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環球“金趨勢獎”年度營商優化獎項候選——瓊中縣
候選案例:
瓊中縣
競選理由:
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紮實推動“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取得實效的突破口,如今瓊中通過培育高端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理順體制機制,逐步將“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正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競選説明:
尋突破口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7年前,瓊中縣委書記孫喆發現,瓊中雖然面臨經濟總量小、財政收入低、產業結構不優等一系列問題,但地理位置獨特、生態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黎族苗族文化底藴深厚、幹部作風實幹,全縣謀發展的幹勁很足,此時尋找突破口、謀篇佈局非常重要。
經過一番調研,結合瓊中的現實情況,孫喆提出“一心一園一帶八區”總體發展佈局思路。2013年,瓊中將海南灣嶺熱帶農產品綜合物流園、灣嶺農副產品加工園和瓊中生態科技產業園整合為海南中部(瓊中)綠色產業園區,打造“一區三園”。
“三個子園相輔相成,形成農產品標準化種植、加工、流通、質量檢測、信息追溯、產品交易、物流配送等農產品全產業鏈,配以貸款、投資、保險等金融服務。”李海陽坦言,由於交通不便、區位優勢不突出,起初幾年園區能吸引到的多是木材加工、倉儲類企業,呈現出高耗能、低效益、低質量、高排放的產業特徵,這顯然與他們的初衷背道而馳。
頂住犧牲部分GDP和財政收入的壓力,產業園區做好“減法”文章,淘汰一批落後產能。“拒絕‘三高一低’項目的同時,這兩年我們也開始有意識地圍繞產業鏈來招商。”李海陽介紹,按照退出一批、整合一批、轉移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產業園區在“破”與“立”上做文章,為新動能騰出發展空間。
2019年6月,根據海南省重點產業園區規劃佈局調整優化方案,瓊中將海南灣嶺農產品綜合物流園、灣嶺農副產品加工園整合而成海南灣嶺熱帶農產品綜合物流園,成為海南中部唯一的省級農產品物流園。
放權賦能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6年時間,海南中部(瓊中)綠色產業園區累計引進項目45個,包括海南椰風加工坊有限公司、小龍王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內外知名企業。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縣,瓊中靠什麼吸引這些企業前來投資駐紮?
政策優、服務好、辦事快——這是海南正生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廠長蔡輝,給出的答案。
“公司總部在海口,各項手續的辦理都要海口、瓊中兩地跑,特別不方便。”入駐產業園區後,蔡輝只需將所有材料準備齊全,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便會主動上門服務,每次反映問題也總是會第一時間得到解決,讓他笑言自己彷彿成了半個“甩手掌櫃”。
產業園區敢於提供“保姆式”服務的前提,離不開瓊中“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推進。
海南日報記者瞭解到,為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瓊中學習借鑑省內三個極簡審批試點園區的做法,授予產業園區管委會辦理產業園區內項目審批或備案、土地預審、規劃選址、預算評審等審批事項權限,同時成立園區投資公司組建專業服務隊伍,承攬園區投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物業服務、投資合作等業務,實行“一站式辦公”,確保下放的“權”能夠接得住、用得好、管得對。
“企業‘足不出園’便可享受到各類服務,項目審批效率至少提高了70%。”李海陽介紹,讓企業“輕裝上陣”之餘,產業園區更通過推行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為優化營商環境按下“快進鍵”。
築巢引鳳 釋放合作雙贏“紅利”
2018年2月,海南天明農業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輔導,成為產業園區內首家掛牌海南股權交易中心“新四板”交易板的企業。而在此之前,這家“新秀”企業卻一度遭遇資金短缺困境。
“幸好有園區管委會主動幫我們跟金融機構牽線搭橋,這才渡過了難關。”該公司副總經理胡添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今年年初,他們又收到了瓊中相關部門發放的30萬元掛牌獎勵金,生產積極性不斷被激發。
從出台投資優惠獎勵政策,到率先全省推行“先租後讓”土地供應模式,再到鼓勵企業上市、掛牌和融資……瓊中將產業園區打造成政策高地、成本窪地、環境寶地、產業聚集地,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市場競爭力之餘,也推動當地綠色工業集約集羣發展。
“檳榔是瓊中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以往的粗放式加工不僅使其處於價值鏈的低端,更帶來不少環境污染問題。”產業園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王剛介紹,立足於縣情實際與資源優勢,產業園區於去年引進湖南檳榔行業的龍頭企業——小龍王,便是推動瓊中檳榔產業轉型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
項目落得了地、企業運營得好,帶來的是投資者與區域經濟的互惠共贏。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海南中部(瓊中)綠色產業園區累計實現總產值8.12億元,解決就業達304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