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數據資源也有“證”了。9月9日,隨着浙江省知識產權區塊鏈公共平台上線,我省正式發出首本數據知識產權公共存證證書。
第一個“嚐鮮”的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憑着這本存證證書,將數據作為抵押,成功拿到了100萬元貸款。這也是全國首單基於區塊鏈的數據知識產權質押。
數據作為核心資源要素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數據如何確權、如何質押,我國各地還缺乏明確規定。
建立數據資源產權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被寫入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省以杭州高新區(濱江)為試點,研發上線浙江知識產權區塊鏈公共存證平台,創造性地開展數據知識產權的價值轉化探索,解決了數據存證、數據質押等問題。
“真沒想到,我們憑研發數據,能拿到貸款。”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秦路介紹,他們利用穿戴產品,對多動症等症狀的神經反應進行監測,從而反向研究“數字處方”,掌握了1500多人的測試數據庫。
這些數據去除敏感信息後,被上傳至浙江知識產權區塊鏈公共存證平台,在上傳的那一刻,會同步印刻到各機構單位,包括浙江省知識產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市場監管局、公證處、互聯網法院等,從而使得數據無法篡改。
數據上傳完成之後,浙江省知識產權研究與服務中心會對數據鏈驗證結果進行確認,併發放數據知識產權公共存證證書。有了這個證書,數據就變成了可量化、可確權的數字資產。
當企業需要進行融資時,可將數據資產轉存至浙江省大數據交易中心並進行加密,而銀行等機構可以通過數據知識產權公共存證證書,對數據內容是否存證等進行綜合判定,符合條件的辦理質押併發放貸款。
據悉,目前已有數十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諮詢數據存證和貸款事項。在將來,浙江省知識產權區塊鏈公共平台將給更多企業帶去“真金白銀”,為企業發展及時輸送金融“血液”,助力浙江建設三大科創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