價比。
上午,一份做了一週的報告完成了,你要考慮是早點給領導過目,讓他提意見,還是自己再花一天的時間修改一下,或者就幾個複雜的問題跟同事討論一下。
下午,設好的股票買入價到了,看着飛流直下的大陰線,你在考慮是不是等更便宜時再買,還是按原計劃執行?
人生何時無決策,只不過……
想象中的決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藏不露
現實中的決策:反覆糾結,草率決定,迅速後悔
人生就是一個個的決定組成的,其中總有一些決定了你人生的關鍵去向。生活中的小事都做不好決定,憑什麼可以在大事上做決策呢?
事實上,決策能力是可以鍛鍊的,決策的方法,我之前寫過很多,見文章末尾的#決策#專輯。
但就算是掌握了正確的決策方法,人還是難免犯錯誤。因為決策能力訓練的關鍵方法就是覆盤,從過去的決策中總結經驗,但這恰恰是最難的。
黑格爾説,人唯一能從歷史中得到的教訓就是,人無法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
2/4
炒股還是買房?
對過往的決策進行復盤,就是回頭看一看,當時決策的理由和最終結果之間的差別,以便從中吸取經驗:
當時選擇的衣服,理由是什麼,實際效果如何?
當時決定的旅遊目的地,理由是什麼,實際上是這麼回事嗎?
當時看中他(她)的哪一點,現在還喜歡這個優點嗎?
所以,覆盤的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加強我們對某個事物或某種活動的理解 。
從結果分析原因,看似簡單,好的就是對,不好就是錯。其實不然。難點在於,大部分事件都是諸多原因造成的,表面上,我們會列出“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等一堆原因,但原因列得越多,你卻越糊塗——人的大腦更擅長處理單因子的因果關係。
舉個例子吧,十年前,你的生活面臨一個選擇:有一筆錢,用來炒股還是買房?
回到2011年3月的決策環境,這還真是個兩難選擇——
看空房價的理由:經過2009~2010年四萬億大放水催生的史上最大的一波樓市暴漲(當時確實如此),加上2010年以來十幾道金牌的史上最嚴(當時確實如此),2011年,很多人都不看好房價還能再漲十年。
看多房價的理由:身邊買房的人從來沒誰吃過虧(其實也就近十幾年)。
看多股市的理由:經過2008年史無前例的大熊市和2010年的陰跌,2011年股市的估值水平已經比2008年最低的時間還要低了,而此時的經濟和企業盈利狀況還很不錯(當時看確實如此)。
看空股市的理由:我身邊炒股的人從來沒誰賺過錢,就算賺過最後也賠了。
聽上去好像都有道理,最後,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選擇,得到了不同的結果。站在後視鏡的位置上,結果不難判斷:
買房的人,不用説,成了這個時代的大贏家,而且越是超出經濟條件咬牙買大房的人,賺得越多;而炒股的人,除了極少數賭對了一兩隻長線大牛股的,大部分人能保住本金就不錯了。
所以覆盤時,大部分人都是直觀地認為,當然是買房更正確。原因呢?很多人會下意識的認為,當然是因為這十年,房價漲得更多。
但實際原因複雜的多……
3/4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大部分人的結果都是買房更正確,原因主要是以下幾條:
1、買房有貸款,五成貸款相當於放大了一倍的漲幅,而加槓桿買股票的人很少,甚至大部分時候都不會滿倉;
2、房子因為流動性很差,是一直持有的,而股票因為流動性好,總是買進賣出,本意是想低買高賣,但由於人性的弱點,很容易變成高買低賣。
3、認為股票漲得少的統計,是被上證指數騙了。2011年以來,上海房價漲了120%,在全國也是前幾名了,但成立時間超過十年的混合型基金的十年漲幅中位數為153%,超過上海房價漲幅,更不用説其他城市了;
4、房價的區域差異大,不同城市,甚至每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漲幅不均,相差很大,而房價缺乏易得的權威數據,大部分人根據身邊的極端案例感受漲幅,很多人感覺去年上海房價漲了一倍,實際上只有15%左右,但部分學區房最高時個別成交價確實超過70%。
5、股市的波動大,就指數看,近十年的漲幅反而比近七年的漲幅差,近六年的漲幅又變成負的,2018全年下跌25%,但近兩年又漲幅巨大。
6、其實房價也一樣,上海房價大部分漲幅都是在2012~2013年(漲了40%)和2015~2016年(漲了70%)這兩段完成的,不少在2017年最高點買房子的人,去年才剛剛解套。
7、如果把統計的時間放大到20年,可能大部分地區的房價漲幅都比股市高,但是如果再把時間放大到兩百年,看歐美的歷史數據,權益類資產的漲幅要遠遠超過房價,後者僅僅是獲得了跟GDP差不多的漲幅。
如果繼續分析,還能找到更多的因子,先分析這幾個影響最明顯的吧。
從量上分析,第一條原因對結果的影響最顯著、最直接,可以直接用一個數學公式算出來。但如果我們僅僅止步於這個原因,那我們就失去了一次深入探究問題的機會,因為更有價值的是下一個問題——為什麼大部分股民都不願意用槓桿?
