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三季報顯示公司收入同比下降8.56%,淨利潤同比下降30.08%,作為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收入和淨利潤雙降,所在行業“寒冬”,這要是一般的公司一定會為現金流緊張而發愁,而雙匯發展這家公司卻恰恰相反,不僅高比例分紅,還上演了一番宮斗大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01 國內豬肉界的“扛把子”雙匯發展1998年上市,上市以來堅持以屠宰和肉類加工業為核心,先後在全國18個省(市)建有30多個現代化的肉類加工基地和配套產業,形成年產銷肉類產品達300多萬噸的規模,是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同時,公司又積極向上遊飼料和養殖業拓展,向下遊發展新材料包裝、連鎖商業,冷鏈物流等,形成了主業突出、行業配套的產業羣。
大家都吃過的“雙匯王中王”火腿腸是我國肉製品加工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公司董事長萬隆,擁有40多年的肉類行業管理經驗。在他的帶領下,培育了兩家上市公司(萬洲國際和雙匯發展)和一支遠見卓識、經驗豐富、高度敬業、高度專注的管理團隊。
02 增發引來的”虧損“?雙匯發展以屠宰和肉製品為主營業務,一直以來公司屠宰業務雖然收入較高,但是毛利率很低,而真正讓公司賺錢的還是肉製品業務,毛利率在30%左右。然而產品雖然好,產品也掙錢,但是對於一家行業內排名靠前的企業,原材料不能自給自足,就容易受制於人,成本不可控。因此為補齊公司發展的短板,形成從上游至下游完整的產業鏈,同時,增加公司業務收入,增厚利潤,公司開啓了二級市場的資本運作。
2020年5月18日公司發佈了70億元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預案:
數據來源:可行性分析報告
在這次增發的預案中,有13.8億資金用於生豬屠宰、肉製品加工以及中國雙彙總部項目,另有13億用於補充公司流動性,而此次增發中最大的兩個項目是肉雞產業化產能建設和生豬養殖產能建設,涉及金額高達43.2億元。
除此之外,報告還提到了肉雞產業化產能建設和生豬養殖產能建設項目經濟效益的分析,在這裏我們仔細盤盤這個定增計劃:
1、肉雞項目建設
數據來源:可行性分析報告
西華項目建設週期1.5年,投資回收期6.62年,實際投資回收期5.12年,該項目總投入22.13億元,每年收益22.13/5.12=4.32億元。
彰武項目建設週期2年,投資回收期6.2年,實際投資回收期4.2年,該項目總投資23.02億元,每年收益23.02/4.2=5.48億元。
2、生豬養殖項目建設
數據來源:可行性分析報告
生豬養殖項目建設週期1.5年,投資回收期6.51年,實際投資回收期5.01年,該項目總投入12.57億元,每年收益12.57/5.01=2.51億元。
三項相加每年收益=4.32+5.48+2.51=12.31億元,每股收益=12.31/34.65=0.36元。通過以上簡單測算得出:項目完成後每年為上市公司貢獻0.36元/股。可行性分析報告一通分析,確實看起來效益良好。
然而理想總是非常好,現實卻很殘忍,在2020年完成募集資金後不久,隨着生豬產能恢復和生豬進口不斷增加,生豬價格、豬肉價格達到高點,開始了漫長的回落,行業迎來了真正的“寒冬”。這對於雙匯發展可謂是當頭一盆冷水。
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長期低迷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業績。
數據來源:公司三季報
查看公司三季報的主要數據不難發現,2021年1-9月份公司淨利潤34.53億元,同比下降30.08%;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16億元,同比下降51.73%。
公司方面倒也大方承認,2021年以來,隨着生豬價、豬肉價持續快速下行,有利於公司肉製品業成本下降及生鮮凍品業務規模提升,但國產凍品及進口凍品庫存商品隨着生豬價、豬肉價快速下降,銷售出庫產生虧損。
換句話説雙匯發展在行業高點增發才生產出來的豬肉,還在倉庫裏面凍着呢,就因為豬肉價格大跌賠錢了。而且收入、利潤雙降並不是公司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有一件更大的事情爆發了。
03 宮廷戲“廢太子“上演2021年6月17日,萬洲國際發佈公告,免去萬洪建,即雙匯發展實控人萬隆的大兒子的執行董事及副總裁職務,即時生效。具體免職的理由是,由於萬先生近期對本公司的財物作出不當的攻擊行為,使本公司認為他無法履行其作為董事的才能、審慎及勤勉行事的職責。
8月17日,雙匯發展、萬洲國際董事長之子萬洪建發表的署名文章《萬洪建:我眼中的父親和萬隆》中提到,“萬洲沒有實際的生產運營,它實際上就是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的拼盤,它的作用,就是通過各種眼花繚亂的財務手段,複雜的架構,將國內雙匯的錢不露痕跡轉出境外,從來沒有逆向迴流過。”萬洪建的爆料可謂致命,因為這涉及到雙匯發展的實際控制人究竟有沒有向國外轉移資產?
