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這一平台宣佈停售,有人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
剛滿“週歲”的騰訊幻核,隨着 “業務調整”一聲官宣,正式從數藏市場落幕。
對於停售原因,官方表態是“聚焦核心業務”,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個信源處採訪瞭解到,幻核此次撤退計劃更多考慮的是行業問題與監管風險。
平台門檻不一、市場魚龍混雜、合規問題不確定、法律性質不明下,對於一向求穩的騰訊來説,或許退出也不失為一種最佳選擇。
停售不停“服”
市場傳聞近一個月之久,幻核關停消息終於等到官宣。8月16日,騰訊幻核發布公告稱,基於公司聚焦核心戰略的考量將做出業務調整,自2022年8月16日起,幻核將停止數字藏品發行。
不過,停售不停“服”。對於用户擁有的數字藏品後續如何處理,幻核公告也給出對應方案,用户可選擇繼續持有或退出:若選擇繼續持有,包括此前通過活動免費領取的數字藏品將仍可正常訪問和使用;退出者則可發起退款申請,退款完成後幻核將對退款藏品進行回收銷燬。
對於騰訊幻核停售動作,從用户反應來看褒貶不一。8月16日,有網友評論稱將繼續持有,不過更多人表示已經成功退款,希望調整後能給用户更好的體驗;不過也有少數聲音對幻核此舉表示不理解,甚至揚言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幻核於2021年8月2日上線,是市場上為數不多未開放轉贈功能並禁止二級交易炒作的數字藏品平台,一上線曾收穫大量關注。
例如,首批上線限量發售的300個“十三邀黑膠唱片NFT”,曾在一秒內售罄;此外還與博物館、文物藝術機構、明星、漫畫IP等多方聯推過數字化產品,憑藉龐大的流量支撐,收穫了一定的用户羣體。
不過,出生即高光的幻核,並未持續活躍度。從近幾個月表現來看,幻核有多個數字藏品出現滯銷情況,另自7月份開始,幻核就已經沒有在售的數字藏品。
“其實幻核停售應該有一段時間了,之前就聽到消息,只是今天正式發聲。相比去年來看,數字藏品整個交易市場都在縮量,騰訊雖然自身流量龐大,但數字藏品市場佔比份額並不靠前,玩的人其實也並不是太多。”一數字藏品從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8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登錄幻核發現,目前僅可體驗數字展廳板塊,通過AI進行雲看展,而其餘數字藏品均顯示“已售完”。
多方評估後的審慎決定
對於停售動作,市場此前就曾猜測紛紛,包括銷售遇冷、價值不夠、關閉該業務主要為“降本增效”等等。
但這或並非停售要害。一方面,從騰訊內部人士此次透露的“幻核調整不涉及團隊人員裁撤”,或可側面證明,幻核停售並非僅為降本;另外,北京商報記者也從多個信源採訪瞭解到,退出數藏佈局,主要還是為考慮監管風險與行業前景。
正如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指出,當前,幻核是國內知名的數字藏品發行平台之一,也是騰訊在元宇宙層面的一項探索,推出一年之後宣佈停售,應該是騰訊對幻核一年來的業務表現、監管態度、市場機會以及集團戰略等多方面評估的結果。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國內各數字平台魚龍混雜,在開放二級市場上要求不一,其中一類包括以騰訊幻核為代表的,不開放用户間的數字藏品轉移;一類以阿里鯨探等為代表的,支持首次收藏180天后無償轉贈,但不允許任何形式的交易炒作;還有一種則是數字藏品交易平台,通過設置“寄售”板塊,相當提供了二級市場,被普遍認為是變相設立了交易場所。
數字藏品交易平台的交易模式,是首先由平台披露發行價格和流通數量,用户完成購買後,再根據市場行情對其自主定價,並通過平台寄售完成轉讓交易,賺取差價,平台則從中賺取手續費。但從數十元暴漲至數萬元,動輒達到數百倍甚至千倍的漲幅,也讓不少用户選擇“賭一把”。
“如果大家購買數字藏品,僅僅用於收藏觀賞還好,一旦涉及場外交易,實則就放大了數字藏品的金融屬性,投機炒作風險極高。”前述數字藏品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説道。
市場野蠻生長下,基於合規考量,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幻核曾與阿里鯨探等一起,將NFT改名“數字藏品”,開創了發售數字藏品但不提供交易功能的中國模式;另外,騰訊微信公眾平台也出台規範,新增數字藏品交易行為相關條款,明確數字藏品類業務與虛擬貨幣屬於同一類違規經營行為,若公眾號提供數字藏品二級交易服務或將被封號的規定。
不過,也正由於交易功能的缺失,使得其數字藏品的市場空間和活躍度受到限制。
“國內數字藏品平台的監管風險一直存在,加之國外NFT(非同質化代幣)市場快速遇冷,國內數藏發售出現滯銷。”在於百程看來,對於巨頭騰訊來説,數字藏品雖然業務規模不大,但作為前沿創新領域受到的社會關注度非常高,數字藏品的發展方向依然模糊,如果行業出現風險事件,對騰訊來講可能產生較大負面影響,有些得不償失。
除了行業問題考慮外,博通諮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進一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數字藏品自身價值來看,個人認為價值和熱度並不十分匹配,既然無法通過運營後長期盈利,又容易淪為金融炒作和洗錢的工具,騰訊關閉相關平台也情有可原”。
其他平台跟進停售嗎?
騰訊幻核停售,是否會對市場造成衝擊、形成行業拐點,也引發討論。
於百程指出,騰訊動作體現了其對於數字藏品行業當下發展機會與風險的判斷,對行業肯定會有一定的引導性。不過,作為具有海量用户和IP的互聯網巨頭平台,如果數字藏品市場出現明確性機會,騰訊也不會缺席,此次事件可能是個階段性的選擇。
“春江水暖鴨先知”,王蓬博則指出,頭部平台停售意味着行業未來發展空間進一步縮小,發展前景不明朗下,不排除一些類似平台逐漸退出市場的可能。目前市場上仍然存在為二級交易提供場所的平台,三大協會發布的倡議實際上已經代表了風向。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行業監管政策怎樣落地,何時落地。
其實,不僅僅是騰訊,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包括阿里、京東、百度、小紅書等平台,也在近兩年入局了數字藏品市場。北京商報記者親測發現,這些巨頭目前均有不同數字藏品在售,不過對於產品流通同樣比較謹慎,均表示不開放二次交易,並提醒不得用於炒作。
謹慎的態度主要源於監管信號。今年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曾聯合發佈《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表示行業應保護底層商品的知識產權,支持正版數字文創作品,但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另外還有法律性質不明的問題。8月16日,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數字藏品行業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數字藏品的法律性質未明,基於此產生的平台審核標準、財產性質、監管方式等都需要在實踐中探明。
“炒作是數字藏品行業的硬傷,由此產生的民事和刑事風險依然會長期存在,另外,目前有不少平台在市場競爭中倒下,這部分平台的用户權益如何保障也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肖颯補充道。
雖然問題不少,不過對於數字藏品後續發展,盤和林認為,數字藏品行業仍有其前景,且需要和現有社會體系結合起來。“主要還是在法治層面要做制度性的完善,要建章立制在前,發展數字藏品在後。”他説道。
記者丨劉四紅
編輯丨張雅婧
圖片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網站截圖、視覺中國、壹圖網、微博截圖、幻核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