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就近辦”!優化供給,讓服務近些再近些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財經

在一些地方,到銀行和街道、社區等基層平台辦人社事,已經不新鮮。

資格認證,申請貸款,就近找個銀行網點就能辦;補換社保卡,辦理社保登記,在居住的社區也能辦。人社部門藉助銀行、基層平台等力量,讓服務離企業和羣眾越來越近。

人社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影響企業和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一方面,企業和羣眾對個性化、多樣化、智能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期盼辦事網點離自己更近一點,辦事更方便一些;另一方面,如果只靠人社部門的力量,服務渠道單一,經辦機構數量較少,工作人員不足,一些地方設施設備也較為落後。如何破題?

社銀合作應運而生。在一些地方先行先試的基礎上,人社部全面推開藉助銀行、基層平台等力量推進人社服務“就近辦”,合理利用銀行、基層平台等資源優勢,滿足企業和羣眾“就近辦”“多點可辦”需求。

提高合作質量、緊抓管理特別關鍵。高質量的合作帶來高質量的服務,合作質量的高低,既影響企業和羣眾能不能享受便利,也關係風險是不是可控。這就需要篩選合作機構,優先考慮羣眾基礎良好、服務優質規範、設施設備齊全、人員素質較高以及有合作基礎且服務效果較好的銀行網點;這就需要實施協議管理,明確合作機構標準化建設要求,做到“有標識、有窗口、有設備、有人員、有系統”;這就需要看服務對象口碑,通過人社政務服務“好差評”,瞭解企業和羣眾對合作機構的服務滿意度,將評價結果作為考核重要依據。

強化合作深度、明確清單尤為要緊。要把高頻、低風險、標準化水平較高的服務事項優先納入合作辦理或委託辦理範圍。應當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將盡量多的服務事項下放到銀行網點和基層平台。做到成熟一項下放一項,逐漸拓展銀行、基層平台經辦業務事項,更好滿足企業和羣眾需求。同時,結合企業和羣眾對人社服務的需求變化,以及人社領域標準化、信息化工作的推進,動態調整合作事項清單。

拓展合作廣度、豐富網點至關重要。要依據本地區服務對象的覆蓋地域、人口密度、辦事頻次等因素,區分城區和鄉村的現實情況,合理選擇合作機構,科學確定合作網點類型、數量。結合社保、就業、勞動關係、社保卡等業務特點,可選擇不同的合作銀行。力爭將所有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納入合作範圍,依清單提供人社服務。堅持穩妥推進,條件成熟一家,服務延伸一家,不斷擴大網點覆蓋面。

善借外力、用好外力,將為人社服務“就近辦”打開一片新天地。根據人社部的部署,2022年底前,基本形成以人社自主經辦服務為主體、相關機構合作經辦服務為補充的“一干多支”網點化服務格局,着力打造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輻射5公里的人社服務圈,基本滿足企業羣眾“就近辦”“多點可辦”服務需求。

這是強化經辦能力建設的有力行動。藉助銀行、基層平台等力量辦理人社業務,建立便民服務新格局,可對加強人社系統經辦能力建設形成有益補充。引入市場體制提高政府的服務能力和效率,拓展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方式,補充經辦力量,改善經辦條件,蹚出公共服務改革的新路子。此舉可以破解制約經辦服務水平提升的瓶頸,更好打造均等化、高質量服務,滿足企業和羣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要。

這是完善線上線下服務的有益探索。銀行網點數量多、密度大、覆蓋面廣,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強,羣眾辦事頻次高。線下,設立專門的合作經辦區域、經辦窗口以及經辦專員,提供現場服務、面對面服務。線上,利用共享數據,實現自助辦理,更大化延伸人社經辦服務觸角,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和羣眾少跑腿。用好銀行、基層平台等力量,讓企業和羣眾享受線上線下相融合、“7×24小時”不打烊的人社服務。

這是促進公共服務下沉的大膽創新。從利用合作機構網點提供現場“一窗”服務,到在合作機構擺放自助設備提供“一體”服務,再到把銀行等機構引入人社服務大廳,種種創新促進了服務下沉,為企業和羣眾打造“觸手可及的服務”。此外,對偏遠山區及老年人等特殊羣體,藉助銀行、郵局、基層平台等力量,進社區、進鄉村、進田間地頭,使用便攜式服務終端,推行“揹包客”上門服務,真正把服務送到羣眾身邊。

藉助銀行、基層平台等力量推進人社服務“就近辦”,目標明確,路徑清晰,前景光明。用好外力增強人社服務供給,將使服務既有速度又有温度,讓企業和羣眾辦事少一些煩惱、多一些便捷。

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