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不是全部、否認造車和養豬、芯片難題何解、鴻蒙近況……華為回應一切
“2020年華為業績增速放緩了,可以看到美國打壓對華為業務影響很大,尤其是消費者業務。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仍取得了小幅度的增長。”華為昨日發佈了2020年年度報告後,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回應業績放緩的原因。
華為2020年業績增速放緩,但基本實現了經營預期。銷售收入8,9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顯著低於其近年營收復合增長率14%;淨利潤646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
胡厚昆認為,華為去年業績依舊保持增長,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積極採取措施讓供應可以多元化;另一方面堅持技術創新投入,去年研發投入佔比依然超過15%。
儘管業績不盡如人意,但是華為去年的研發投入並沒有削減,達到1419億元人民幣再創新高,佔全年收入的15.9%。
華為2020年發放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方面的費用達1391億元人民幣,員工人均年薪高達70.6萬,相較於去年月均增加5.88萬。
此外,折舊、攤銷增加,同時應付賬款減少,全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為人民幣352.18億元,較2019年下降61.5%。
“手機業務受到極大影響,今年依然不太明朗”具體到三大業務來看,企業業務營收1003億元,同比增加23%;運營商業務營收3026億元,同比增長0.2%;消費者業務營收4829億元,同比增長3.3%;消費者業務依然是華為旗下貢獻最大的部門,4829.16億元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達54.18%,但同比增幅只有個位數3.3%,遠低於2019年的增長率19.1%。
胡厚崑坦承,去年手機業務受到了極大影響,今年依然不太明朗。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佈的在國內市場顯示,華為今年1月市場佔有率為16%,將銷量第一的位置讓出。
近期,Counterpoint Research又發佈了2021年2月全球手機份額,三星依然是全球第一位置,全球份額達到20%,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7%;華為市場份額4%,出貨量同比下滑18%,排名屈居第5位,而榮耀市場份額2%,出貨量增長了8%,排名位於第6位(華為去年11月剝離了榮耀)。
雖然手機收入下滑,但胡厚崑解釋,手機是消費者業務其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消費者業務裏有“1+8+N”策略,手機之外的終端銷售實現了快速增長,增長了65%,這抵消了手機部分影響,最終實現整體增長。
華為未來面向消費者的整體戰略,是以用户為中心,聚焦五個關鍵的高頻應用場景,打造智慧化全場景的用户體驗。
華為2019年發佈了“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1”指手機,“8”包括PC、平板、TV、音響、眼鏡、手錶、車機、耳機八大業務,而N則包括智慧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慧出行五大生活場景。
胡厚崑指出,為實現這一面向消費者的戰略,從技術上華為需要在鴻蒙操作系統、HMS(華為終端雲服務,Huawei Mobile Services)和AI這幾層關鍵技術上持續不斷地做深度創新投入。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華為終端連接數已經超過10億,全球集成HMS Core能力的應用已超過12萬個,全球註冊開發者超過230萬。值得一提的是,HMS生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應用生態。
他還透露,計劃中的旗艦機型會繼續推出。“我們還會依然按照原計劃推出,比如最近剛剛發佈的第二代摺疊屏手機,保持一機難求的江湖地位。”
中國區貢獻了大部分營收分區域看,中國區收入5849億元,同比增長15.4%,貢獻了大部分營收,佔總收入比重達到65.6%。年報指出,運營商業務受益於國內5G網絡高速建設 ;企業業務抓住了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機遇 ;消費者業務進一步完善了PC、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佈局。
不過,歐洲中東非洲、亞太地區、美洲收等其他地區則同比下滑,尤其美洲地區下滑最為嚴重,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396億元,同比下滑24.5%。原因是受部分國家運營商市場投資波動、消費者業務無法使用GMS生態的影響。
被問及新的一年海外收入的業績,胡厚崑表示區域收入結構、具體數字很難預測,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市場表現仍將非常強勁;疫情得到控制後,全球經濟將回到上升軌道,2021年中國地區以外的收入將是上升的。
“芯片供應狀況改善,取決於全球合作何時修復”被問及芯片問題,胡厚崑表示,為應對不公平對待,投入了非常多現金資源來做芯片儲備,未來對客户尤其是2B企業但供應沒有問題。不過,芯片供應狀況改善,還要取決於全球半導體供應合作何時修復。
在他看來,半導體產業基於全球合作的模式依然是主流,華為會堅持開放合作和創新。另外,也希望各國政府和政治領袖強化全球化合作,幫助產業鏈恢復。
胡厚崑表示,華為公司定位還是一個ICT系統設備供應商,公司對芯片整個產業鏈的依賴還是很強的。
對外界關注的鴻蒙(HarmonyOS)操作系統進展,胡厚昆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已吸引到超過20家硬件廠商、280家應用廠商共同參與生態建設。
目前鴻蒙操作系統已經在可穿戴設備和車機上使用,下一步計劃在手機上推出鴻蒙操作系統。
胡厚崑還評價了地緣政治衝突對整個產業鏈帶來的影響。這不僅對華為帶來負面影響,高度依賴的全球供應鏈也被破壞了,他反問這樣的破壞誰能從中得益?
“地緣政治衝突下產業界沒有贏家,從上下游來看都是受害方,消費者利益也受損。”他説,“美國供應鏈也是受害者,華為之前從他們手中採購曾達100億到200億美元,本該屬於他們的這些訂單正在被其他地方(非美國)的供應方拿走,當其他供應方發展壯大形成自己的產業鏈,也會想方設法避開美國。”
華為雲增速達168%,否認造車和養豬雲與計算產業、汽車業務,都是華為看中的極具增長潛力都新業務。
2020年,華為組織架構發生了調整,將Cloud&AI(雲與計算)升至華為第四大BG,與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共同組成華為四大BG。在2021年1月,餘承東被任命為雲與計算BG總裁,可以對這個業務的重視程度。
儘管財報沒有披露具體的業績數字,但胡厚崑透露,華為雲2020年增速達168%。從市場份額來看,雖然華為雲在國內以17.4%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二,但相比排在首位的阿里雲40%以上的份額還有很大差距。
同時,汽車業務也被整合到消費者BG。胡厚崑解釋,這將帶來兩個好處:一是消費者BG對消費者的理解,能更好的反應在智能汽車部件的創新裏;二是華為面向消費者領域的設計能力非常強,這些能力可以被車BU借用。
對於“華為造車”傳言,胡厚崑回應,目前汽車是個熱門話題,華為作為ICT行業如果不涉及汽車就有點落伍了。
不過,華為作為智能汽車部件供應商定位依然沒有改變,我們的追求是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兩個好,一個是幫大家造好的汽車,第二個是把車造好。”
在他看來,汽車這麼受關注反映了一個趨勢,就是説汽車行業像其他行業一樣,也走到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間點。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電動化和智能化,這個大趨勢不可改變。
華為掌握的ICT技術,可以在未來智能電動汽車幾個關鍵的子領域都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包括智能駕駛、智能車雲服務、智能座艙、智能網聯及智能電動。
至於此前熱議的“養豬”話題,胡厚崑表示,智慧養豬是華為用視頻、雲服務賦能千行百業的一個場景,未來華為業務的兩個聚焦方向不會變。
“一是聚焦消費者業務,打造全場景智慧化體驗;二是聚焦ICT基礎設施,華為看到數字化不可阻擋,將繼續扮演好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角色,進一步立足於5G、雲、連接和計算,讓雲無處不在、智能無所不及。”他説。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曹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