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財聯社時評」穩增長的信號已經更加明顯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財經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1年第四季度例會日前在北京召開。作為今年最後一次例會,會議公告透露出了更明確的穩金融、穩經濟的信息。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預判一樣,此次會議亦認為明年國內經濟發展將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事實上從宏觀經濟面來看,今年上半年消費逐步復甦,但在年中以來疫情的不斷擾動下,消費乏力跡象顯現。市場預計,2021年四季度GDP大概率會跌破4%。不過市場也預計,隨着宏觀政策適度加大對沖力度,在政策效果達到預期情況下,2022年GDP維持5.5%左右的增長是有可能的。從週期的角度看,明年主要的壓力來自於上半年。市場普遍預計,2022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

縱觀此次會議,有兩個新提法尤其值得關注。首先是“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年初以來,各項政策主旨多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全面降低整體槓桿率,限制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等,是為結構性調整。

此次會議則明確強調,要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更加主動有為,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如今,明確要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重提總量功能,與結構功能並重,雖然發揮流動性總量門閥作用可放可收,就當下而言,顯然擴充流動性為總量控制的當務之急。

另外,“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暗含總量調節功能的目標,也就意味着流動性總量供給要保證名義經濟增速達到預期值,否則應繼續增加供給。

數據顯示,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35.6萬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2.2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加1.27萬億元,同比少增1605億元。

第二個重要提法是“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跨週期調節力度,與逆週期調節相結合,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般來説在,歲末貨幣政策的基調多為穩定,維持當年的政策基調。回顧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底的第四季度例會,當時強調的是“貨幣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不急轉彎”。此次會議強調今明兩年銜接,無疑從側面也反映管理層認為明年初形勢下行趨勢明顯且壓力大。因此,政策落地不能拖到明年1月。

自從12月降準、LPR利率下調等系列組合拳實施以來,市場流動性情況明顯改善,各地反映信貸獲得度在提高;票據利率一路走低,短期限票據利率甚至跌至0.0001%,近乎零利率。筆者相信,隨着近期信貸投放量的持續加大,12月數據出爐將會扭轉此前一段時間資金供應不足的勢頭。

改善流動性環境的主要目的,顯然是為了提振總需求。會議指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積極做好“加法”,精準發力,將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轉換為支持普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市場化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筆者相信,明年在金融政策的加持下,宏觀政策將體現為提升基建投資、消費提振政策加碼、支持中小微企業從而提振就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