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履新、增資不斷,信託公司轉型步入“深水區”

為緩解轉型壓力,信託公司正在大刀闊斧通過引進人才、增資的方式提升市場競爭力,指引公司順利轉型。11月10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近50家信託公司出現人事變動,8家信託公司迎來新“掌門人”。與此同時,為有效提升公司資本實力和拓寬市場鋪路,年內多家信託公司啓動增資事項,“註冊資本百億俱樂部”成員達到8家。在分析人士看來,信託公司應集中力量以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和受託服務,落實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在需求側與供給側雙向發力進取,深化推進信託行業轉型。

高管履新、增資不斷,信託公司轉型步入“深水區”

近50家信託公司迎人事變動

高管變更早已成為信託行業的“家常便飯”,11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今年以來銀保監繫統公佈的關於信託業高管變動的批覆已經達到113條,已有近50家信託公司高管團隊發生變動,包括中糧信託、國投泰康信託、中國金谷國際信託、興業國際信託、北京國際信託、交銀國際信託、華融國際信託、中泰信託、長安國際信託、雪松國際信託、五礦國際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涉及董事長、總裁、副總裁、董事、總經理等多個職位。

最新的一次履新來自中糧信託,11月10日,北京銀保監局發佈《關於中糧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潘慧峯任職資格的批覆》,核准潘慧峯中糧信託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就在不久前的11月3日,北京銀保監局剛剛發佈公告核准了劉德兵國投泰康信託董事的任職資格。

在深度轉型面臨極大挑戰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信託業高管變動頻繁,從變動類型來看,董事長、總裁、副總裁、董事、總經理依舊是“熱門”職位。今年以來有雪松國際信託、中原信託、華潤深國投信託、民生信託、北方國際信託、粵財信託、上海愛建信託、五礦國際信託8家信託公司董事長一職發生變動,迎來新“掌門人”。

另有長安國際信託、蘇州信託兩家信託公司總裁一職發生變動。董事、獨立董事、副總經理等職位的變動更為頻繁,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上述113條批覆中,共發生了53起董事變動、11起獨立董事變動、14起副總經理變動。

高管變更無疑會給信託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思路,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看來,信託行業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到了行業規模瓶頸期,行業發展趨於平緩,發展方式面臨重大轉變,發展思路也有較大調整,特別是傳統非標業務走向終結,標品持續發力的背景下,業務邏輯有較大調整。調整公司高管,引進或者調配適應信託轉型新業態發展需求的人才,新時代新思路,可以更好的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指引公司順利轉型,開拓新的市場。

增資擴股 夯實風險抵禦能力

為有效提升公司資本實力,加快創新轉型發展,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信託公司宣佈增資擴股計劃。11月6日,財信信託、國元信託同日發佈增資完成公告。財信信託表示,以資本公積轉增註冊資本的方式,將註冊資本由24.5132億元增至43.8億元。增資後,該公司原有股東及出資比例保持不變。

國元信託方面透露,為進一步增強公司資本實力和風險抵禦能力,通過募集現金和以未分配利潤轉增股本的方式增加註冊資本金,註冊資本由30億元增加至42億元,其中,向原股東及新股東募集現金8億元,募集價格按評估基準日(2019年12月31日)經備案的資產評估結果計。增資擴股工作已於近日順利完成。

除了財信信託、國元信託外,已有多家信託公司完成增資,7月8日,北京銀保監局發佈《關於建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變更註冊資本的批覆》,同意建信信託註冊資本由24.66億元增至105億元。根據天眼查信息,建信信託增資事項已於9月初變更完成。至此,信託行業“百億元註冊資本團隊”擴至8家,分別為重慶信託、中信信託、華潤信託、平安信託、中融信託、建信信託、崑崙信託、興業信託。

9月29日,江蘇國信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擬對控股子公司江蘇信託增資40.75億元的事項,根據公告,該公司擬與江蘇信託其他股東方按原股比進行同比例增資,增資總額50億元。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江蘇信託增資事宜已完成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37.6億元增至87.6億元。由此計算,年內已有財信信託、國元信託、建信信託、江蘇信託4家信託公司完成增資,增資總額達162億元。另有陝國投信託、五礦信託等信託公司的計劃正在推進當中。

增資潮背後是監管層對信託公司自身展業的要求,今年5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信託公司以自有資金直接或者間接參與本公司管理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五十”。

“貨幣時代,隨着經濟持續發展,信託公司有持續擴張資本的必要。而按照現行管理辦法,補充公司資本金有助於信託公司擴大信託資產管理規模、提升抵禦風險的能力。”廖鶴凱進一步分析稱,特別是現在轉型期需要更雄厚的資本支持才能維持公司市場地位和份額,解決轉型期原有業務過程中的問題,才有可能為更長期的轉型做好準備。

亟需深化推進信託行業轉型

信託業誕生之初以資金信託起家,央行近日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提到,大多數信託公司通過類銀行信用中介模式賺取利差收入,為受益人利益最大化服務的受託人文化缺失,融資功能畸形發展,業務偏離本源,異化為融資通道。少數信託公司已劣變為高風險機構,需要予以高度關注,多措並舉防範化解相關風險。這也是“信託業”首次作為獨立板塊出現在報告內。

在風險凸顯可能加大的情況下,《報告》提出五項政策建議,主要包括:加快基本制度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信託法》修訂和信託公司條例出台;推動行業加快轉型,大力發展本源業務;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全面強化外部監管,促進依法合規經營,及持續加強風險監測,健全風險處理機制。

綱領性文件仍在路上,對信託公司來説,提升自身經營水平、謀求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信託業在發展中也遇到了強監管限制,信託公司在展業中合規問題日益凸顯,體現為在快速發展中風控意識不足,部分信託公司治理混亂,核心業務模式尚未形成。一方面,需要監管層在制度上加強體系建設,例如,儘早推動《信託法》的修訂,引導信託公司迴歸本源業務,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信託公司自身需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高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依法合規經營。

“信託公司應集中力量以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和受託服務,落實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在需求側與供給側雙向發力進取,深化推進信託行業轉型,促進行業穩健可持續發展。不斷運用新科技、新技術創新金融服務,拓展與實體經濟的合作,協助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綠色金融理念,促進協調公司深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廖鶴凱如是説道。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31 字。

轉載請註明: 高管履新、增資不斷,信託公司轉型步入“深水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