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大幅上漲的背景下,新勢力的單車平均虧損進一步擴大。
2月27日下午,理想汽車-W(02015.HK)公佈了2022年全年業績,經營虧損達到36.5億元,同比增加近2.6倍,按照交付13.32萬輛計算,平均每賣1輛車虧損達到2.74萬元,相比2021年的1.13萬元大幅增加。
在這背後,一方面有電池等各方面成本費用大幅漲價的因素,另一方面隨着競爭對手的降價潮到來,理想汽車推出的新產品動力配置上有所提高,但售價變化並不大。
有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進入激烈的階段,行業估值將會逐步迴歸正常。與此同時,預計動力電池價格也會迴歸理性。
成本費用增速高於收入
理想汽車的營業成本和主要費用增速,都比營業收入增速要高。
理想汽車年度業績顯示,2022年的收入總額為452.9億元,同比增加67.7%,經營虧損為36.5億元,同比增加259.3%。2022年的淨虧損為20.3億元,而2021年淨虧損為3.21億元。
2022年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73.8億元,較2021年同比減少11.5%;2022年的自由現金流為22.5億元,同比減少48.0%。
2022年的銷售成本為365.0億元,同比增加71.8%,銷售成本增加主要由於車輛交付量的增加以及2022年第三季度起開始交付理想L系列令平均銷售成本增加。
2022年的毛利率為19.4%,而2021年為21.3%,毛利率減少主要歸因於2022年與理想ONE有關的存貨撥備及購買承諾損失,被2022年第三季度起開始交付的理想L系列較高的車輛毛利率部分相抵銷所致。
2月27日晚上業績發佈會上,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想表示,毛利率受到不同產品組合影響,供應鏈穩定性是需要進一步提升的,未來還有不同的產品組合。對消費者來説,能不能提供接近燃油車加油的充電體驗,基礎設施的建設至關重要,需要繼續解決充電難,充電速度慢的問題。
2022年的營業費用為124.5億元,同比增加83.6%。2022年的研發費用為67.8億元,較2021年增加106.3%。研發費用增加主要由於僱員數量增加導致僱員薪酬的增加以及新車型和技術研發活動增加令有關開支增加。2022年的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56.7億元,同比增加62.2%,主要由於僱員數量增加導致僱員薪酬增加,以及隨着銷售與服務網絡的擴大使得租金支出增加。
2022年理想汽車總計交付13.32萬輛,同比增長47.2%。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 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為25.73萬輛。
李想表示,12月的交付量創紀錄超過20000輛,但他稱,交付計劃一度過於激進,對供應鏈產生非常大壓力,去年從賣單一車型到賣多款車型之後,從計劃、生產、銷售到交付,都給員工和供應商帶來新的挑戰。
理想汽車表示,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車輛交付量為52000至55000輛,較2022年第一季度增長64.0%至73.4%,收入總額為174.5億元至184.5億元,較2022年第一季度增長82.5%至93.0%。
成本費用上漲如何消化
2023年開年之際,電動車價格戰正式打響。1月6日,特斯拉宣佈國產車型全系降價,其他多家造車新勢力也以各種方式降價促銷,近日比亞迪(002594.SZ)也跟進降價。
理想汽車新產品L7的動力配置高於理想ONE,但售價並沒有明顯變化。
2月8日,新產品理想L7 Air、Pro和Max的零售價分別為31.98萬元、33.98萬元、37.98萬元,搭載理想汽車自研的1.5T四缸增程器,純電續航里程達到210公里。相比而言,售價為33.8萬元的理想ONE,混動系統採用了一台1.2T三缸發動機,純電續航里程為188公里。
展望未來,總裁馬東輝表示,如果電池價格回到理性區間,對提升新能源汽車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對動力電池廠商和整車廠商都是如此。隨着新車型越來越多,銷量逐步提升,對理想來説也需要多家供應商,滿足供應的穩定性。長遠來看動力電池價格將會恢復理性,目前碳酸鋰在40萬元/噸左右,關於採購電池價格,跟合作伙伴還在繼續談判中。
在近日的一場年度交流活動中,高毅資產合夥人、首席投資官鄧曉峯表示,汽車行業本身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也是具有產品週期的行業。過去大家憧憬汽車產業的變遷,但從2023年開始,要進入從“夢想”到“現實”的新階段。在看到產業真正發生變化後,要從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以及盈利的角度去分析,在行業競爭進入最激烈的階段,行業估值與過去相比,可能將處於向下調整、逐步迴歸正常的階段,投資也將步入難度更大的區間。
浙商證券分析師張雷表示,根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場佔有率達到25.6%,其中到2022年12月的滲透率達31.8%;預計2023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850萬輛,同比增長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