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股價業績雙殺,跨界是好出路嗎?

海底撈股價業績雙殺,跨界是好出路嗎?

文丨BT財經 HAN

2020年逆勢擴張後,海底撈在近期遭遇業績、股價雙殺。5月6日,公司股價盤中一度暴跌近10%。

從2021年2月股價觸及高點以來,56個交易日裏,海底撈股價已經累計下跌近50%,市值蒸發超過2000億港元。

海底撈股價業績雙殺,跨界是好出路嗎?

圍繞海底撈最引以為豪的服務方面,過度服務、會員分層導致消費者被區別對待等負面聲音也越來越高,市場擔心海底撈的魅力正在消費者心中失色。

內憂外患,海底撈業績股價雙殺

海底撈近期的下跌,是內因和外患雙重結果下的體現。

先説內因。2020年公司逆勢擴張開店,導致成本大增、負債高企,加上業績低於市場預期,這樣的海底撈在資本市場上令投資者望而卻步。

從年報來看,2020年公司新開544家門店,擴張步伐有增無減。從餐飲企業的核心指標“同店銷售額”來看,2020年下滑了約18%,翻枱率也從2019年的每天4.8次下滑三成至3.5次,但人均消費有所增長,至110元。

翻枱率的下滑,海底撈大排長龍景象不再是直觀體現。據筆者觀察,在2021年一季度,在平時生意最好的週末夜高峯期,位於北京市三里屯街道的海底撈3.3大廈店店員需要在街道上用零食、贈菜卡等禮品,吸引顧客進店用餐。

經營層面上的不利消息接踵而至。5月6日摩根士丹利研報引述海底撈管理層透露,4月份旗下餐廳整體翻枱率不足3次,較3月份的3.5至3.7次繼續下跌,表現低於市場預期。

另外,海底撈的負債也大幅增加。2020年海底撈新增銀行借款42億元,遠高於2019年的1.2億元。

再談外因。2021年春節後,港股餐飲股就集體進入下跌通道,九毛九、呷哺呷哺跌幅均不小,反映出資本對於餐飲消費股當前估值的悲觀態度。

自身業績不振、負債高企,外部來看行業整體進入下行通道,海底撈因此遭遇股價腰斬。這還不是最大的危機,海底撈創始人張勇麾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海底撈火鍋的供應商之一頤海國際(01579.HK)股價也在兩個月內遭遇腰斬。

海底撈股價業績雙殺,跨界是好出路嗎?

服務過度、會員分級,海底撈不香了?

優質貼心的服務一度是海底撈的最大特色,但從近期的輿論風向來看,其魅力正在失色。過度服務、會員分級致消費者受不公待遇、個別服務質量下降是用户吐槽的幾大焦點。

首先是過度服務。海底撈的競爭者巴奴火鍋推出“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的標語,獲得了不少力挺,從側面反映出海底撈的過度服務遭遇口碑危機。有餐飲從業人士上傳視頻表示,“忍不住吐槽海底撈的過度服務,巴奴這次幹得漂亮”,認為就餐的消費者需要適度的個人空間。

也有知乎答主表示:“(服務員)聽我們聊天聽到高興了,還會跟着一起哈哈哈笑起來……等真正需要喝水喝飲料了,周圍沒有服務員。”

其次,有消費者對海底撈推出的紅海、銀海、金海和黑海會員等級不滿,認為這是把顧客分為三六九等並區別對待。

尤其是最高等級的黑海會員,可以在門店大排長龍的時候享受提前入店,另有菜品8折、果盤等優惠。海底撈曾經回應稱,即便是黑海會員也需提前2小時預約,不會有插隊現象發生,但從輿論來看消費者的不滿情緒並未得到緩解。

加上多家媒體曾曝料,網上海底撈付費插隊服務遍地(5元1人),本來要等2個小時可以縮短至半小時,體現出海底撈管理上的漏洞,更令公司形象大打折扣。中消協也曾經點名海底撈付費插隊亂象,稱搶號插隊破壞排隊秩序顯失公平,負向場效應不容忽視。

第三,海底撈服務質量下滑的聲音也在社交媒體上出現,海底撈的員工培訓沒有跟上門店擴張速度,可能是服務質量下滑的原因所在。

另外,海底撈將“牛肉粒變素”也曾經登上熱搜,不乏消費者認為這是變相的節省成本、降低了服務質量。

面對危機,公司也發展了多個子品牌,希望用多條腿走路提振業績增速。比如2019年花2億元買下U鼎冒菜並將之納入了上市公司,在北京市場推出了子品牌“十八汆”,在四川地區也推出了麪條子品牌“撈派有面兒”,還曾經因價格太便宜而被周邊麪館抗議擾亂了正常的市場價格。多品牌戰略成效如何,還需後續的業績表現。

不少業內人士分析,“服務至上”、“網紅”的營銷模式在海底撈擴張初期確實起作用,但只依賴服務、走“網紅”路線,終究會有迎來消費者審美疲勞的一天,企業最終仍需要回歸口味等餐飲價值本質上來。

歡迎關注【BT財經】,閲讀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2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底撈股價業績雙殺,跨界是好出路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