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瑞幸最大的事:嚴防陸正耀回來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I藍媒匯 (ID:lanmeih001),作者:楊蕾,編輯:魏曉,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曾因財務造假等風波陷入輿論漩渦的瑞幸咖啡,最近迎來了利好消息。

近日,瑞幸咖啡發佈公告稱,開曼羣島大法院已批准瑞幸咖啡的債務重組計劃。根據這一重組計劃,瑞幸將用3.2億美元現金和一些新債券解決其4.6億美元的可轉債重組問題,其中大鉦資本最新投資的2.4億美元及愉悦資本投資的1000萬美元將部分用於此項計劃。

根據瑞幸某高層的説法,這意味着,陸正耀時代的財務造假醜聞給瑞幸造成的債務、股東訴訟兩大難題已經基本解決。

與此同時,瑞幸在經營層面的表現亦有回暖趨勢。

12月9日,瑞幸咖啡發佈了未經審計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瑞幸第三季度淨營收為23.502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11.43億元增長了105.6%。經營虧損也進一步縮小。三季度內,瑞幸咖啡經營虧損670萬元,去年同期營業虧損為4.625億元。

將時間線拉長一些,2021年上半年,瑞幸總收入31.8億元,同比增長106%;自營門店運營利潤為4.2億元,門店運營利潤率達到16.3%。

如若四季度還能繼續保持穩健增長,那麼,這意味着瑞幸離扭虧為盈不遠了。

積極的財務數據影響着瑞幸粉單的股價走勢。瑞幸粉單股價從最初(2020年6月)不到1美元上漲至10.26美元/股(截止發稿),今年9月,一度上漲至52周內最高點17.79美元/股。

除此之外,讓外界感受最深的是,2021年,瑞幸在C端市場爆款頻出。根據瑞幸官方數據,旗下爆款SKU生椰拿鐵創下了單月銷量超1000萬杯的紀錄,進入秋季之後的新品絲絨拿鐵,也在上市9天內爆賣270萬杯。

儘管在經營層面上瑞幸表現出了極強的求生欲,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但財務造假醜聞和管理層“宮鬥”對瑞幸的打擊可謂是重傷。

這種矛盾的氣氛充斥在每一個瑞幸員工周圍:一方面公司經營有了大踏步的回暖,提振了士氣;另一方面還是揭不掉“供職於財務造假公司”的烙印。

在重建新瑞幸的路上,如何“洗白”瑞幸的名聲,成為關鍵。


嚴防陸正耀迴歸

一位接近瑞幸的人士向AI藍媒匯概括了瑞幸這兩年的生存狀態:2020年的瑞幸在填坑,2021年的瑞幸在重建。“填坑的日子過的太苦了,以至於我們都十分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口碑。”

這個“口碑”,既包含消費者對瑞幸咖啡的喜愛程度,也包含着瑞幸在市場上的“臉面”問題。

造假醜聞後,重建一個新瑞幸絕非一時之功。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把“造假”的管理團隊剔除在門外,和陸正耀説拜拜。

12月13日,瑞幸咖啡發佈了特別股東大會的公告,向外界傳遞出重要信號:瑞幸98.5%公眾股東支持抵制前造假管理層迴歸。

這也意味着,瑞幸董事會通過公司章程,從根本上斷絕陸正耀系迴歸瑞幸的可能。

事實上,陸正耀離開瑞幸一年多後,並沒有放棄迴歸瑞幸的謀算,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動作不斷。

早在今年9月初,市場曾傳出物美創始人張文中控制下的投資公司正在與中金、巴克萊和摩根士丹利等陸正耀所質押股份的債權方接洽,計劃以“債轉股”形式入股瑞幸。隨後物美方面表示,該消息不實。

另外名為“中國光實國際”的港企曾致函債權方要求終止清盤瑞幸,並提出全面收購瑞幸股權的訴求。市場人士猜測,瑞幸前管理層可能試圖藉助其他公司入股,實現間接持股瑞幸。

當時,為了嚴防陸正耀的迴歸,瑞幸在10月15日宣佈實施“股權權益計劃”(俗稱毒丸計劃)。在公告中,瑞幸直言該計劃就是為了應對“針對瑞幸的惡意收購行為”,根據公告,一旦計劃被觸發,將會顯著稀釋收購方所有權。

