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業一季度利潤增速轉正 證券市場躍居第二大投向領域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萍)訊,今日,信託公司一季度末主要業務數據出爐。延續自2018年以來的下降趨勢,截至2021年1季度末,信託資產規模降至20.38萬億元,較2017年4季度末的歷史峯值減少5.87萬億元。在“兩壓一降”監管背景下,信託通道類、融資類業務規模持續壓降。
資金信託投向上,房地產、金融同業規模繼續壓降的同時,投向證券市場的規模不斷提升,從去年底的第四位躍居至第二位。此外,信託公司一改自2019年4季度至2020年4季度利潤總額均為負增長的態勢,在2021年1季度恢復正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2021年1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表明,信託公司業務結構得到持續優化,主動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資金信託的投向變化方向則反映了信託業務轉型發展的趨勢。
證券市場從第四大投向領域躍居至第二
資金信託按投向分為基礎產業、房地產、證券市場、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季度末,資金信託規模為15.97萬億元,自2016年以來,工商企業始終是資金信託的第一大投向領域。
截至2021年1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資金信託餘額為4.89萬億元。房地產、金融同業規模同比繼續處於壓降狀態。
投向變化最為明顯的是證券市場領域。截至2021年1季度末,信託業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託餘額為2.43萬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5.18%,連續4個季度實現正增長,也系一季度末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投向領域。
與此同時,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託佔比也不斷提升,截至2021年1季度末達到15.22%,超過投向基礎產業信託的佔比,躍升為資金信託投向的第二大領域。財聯社記者查詢發現,截至2020年底,證券市場投向居於資金信託五大投資板塊的第四位。
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這説明信託公司轉型成效初步得到顯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信託公司加大了主動管理的力度,發展證券投資類信託業務是信託公司重要的路徑和方向。
實際上,從2020年的整體行業數據來看,資金信託投向證券市場的變化已較為明顯。雲南信託研報顯示,可統計數據的62家信託公司中,37家證券市場信託規模為正增長,正增長的公司超過半數。另外,有42家公司證券市場信託佔比較2019年提升。
“這反映出在資管新規去通道的趨勢下,外加資金信託新規對非標債權限額嚴格約束,信託公司們積極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佈局標品信託領域。”雲南信託研報指出。
不過,帥國讓也指出,當前不少信託公司在標品業務中投研能力有限。他建議,一方面信託公司可以選擇與其他資管機構合作,開展FOF和TOF業務;另一方面,需加強組織架構、投研體系和人才團隊的建設,不斷優化完善市場化的薪酬和競爭機制,為標品業務吸引足夠的人才。
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陳進也表示,未來,信託公司需要進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持續提升標準化資產的配置能力。其預計,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託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時隔5個季度 信託公司利潤總額恢復正增長
數據顯示,2021年1季度,68家信託公司實現利潤總額180.59億元,較2020年1季度同比增長8.73%。財聯社記者瞭解到,2019年4季度至2020年4季度,信託公司利潤總額均為負增長。這也意味着,時隔5個季度後,信託公司2021年1季度利潤總額扭轉負增長局面。
實際上,自2019年4季度以來,信託公司利潤總額的增速均落後於經營收入的增速。“這表明信託公司營業成本同樣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對利潤總額的增長產生了不利影響。”陳進表示,信託公司營業成本的增長,既有加大各類新業務佈局投入(包括人力資源、IT系統等)的原因,也和信託公司加大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力度有一定的關係。
陳進坦言,近年來,信託公司經營業績呈現分化局面,特別是個別信託公司風險暴露,利潤指標轉負,這也對利潤總額的整體增長產生了不利影響,但行業整體保持了穩健發展態勢。
展望後期,帥國讓認為,在“兩壓一降”的嚴監管導向下,壓控房地產信託、收緊非標業務等監管措施還將持續,而大多數信託公司在轉型成效方面還有待時間的檢驗,預計信託資產規模依舊會穩中有降。
雲南信託最新研報指出,在行業轉型浪潮下,信託文化、戰略管理、業務轉型成信託行業發展“關鍵詞”。在創新業務探索方面,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慈善信託等業務的開展“確定性”較強,標品信託、股權信託等業務仍在積極探索。
對於後期的發展,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郭建鋒表示,信託行業轉型發展將進一步加快。主動管理類信託規模有所上升;信託機構產品結構進一步豐富。與此同時,加快信託行業制度建設將更為緊迫。一是加快建設信託財產登記制度;二是加快制定慈善信託税收優惠政策;三是加快推進制定服務信託管理辦法;四是加快出台信託公司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