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心理學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難以創造無限的可能

  昨天在朋友圈裏看見有人説“交了房租,還了花唄,上個月又白乾了。”

  翻了翻底下的評論,一羣年輕朋友都表示同感,更有甚者説,“我覺得自己每個月都在白乾。”

  現在年輕人的工資也不低,平均水平都是5000左右,可是為什麼他們總覺得不夠用?為什麼總是成為“月光族”?

  消費主義盛行(Consumerism)

  消費主義是指人們一種毫無顧忌、毫不節制的消耗物質財富和自然資源,並把消費當做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有學者將消費主義的實質定義為“拜物主義”,即是指人們通過對物的消費和佔有來體現自己的生活方式、身份地位以及優越感。

消費心理學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難以創造無限的可能

  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消費水平自然也隨之攀升。

  尤其是近年來,相當一部分人鼓吹消費主義,以年輕人為首的“超前消費”已經成為常態。

  在年輕人看來,貸款買房也屬於超前消費的行為,大家都認可,那為什麼自己用信用卡、花唄消費,就總是遭到他人(長輩)的質疑呢?

  所以他們更加享受消費的過程,尤其是“先享受,後付款”的行為,更受年輕人追捧。

  其實這類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年輕人是因為在獲得財富的初期,沒有建立起正確恰當的觀念。在極強的表現欲操控之下,急於通過消費來證明自己,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

消費心理學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難以創造無限的可能

  學者毛世英認為:

  “所謂消費主義,是指一種鼓吹在大眾生活層面上進行高消費的價值觀念、文化態度或生活方式。”

  並不是説消費主義完全不可取,而是現在的年輕人過於推崇感性消費,而忽略了理性消費的重要性。

  有的人拿着五六千的工資,卻總是喜歡購入一些奢侈品,以此彰顯自己的地位和品味。隨便一個奢侈品包包就是幾千上萬元,但是在他們看來,這個錢都是該花的。

  到底值不值得,旁人説了不算,只有當事人才有話語權。如果自己覺得值,那就沒必要每天嚷着“又沒錢了”這樣的話。

  一邊大手大腳的花錢,一邊又哭天喊地抱怨自己窮,這樣的行為的確是不討喜。

消費心理學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難以創造無限的可能

  生活成本過大,心理素質差

  在一二線城市中,大部分打拼的外來人口都是年輕人。對他們來説,每個月最大的開銷就是房租和吃飯。

  想要離公司近一點,那房租肯定高。想要吃得健康有營養,就需要自己做,但是因為工作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所以也就選擇的外賣。

  實際上,每天吃外賣的開銷是相當大的。

  再加上還有其他生活必須開銷的地方,零零散散加起來,五六千的工資也剩不了多少。在這種情況之下,一些年輕人因為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會覺得人生沒有盼頭。

消費心理學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難以創造無限的可能

  每個月勤勤懇懇,認真工作掙錢,最後手裏能留下四分之一就要謝天謝地了。在這樣的惡循環之下,很容易擊垮他們的心理防線。

  這就像是一個走不出去的莫比烏斯環,轉來轉去還在原地,身心俱疲。

  所以他們常常感嘆,每個月都在白乾,既存不了錢,又沒怎麼高品質的享受生活,錢卻嘩啦啦的就沒了。很多年輕人的口頭禪就是“花錢容易掙錢難”。

  這樣的感受和想法或許是每個人都越來越成熟的關鍵信息之一。

  對年輕人來説,存不了錢是很正常的情況。甚至有很多開明的父母直接鼓勵孩子花錢,不要存錢。這是因為父母都知道,五六千的工資其實真的存不了什麼錢。倒不如現在好好學會“怎麼花錢”。

消費心理學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難以創造無限的可能

  其實先學會花錢,才能學會賺錢,會賺錢了,才能懂得如何存錢。

  因此,每個月都存不了錢的人也不必着急焦慮,真正的技術活並不是存錢,而是把“花錢”的能力做到極致,成為一個真正“會花錢”人。

  這裏的會花錢並不是拿着錢到處亂霍霍,而是指你的每筆消費都花在刀刃上,都是值得的。

  但願大家都能在有限的財富里,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nsumer Psychology》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9 字。

轉載請註明: 消費心理學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難以創造無限的可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