目前,瑞幸的新管理團隊主要以董事長兼CEO郭謹一為新董事會成員共 8 名,包括 5 位獨立董事和 3 名管理層成員,獨立董事佔絕對多數。

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

熟悉瑞幸融資歷程的業內人士透露,當下以瑞幸董事長兼CEO郭謹一為代表的新管理層擁有的股權較少,而在今年4月,大鉦資本在完成對價2.4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認購後,以17.2%的持股、45.2%的投票權成為瑞幸的最大股東和實控方。

也就是説,現在的瑞幸,既不姓陸,也不姓郭,而陸正耀的老朋友黎輝和他的大鉦資本才是話事人。

值得一提的是,陸正耀年內3次被列為被執行人,總執行金額超過35億。陸正耀也試圖再創業,開發了新項目“趣小面”,但是由於投資人忌憚有“前科”的創業者,新項目的融資進程並不順利。

這個過程很微妙,如果之前還有一些人信奉“陸正耀有可能東山再起”,但現在,沒有投資機構肯為他拿出真金白銀,曾經和陸正耀構成“鐵三角”的劉二海和黎輝也不再為他站台。

很遺憾,陸正耀運氣遠不如賈躍亭。

但瑞幸很爭氣,通過兩年的時間實現了換血復活。

換血之後,也決計不會再次接受曾經的“壞血”。


重新立“人設”

瑞幸和陸正耀的切割,不僅是對外界表明不與財務造假一方同流,更是明確了在商業模式上的煥新。

在陸正耀時代的舊瑞幸,以燒錢換規模完成了跑馬圈地,但是那套瘋狂開店+高額補貼的模式,在新瑞幸時代卻難以為繼。這很好理解,財務造假醜聞後,如果繼續堅持曾經粗放的商業模式,勢必會讓彼時千瘡百孔的瑞幸崩盤。

而新瑞幸時代下,精細化運營的優勢正在逐步釋放。

關閉運營狀況不良的門店,而對於新開業的門店,選址上要求會嚴格一些,要求門店自負盈虧。

與此同時,瑞幸加大開放加盟,2019年是還只有282家,而到了今年7月,已經增長至1293家。這一方面能夠降低擴張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夠從中獲得售賣原材料獲得的利潤。體現在財報上,2021年上半年,聯營門店的收入為4.412億元(合683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357.8%。

今年以來,瑞幸給外界感受最大的是,產品和營銷花樣也越來越年輕化。這得益於瑞幸重新調整員工薪酬、重新設計晉升通道、把資源向年輕人大幅傾斜。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今年生椰拿鐵全線售磬,瑞幸藉機玩起了知乎梗——“謝邀,產品總監人在海南,剛下飛機,正在上樹。”並配了一張產品總監上樹摘椰子的圖片。

伴隨着生椰、絲絨拿鐵等“奶咖”類產品的爆火,瑞幸也正在小幅度調高咖啡產品的價格,以及調整補貼力度。很多瑞幸粉絲都有一個切實的體會,2021年,瑞幸已經沒有1.8折、3.8折,而是5.5折、6.8折的優惠較多。

運營策略也在悄悄改變,從過去快速獲取用户的擴張性打法,轉向挖掘存量用户的深度價值。比如瑞幸開始注重社羣運營,將潛在用户發展為粘性極高的私域用户。據第三方市場機構監測,今年年中,瑞幸咖啡活躍用户超過6000萬。其中,私域用户已達180多萬,且每個月的入羣人數還在以60多萬的速度在新增。

根據瑞幸披露的未經審計的財報,新模式也有了一些成效: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更務虛一些,瑞幸亦表現出了改頭換面,重新樹立“新人設”的決心。

只不過,今時已經並非往日。瑞幸在安內之後,對外將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2021年,咖啡賽道重燃戰火,咖啡新勢力、新式茶飲品牌、投資機構紛紛入局。瑞幸不再是那個本土咖啡品牌唯一的寵兒。

資本可以造出一個瑞幸,就可以造出另一個瑞幸。

據瞭解,新咖啡品牌Manner已經將門店佈局到了瑞幸的旁邊,喜茶、奈雪等新式茶飲也正在對瑞幸展開圍攻之勢。

可以預見的是,下一波咖啡爭奪戰已經來臨。這次,瑞幸的對標不是“星巴克”,而是同樣受資本追捧的本土品牌。

江湖已經重構,即便瑞幸已經在消費者和投資人心中被“洗白”,也還是不能鬆氣。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