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權重行業之一,幾乎是守着市場“鐵飯碗”的券商股,近年的走勢卻並不算好。根據統計,截至10月18日收盤,申萬證券指數兩年以來下跌超過33%,不止高於滬深300同期19.9%的跌幅,在124個二級行業當中也排到前四分之一,可以説是很靠前了。
但就算是股價下跌,上市券商對待自家的可轉債仍然非常“自信”。9月初以來,已有4家券商宣佈不會下修可轉債的轉股價,原因也是如出一轍。
券商為何不下調轉股價?
根據對公告的篩選,9月1日以來,財通證券、華安證券、長江證券、國泰君安這四家有存續可轉債的上市券商紛紛宣佈不下修轉股價。四家券商在公告中大多表示,當前的股價並沒有完全體現內在價值,公司對長期發展潛力與內在價值有信心,因此選擇不下修轉股價。
以最新發布不下修公告的國泰君安為例,該券商在公告中指出,公司股價近期受到宏觀經濟、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波動,未能完全體現公司長遠發展的內在價值。公司董事會綜合考慮公司的基本面、股價走勢、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為維護全體投資者的利益,於2022年10月17日召開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一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提請審議不向下修正“國君轉債”轉股價格的議案》,決定本次不行使向下修正“國君轉債”轉股價格的權利。
此外國泰君安在公告中還表示,接下來的6個月之內,如果再次觸發向下修正條款,國泰君安董事會也不會行使向下修正轉股價格的權利。
根據公開資料,在股價表現低迷導致觸發特定條款的情況下,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為了促進轉股,有權選擇下修轉股價,因為一旦轉股人數過少,需要準備還本付息資金,對企業經營可能會有影響。事實上,A股深寶安(現為中國寶安)1993~1995年存續的5億元可轉債,正股價格一跌再跌,但轉股價卻只下調了一次,結果摘牌時的轉股率僅2.7%,深寶安為了兑付轉債幾乎掏光家底,導致企業發展一度停滯。
估值成長性均不佔優,券商信心從何而來?
在股價走弱的情況下,券商選擇不下調可轉債轉股價,其實也正如它們在自己的公告中所説,是對自己有信心的表現。不過,這些公司的估值和成長性是否與之相配呢?或者説得更明確些,券商的信心,是否真的有事實支撐?以上這些問題,業績數據或許能有所參考。
首先是估值方面。截至10月18日收盤,申萬二級行業當中,證券板塊48只成分股的TTM市盈率平均為15.89倍,不僅高於非銀金融板塊13.54倍的整體水平,甚至比滬深300指數11.25倍的均值都高。至於另一個衡量估值常用的市淨率方面,證券板塊的均值也只有1.24倍,與滬深300大體相當。事實上,前述的48只成分股當中,已經有四分之一的TTM市淨率跌破1了。
至於成長性方面,按TTM計算的證券板塊48只成分股ROE均值為5.39%和前面估值上的情況一樣,不僅跑輸非銀金融整體,也嚴重跑輸滬深300指數。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TTM方式計算時的樣本空間是滾動的四個財季,不會出現不完整財年,所以在計算時可以去除掉公司的部分季節性因素,較適用於對比。
機構觀點:券商不下調轉股價,實質性影響並不大
就算是估值和成長性均不佔優,仍有機構人士在熱捧券商股,他們對於4家券商不下調轉股價的行為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根據每日 經濟新聞報道,有債券投資機構有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可轉債到了可以轉股的時候,發行人通常都是鼓勵轉股的,持有到期的還是少數,畢竟票面利息很低。此次國君轉債不下修轉股價,對正股價格可以説是預期引導。另一家券商的可轉債分析師表示,此次不下修轉股價,對於正股而言影響並不大,但最後就算因此轉股失敗問題也不大,因為券商融資難度不高,完全可以再發行一次轉債。
不過在上述新聞的評論區當中,網友對於券商此舉卻是負面看法居多。有的網友甚至指出,“在資本市場耍賴,券商是專業的”。
總而言之,券商通過不下調轉股價表示對自己的基本面有信心,但從業務成長性來看,上述信心究竟是不是謎之自信,恐怕投資者需要好好考慮。畢竟國內券商雖然有擺脱單一業務的心氣,但不少還是在吃佣金的老本,這種情況下的業務增長性有多高,明眼人一想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