這裏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雙匯發展的股權架構。
數據來源:2020年年報
雙匯發展的母公司為於香港成立的羅特克斯有限公司,而最終控制方為於英屬維爾京羣島成立的興泰集團有限公司,也就是上圖架構中最頂端的公司,而興泰集團股份的受益份額對應最大受益人是萬隆,直接和間接持有的受益份額比例為45.55%。
數據來源:2020年年報
看公司的股權架構,再結合萬洪建爆料的控制人萬隆向國外轉移資產的報道,這裏面的瓜看着就挺大。
此後,管理層更是針對雙匯發展的半年報提出了問詢函,內容涉及多個方面:第一、公司向國外採購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二、公司通過羅特克斯(雙匯發展名義上第一大股東)向史密斯菲爾德(萬洲國際子公司,萬洲國際是雙匯發展的間接控股股東)採購,價格是否公允。第三、是否通過關聯交易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第四,2020年公司非公開募集資金中13億用於補充流動性的同時,卻又大比例分紅。第五、2020年公司大額分紅是否影響公司良性發展等等一連串問題。
明眼人一看出管理層針對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否存在資產轉移刨根問底,這些問題真是“拳拳到肉”,就差直接問了。
雙匯發展也是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僅五天時間就給出了回覆,大體內容是:之所以採取國外採購是因為過去幾年生豬供應短缺,進口豬肉能夠補充國內需求,降低公司肉製品成本,競價模式下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不存在通過關聯交易向關聯方輸送利益情形;公司嚴格按照章程規定,保持利潤分配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高分紅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符合中小股東的利益,是保護現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云云。
從公司的回答上來看,説得有理有據,暫時打消了市場的疑慮,但是我們不能光看公司都説了什麼,更重要的是要看公司都做了什麼。公司股權這樣一層一層套娃似的結構真的合理嗎?明明分紅一半都進了自己口袋,到底是保護了中小股東利益還是保護了自己的利益?
04 公司價值幾何財報是深入瞭解一家上市公司的“門户”,讀懂財報可以讓我們的投資事半功倍。那麼,雙匯發展這家上市公司它的財報,究竟給我們透露出了怎樣的信息呢?接下來,讓我們深入去了解。
1、成長性
雙匯發展2021年三季度營業總收入510.44億元,其中營業收入509.58億元,較2020年三季度減少47.69億元,銷售收入下滑明顯。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能分析系統
由於行業處於低谷期,雙匯發展三季報數據很差,營業總收入、營業收入、毛利潤、核心利潤指標同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根據公司三季報顯示,好的情況是2021年1-9月份,公司肉類產品(含禽產品)總外銷量244.4萬噸,同比上升5.8%。不好的情況是2021年1-9月份實現營業總收入510.44億元,同比下降8.46%,也就是説量上去了,但是營業總收入卻下滑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是2021年第二季度的營業總收入環比第一季度下跌9.42%,第三季度的營業總收入環比第二季度下跌2.76%,這説明公司營業總收入逐季下跌,幅度雖然有所收窄,但並未出現拐點,淨利潤也是如此。
2、毛利率與研發費用
雙匯發展2021年三季度毛利率17.51%。與2020年三季度相比,毛利率下滑0.05個百分點,降幅0.26%,產品競爭力基本穩定。
2021年三季度發生研發費用1.08億元,較2020年三季度研發費用增加0.44億元,研發費用迅速增加。與2020年三季度相比,研發費用率增加0.10個百分點,研發費用率基本穩定。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能分析系統
公司曾在10月份的投資者調研記錄裏寫道:2021年前三季度,肉製品主導新產品增長勢頭明顯,辣嗎辣香腸、無澱粉王中王、火炫風等主推新產品表現出了較大的增長潛力,新產品的推出有助於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如果情況屬實,那麼未來有可能會提升公司肉製品整體毛利率水平。
3、利潤質量
雙匯發展2021年三季度營業利潤43.1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核心利潤占主導地位,核心利潤率10.49%,與2020年三季度相比,核心利潤率下滑1.14個百分點,降幅9.77%,經營活動盈利能力基本穩定。主要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公司按會計準則規定對期末庫存商品計提了減值準備,導致2021年1-9月份及三季度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不過隨着生豬價格見底,四季度有可能衝回部分減值。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能分析系統
同時,雙匯發展構建了覆蓋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銷售模式,導致銷售費用持續上升。
4、 資產負債率
數據來源:根據收集資料繪製
雙匯發展2020年增發融資,一部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性,所以公司2020年年報時資產負債率下降。但2021年三個季度資產負債不斷攀升,目前水平直逼2020年年初疫情時候,短期負債從2021年中中報的27.9億元一躍上升到55.29億元,而且這麼多錢借來也不用,而是直接變成貨幣資金堆在公司賬户上面,莫非雙匯在幫銀行完成放貸任務?
結語
切實關乎民生的豬肉、高位大手筆定增、特殊的股權架構和宮斗大戲,雙匯發展作為曾經資本市場上的一匹大白馬,其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能引起各種吃瓜羣眾的圍觀。不過吃瓜雖然很有意思,但是要是恰好買了雙匯發展的股票,吃瓜吃到自己身上可就沒有意思了。只希望雙匯發展在經過這一系列的糟心事後重整旗鼓,讓實控人萬隆對得起被《時代》週刊賦予的“食神”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