買房要貸款,經營也會貸款,炒股卻不敢貸款,很容易想到的是股市風險高,但我們的思考不應該停留在顯而易見的東西上,那炒股的“風險”到底是指什麼呢?
很多人對“風險”的理解就是下跌,但是房地產也會下跌,做生意也會破產,股市從開立以來,總體上還是一路向上漲的,炒股的人都是相信能長期獲利的,那些怕跌的人,根本不會進股市,所以“虧損”並不是風險的真正含義。
事實上,上面的第五條已經告訴你原因了,真正的風險不是下跌,而是波動。如果你加了二倍槓桿炒股,下跌超過三分之一,就會被強制平倉,你的資產就歸零了,哪怕之後再漲十倍,也跟你沒有任何關係。為了防止波動的風險,股市上加槓桿的人並不多,也就導致,就算是同樣的漲幅,整體的收益上,炒股還是沒有買樓大。
問題好像已經搞清楚了,但是喜歡問問題的人從不止步於此,下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股市的波動這麼大呢?
答案在第二條,因為股市流動性太好,導致大部分人很難堅持長期持有,上漲過快時總想着兑現,下跌過快時又想着是不是先賣掉看一看?由於人性貪婪與恐懼的先天弱點,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總是在本能的驅使下,高買低賣,被反覆割韭菜,最後賺了指數賠了錢。
既然波動性才是虧錢的根本原因,那我們就可以繼續深究下去了:樓市的波動性不大嗎?沒有人因為炒樓而被套嗎?
其實也未必,第四條分析中已經告訴我們,樓市的部分地區也有過劇烈的跌幅,比如環京部分地區房價也是跌幅巨大,如果你在下跌中因為恐慌而賣出,你的損失仍然不小。
分析到這兒,我們就可以看到樓市適合投資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房子的流動性非常差,導致我們不太經常關注樓市的漲漲跌跌,有時跌了又漲了也不知道,還以為一直在漲(對應第六條分析),我國的法院也不會因為還不起貸款而強制拍賣唯一住房,這樣反而有利於我們長期持有房產,避免了我們受到人性弱點的干擾。
最後,第七條分析告訴我們,對於大部分非職業投資者而言,買房都是比炒股更正確的決策,並非因為房子漲幅高,而是房子更容易堅持長期持有。
相反,股票投資需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建立價值投資的意識,因為股票本身只是一個符號,背後的股權所代表的上市公司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而後者,總是容易被人忽略。
價值投資之所以被推崇,也能賺到錢,不是因為它正確,而是因為它有一個不會飄移的“價值錨”——企業真實的經營,可以讓我們無視價格的波動。
你看,經過了這一連串的覆盤分析之後,雖然對於“什麼才是投資的成功之道”這個問題,我們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我們漸漸產生了一個方向正確的理解:決定你投資收益的因素非常之多,有各投資品種本身的漲幅,有價格的波動,有流動性對人性的干擾,有信息的易得性,等等,而其中更重要的,是你的投資理念。
相反,如果只是進行簡單的歸因分析,看哪一類資金的漲幅更大些,你就會得到一個對你沒有任何幫助的、甚至是錯誤的歸因。
所以很多人聽説我是基金經理,直接問我有什麼股票可以買。在大部分人看來,只要知道了一個個神奇代碼,就能賺到錢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最能從股市上賺錢的,不是那些明星基金經理,而是上市公司的老闆、證券行業的分析師。
就像我們平常説的一句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4/4
理解複雜性,投身於複雜性
很多人評論我的文章時喜歡説:“不就是一個簡單的現象,至於説得那麼複雜”。
一般人習慣的思考方式是“現象——原理——現象”,這也是學校裏的學習方法,月球圍繞地球轉的現象,背後是“萬有引力”,推論就是“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多麼簡潔的證明啊。
教科書把複雜的現象抽象為一個簡單的原理,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某些規律,我喜歡把看似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是因為現實世界的複雜性,很少出現“一抓就靈”的因子。
好的覆盤方法,要儘可能地挖掘多個因子,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就算沒有建立清晰的關係,你也可以在下一次決策時,提升每一個你可以控制的因子出現的概率,從而總體上增強你成功的概率。
很多人追求所謂“大道至簡”,而忽視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人生理想,而不是方法論,一個沒有經歷過複雜性的大腦,有什麼資格談“大道至簡”呢?
理解複雜性,投身於複雜性,不強求準確性,培養系統性思考的能力,才是正確覆盤與決策成功的關鍵。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聚集個人成長的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