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製造商再遇“芯片荒”,歐洲為何“缺芯”最嚴重?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掀起了一股汽車供應鏈“芯片荒”。近日,這股“芯片荒”更有所加劇。
第一財經記者就公開資料梳理,自上週以來,已有至少八家汽車製造商因芯片短缺停產,涉及公司包括韓國現代、本田、沃爾沃、福特、日產、豐田、大眾和三菱,停產工廠遍佈亞洲、歐洲和美洲。
截至3月25日,除大眾外,所有上述汽車公司本週股價均下跌,標普500汽車及零部件板塊指數較3月17日峯值下跌近10%。
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公司認為,芯片短缺將使全球汽車產量在今年減少150萬輛。諮詢公司AlixPartners預測,從營收方面來看,芯片短缺將使全球汽車行業收入減少606億美元。
諮詢公司羅蘭貝格執行總監時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亞洲國家在芯片行業發展迅猛,歐洲國家的表現不盡人意,其原因在於歐洲沒有抓住近年來芯片產業的產業變革。對於未來各國在芯片行業的產業競爭,技術和資金是兩大關鍵要素。
截至3月25日,標普500汽車及零部件板塊指數較3月17日峯值下跌近10%。
汽車廠商對芯片供應商議價能力過弱
隨着汽車智能化進程不斷加速,近年來芯片在汽車製造中的使用愈發廣泛。目前,汽車芯片主要分八大類,其中微控制器(MCU)的應用率最高,近期車輛和零部件停產都是由於MCU短缺。
在整車內部,在DAS、車身、底盤、信息娛樂、動力系統中使用了越來越多的 MCU。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目前每輛車平均搭載MCU超過20個,一些高端車型搭載MCU數量可達近40個。
對於此次汽車供應鏈遭遇“芯片荒”,有觀點認為,這首先是由於汽車廠商對消費者需求反彈估計不足。
半導體行業分析師艾迪生(Craig Addison)刊文稱,汽車製造商低估了消費者在疫情後的購車需求。當前晶圓代工廠商的芯片訂單已全部訂滿,由於增加晶圓產能需要較長的交貨時間,因此無法足夠快地提高生產速度。
其次,消費電子等產品擠佔芯片產能也是導致“芯片荒”的原因。據報道,疫情期間,筆記本電腦、網絡攝像頭、遊戲系統等家用辦公、學習和娛樂的需求大增,拉動了對上游芯片產業的需求,芯片製造商便將一部分本應供給汽車行業的芯片產能轉移了出去。
招商銀行研究院在近日發佈研報中認為,之所以芯片製造商會將產能轉移,是因為汽車芯片業務僅佔芯片製造商營收的3%,汽車製造商與芯片製造商的利益不一致,加劇了汽車芯片的產能緊張。
招商銀行研究院還認為,在上述兩個原因之外,還要關注到汽車製造商遭遇“芯片荒”的實質:即在汽車智能化帶來的高景氣度的背景下,汽車芯片供需錯配,汽車廠商對上游芯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過弱。
招商銀行研究院稱,汽車MCU行業的產能約七成外包給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商。鑑於汽車MCU芯片只佔到晶圓代工廠商約3%的產能,量價均不高,因此當產能緊張時,汽車芯片產能得不到保障。
專家:技術和資金將成為各國芯片產業競爭要點
目前,多家來自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已展開與上游晶圓代工廠商的談判,希望可以加快芯片供給速度。
從中期來看,招商銀行研究院認為,如果台積電調整產能,汽車“芯片荒”有望在今年三季度緩解。
在國家層面,歐美日等國政府已意識到,本國工業需要減少對晶圓製造商依賴,多國已制定芯片產業政策,希望在未來解決這一風險。
近日,歐盟正式發佈2030數字指南針計劃,希望在2030年前,歐盟先進芯片製造比例可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以降低歐盟對美國和亞洲關鍵技術的依賴。
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目前歐洲在芯片領域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由2000年的24%降至目前的10%。韓國等亞洲國家近幾年在芯片領域發展迅猛。
時帥認為,之所以當前芯片領域呈現“亞強歐弱”的局面,是因為歐洲錯過了近年來芯片領域的行業變革。
他稱,作為傳統工業強勢區域,歐盟聚焦於工業和車用芯片領域,三大巨頭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和恩智浦的汽車電子業務均超過40%。2000年以來,新興細分領域(如智能手機芯片等)和新興商業模式(如晶圓代工)湧現,帶動全球半導體市場高速發展,也使韓國等亞洲國家在內的新興市場不斷崛起。
“歐盟由於並未積極投身於行業變革之中,導致其錯失5G、消費電子等新賽道發展機會,加上資金投入、勞動力成本等缺乏優勢,使其將製造環節外包,尖端製造競爭力不足,目前7nm和5nm半導體制造大多出自韓國等亞洲國家,而歐盟50%的產能為大於200mm。因此歐盟整體來説還是個守舊者。”時帥稱。
對於未來各國在芯片領域的產業競爭,時帥認為,技術與資金是芯片產業成功的關鍵要素。
技術方面,時帥稱,在尖端領域的落後局面難以完全依靠內生的方式實現趕超,尤其是在領先市場企業正在不斷向3nm、2nm發起技術突破的競爭背景下,落後國家恐怕難以快速超過領先國家。
資金方面,時帥認為,如果一個國家與地區(如歐盟)能夠實現千億美元級別的投資,可以緩解過去投入不足的困境。但應用的領域須聚焦於技術研發、當地企業扶持、尖端人才與企業引進等領域,助力自主技術突破。
對於芯片產業相對落後的國家,時帥認為,這些國家可以採取併購、引進等方式提升其技術實力,獲取高端人才。
而對於歐洲等製造業強國,時帥也表示,芯片設備是歐盟的傳統優勢領域。如ASML目前為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機制造商。在材料領域也仍有一定競爭力,如Siltronic是全球領先的超純硅晶圓製造商。此外,德國Fraunhofer、比利時IMEC等知名研究機構也為歐盟奠定了良好的技術研發基礎。“如果歐洲可以持續深耕固有優勢,在未來智能化、自動化的大背景下仍有望擴大優勢。”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