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梁施婷 編輯:梁勵
2月3日,騰訊理財通聯合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發佈了《2020年終獎調研報告》。報告顯示,雖然2020年受疫情影響企業經營有所波動,但是有近七成企業經營者確定今年還是會給員工發放年終獎。
不過相比於2019年,2020年全國白領年終獎的平均值縮水不少。
智聯招聘早前發佈的《2020年白領年終獎調研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白領年終獎平均值為7826元,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1721元,約等於打了個八折。
六成打工人選擇用年終獎投資
智聯招聘發佈的數據顯示,文體教育/工藝美術是2020年年終獎唯一實現正增長的行業。其他行業中,能源/礦產/環保與政府/非盈利機構行業的白領獲年終獎的佔比最高,分別為38.9%和35.6%,其次是汽車/生產/加工/製造(32.9%)和房地產/建築業(31%)。
不過,要談到年終獎的“含金量”,自然離不開互聯網行業。陸金所、陸基金聯合脈脈發起的《2020職場人年終獎真相調研》顯示,6.35%的人年終獎超10個月的工資。當中,有約三成人從事IT或互聯網行業,其次為汽車製造業,佔比達17.5%,金融行業排名第三,佔比為12.5%。
與此同時,還有半數職場人的年終獎少於或等於1個月工資。
圖片來源:智聯招聘
從地域來看,北京“打工人”在2020年的年終獎位居全國首位。智聯招聘發佈的數據顯示,北京白領的年終獎金額平均達到13258元。除北京之外,還有5個城市的均值過萬,其中杭州以11678元在今年擠進前二。去年年終獎平均值排在全國第一的上海,今年滑落至第三。
整體來看,在年終獎排名靠前的城市中,依然是南方地區城市相對較多,杭州、蘇州、合肥等新一線城市與福州、寧波等二線城市躋身前十名。
至於年終獎到手之後要怎麼花?在陸金所的調查中,近四成的受訪者表示拿到年終獎後會選擇投資理財。其中,基金投資成為95後的最愛。
騰訊理財通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88.2%的受訪者在2020年的投資理財中有盈利。其中,有56.8%的“打工人”選擇用年終獎來投資國債、銀行穩健型理財產品、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有50.3%的人選擇直接投資股票,或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權益類理財產品。
花式發年終獎違不違法?
有人歡喜也會有人愁。
根據BOSS直聘的《2020職場人年終獎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有56%的職場人不確定有沒有年終獎,甚至有近10%的職場人被明確告知今年沒有年終獎。上述陸金所的調查也顯示,超30%人表示沒有年終獎。
即使在沒有拿到符合自己預期的年終獎的情況下,騰訊理財通的調查顯示,依然有68.5%的人選擇理解並願與企業共患難,只有29%的人會考慮在做好當前工作的前提下尋找更合適的機會。展望2021年,有55.1%的打工人確信自己的收入會有所增長。
豐厚的年終獎固然值得可喜可賀,但從法律上看,年終獎並不是勞動者的“標配”。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輝向時代財經指出,年終獎屬於獎金的一個具體的表現形式,法律並沒有規定企業必須向員工發放獎金。
“用人單位根據自己的業績和員工的表現採取激勵報酬,屬於用人單位的自我管理、自我規制的範疇。”王輝表示。
另一方面,隨着年底跳槽季的到來,不少員工也想知道在年終獎發放之前離職是否還能獲得年終獎?
王輝表示,一般認為,如果雙方在勞動合同或者單位的規章制度中沒有就此進行約定,員工是可以按比例來得到自己應得的年終獎。“比如説員工在9月份的時候離職了,單位在12月底的時候發了獎金,雖然員工沒有工作到發獎金的時候,但是也應該按照四分之三的比例發放年終獎。”
而現實生活中,王輝也指出,很多用人單位會在勞動合同或者相關承諾協議中明確,員工如果提前離職,視為自動放棄年終獎,單位有權利不予發放。
不過,如果是由於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勞動合同無法履行,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曾在判決中指出,對於雙方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協商一致而在年終獎發放之前終止勞動關係的情況,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均無主觀意願或過錯,勞動者能否主張年終獎,則應根據勞動者的履職時間、工作表現、貢獻度大小等,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則予以確定。
除此之外,一些用人單位為了留住員工,也採取了各種花式發年終獎,例如將年終獎延遲至春節後發,也有單位將年終獎分期發放。
王輝進一步向時代財經解釋稱,“年終獎屬於單位的自選動作,法律沒有規定何時發放以及發放的金額、發放的次數以及發放的形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生產經營的需要以及人員的變動情況自我調節,這些並不違反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