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掀舉牌“小高潮” :19家公司受追捧 百億公募出手私募牛散活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在今年窄幅震盪的市場行情中,三季度以來,資本市場掀起了一波舉牌“小高潮”。
近日,香港聯交所連發兩則公告顯示,易方達基金分別在9月14日、22日買入海吉亞醫療達股票,截至9月22日持股比例已達到6.04%,超過舉牌線。這是繼9月諾安基金舉牌持有卓勝微之後,再度出現的基金公司舉牌行為。此舉瞬間點燃了市場對“舉牌”行為的關注。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同花順ifind數據發現,今年以來(截至9月27日,下同),合計有19家A股上市公司被舉牌(以首次公告舉牌公告日統計)。
從全年表現來看,今年的舉牌事件並不算密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16年至2021年,A股市場被舉牌的企業數量分別為73家、65家、49家、62家、53家和49家,2022年呈現一定的下滑態勢。
但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的舉牌行為中,有超過一半發生在第三季度,7月至今,合計有11家企業被舉牌。此外,本報記者還注意到,相比於前兩年產業資本此起彼伏的“抄底”不同,今年市場上的舉牌潮被牛散、機構、險資等搶去風頭,金融資本表現更為活躍。
三季度舉牌掀“小高潮”
近年來,在監管層引導以及資本市場市場日漸成熟的背景下,舉牌行為相較往年更趨理性,“集郵式”舉牌銷聲匿跡,跟風炒作也降温不少。
從全年角度來看,2022年的舉牌市場並不算火爆,全年即將走完3/4,但截止目前的舉牌事件僅19起。
整體來看,被舉牌企業的行業覆蓋了基礎化工、電子、機械設備、家電、食品飲料、農林牧漁、商貿零售等多個行業。其中機械設備企業數量最多,達到4家,電子行業緊隨其後,有3家。
這些企業大多為中小市值公司,市值超過百億的僅三家,分別是卓勝微(515.86億元)、北京君正(357.32億元)和聖農股份(246.51億元)。
其中,卓勝微作為半導體行業的細分龍頭,曾在前兩年遭遇資金爆炒,但在2021年6月底創出歷史性高點之後,卓勝微股價開啓了一輪下跌之旅。與最高價相比,目前其股價跌幅達七成,頹勢盡顯。
今年上半年,卓勝微業績更是出現顯著下滑,其實現收入22.4億元,同比下滑5%;實現歸母淨利潤7.5億元,同比下滑26%,扣非歸母淨利潤7.6億元,同比下降24%。
不過,諾安基金旗下的諾安成長基金卻反其道而行之,且對於卓勝微堪稱情有獨鍾,一路重倉增持。截至9月14日更是突破舉牌線,達到5.0065%。
對於增持的原因,諾安基金並未做出具體回應,僅在公告中表示是“進行股權投資,獲取股票增值收益,為公司旗下基金持有人創造收益”。
不過,滬上一家資深的機構人士向記者分析指出,“公募基金觸及舉牌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因為一旦持股比例超過5%,後續減持會面臨很多限制。存在其希望通過舉牌’被動鎖定股份’的可能,以彰顯對於企業的中長期看好;也不排除通過舉牌行為製造新聞,引起市場的關注,但是這樣的風險很大,對於機構的聲譽也會有影響。”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單隻公募基金規模過大或基金經理看好某隻股票並大幅加倉時,出現舉牌情況也並非不能理解。
“一家公募抱團投資一隻股票挺常見的。舉牌大多是主動行為,是看好標的未來前景的主動加碼,單隻基金的約束是雙10%,即單隻股票市值不能超過基金淨額的10%+單隻基金持股不超過單隻股票的10%,所以5%以上也是合規的。”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受訪表示。
不同於卓勝微被金融資本看好,北京君正則是在今年6月遭遇同行A股公司韋爾股份的舉牌,後者通過旗下紹興韋豪通過集中競價交易不斷增持北京君正股份。截至6月10日時觸及舉牌線。
韋爾股份表示,北京君正通過收購存儲巨頭北京矽成,已經可以提供汽車電子、工業與醫療等領域各類存儲器產品,以及通訊產業和高端消費電子產業的芯片。面對下游汽車、工業、醫療、通信等領域客户,雙方將能夠實現有效資源互補;而北京矽成前身ISSI,也曾是韋爾股份競購標的。
聖農發展被舉牌則發生在今年3月,其外資股東RWC Asset Advisors (US) LLC(簡稱“RWC”)通過深交所集中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69.71萬股,增持後,RWC持有5.133%公司股份。據瞭解,RWC為歐洲的私募對沖基金,截止2020年3月,其管理着高達 210 億美元(約為人民幣1339億元)的資產,規模在業內靠前。
此次RWC對聖農發展的舉牌,是這家的歐洲頂尖私募在A股的首次“亮相”,主要原因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
金融資本表現活躍
如果説上半年的舉牌行為,還是產業資本、金融資本、自然人、外資等爭奇鬥豔,那麼進入三季度以來,A股市場則是牛散與金融資本獨領風騷。
三季度以來11家上市公司被舉牌背後,均沒有產業資本的身影。除了前文提到的諾安基金之外,另外還有4家舉牌方為私募機構,5家舉牌方為自然人,其中,還出現了不少牛散的身影。
被私募舉牌的分別是三孚新科、三雄極光、國際實業和全新好。全新好在9月6日遭遇共青城匯富欣然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舉牌,後者在7月27日至9月2日合計買入公司1732.25萬股,成為擁有公司5%以上股份權益的主體;9月13日,三孚新科公告股東季勝投資通過其管理的10只投資基金持有公司股份464.4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達到5.04%。
國際實業和三雄極光的舉牌方則分別是易盈通和阿巴馬資產,公告時兩機構已分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達到5.83%、5.32%,因此出現違規問題,遭遇監管部門問詢和勒令整改。
除了私募機構外,此次舉牌“小高潮”中還出現了不少牛散的身影,如寧波“牛散”屠文斌夫婦(屠文斌、施玉慶),其曾在7月6日和8月12日兩度舉牌寶馨科技。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寶馨科技股價已累計上漲188.72%。
此外,今年8月舉牌來伊份的汪小明,其從今年一季度就晉升為該公司的第七大股東,隨後又一路增持,直至8月21日持股比例升至5.26%。
整體來看,除了寶馨科技等個別企業之外,今年以來大多數被舉牌的企業均處於股價下行區間,而舉牌方的目的也並不相同。
多名受訪人士對記者指出,目前金融資本和自然人掀起的“舉牌小高潮”並沒有明顯的共性,多為偶發性的個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企業股東舉牌的目的各不相同,我覺得都是一個個孤立的事件。每年市場上都有出現一些不同需求的舉牌行為,如中長期投資、市值管理、炒作、博重組或者摘帽機會等。對於當前低迷的行情下資本去’抄底’這個邏輯,我也不太認同,我覺得還沒到這一步。”華南一名資深的私募機構研究人士受訪表示。
而對於產業資本在今年第三季度的缺席,另一名私募機構合夥人則認為:“隨着註冊制的深入,市場對於純殼公司的需求明顯下降,舉牌也不再是非理性的炒作誘因,產業資本對於尋求具有協同性、低估值標的的需求依然比較強烈,但是不一定是通過舉牌的方式,比如協議轉讓、定增等,目前來看依舊是比較旺盛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