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股價閃崩暴跌,“元兇”又是量化基金?
A股是個神奇的地方,指數跌、公司股價跌都能給你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
之前,市場調整時,量化基金因為其高頻交易、機器決定的特點,加之其有一定的神秘度,就成了市場調整的“罪魁禍首”。
而最近又有人把股價暴跌的鍋甩在了量化頭上,只是這次不是普通投資者,而是一位公募基金的副總。
公募基金副總怒懟量化基金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23日晚間,公募南華基金的副總經理王明德,在微博發文稱“在光伏板塊走勢平穩的情況下,今日晶澳科技盤中差點跌停,公司基本面並無任何利空,這是典型的高頻量化資金割韭菜的案例,幾個高頻量化盤據的營業部外加套着深股通馬甲的高頻量化資金凌厲收割,裏面的長期資金只能跺腳罵娘了,如此走勢已不是第一次上演。高頻量化不除,市場再無寧日,股災殷鑑不遠。”
文中提到的晶澳科技,昨日盤中一度閃崩逼近跌停,最後收跌7.56%。對此網友們的意見態度不一,有人表示晶澳科技昨天的大跌是因為漲的多了。
也有人表示量化交易提升了普通投資者的操作難度。
量化基金的前世今生
説了那麼多量化基金,那麼量化基金到底是個啥呢?
量化基金是指使用數學模型進行標的篩選、投資決策和交易的基金。
模式上,量化基金用計算機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篩選,提取出包括但不限於市場因子、基本面因子、成長因子、價值因子等等,通過特有的模型去構建投資組合,並不斷的進行優化和調整。
它的優點就是投資決策完全基於策略模型,不受投資經理主觀情緒和偏好的影響,同時這也是它的缺點,一旦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會導致原有的策略模型失效,進而影響到基金收益。
而如果追溯其起源的話,則要回到1971年。
這年,世界上第一隻被動量化基金由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發行。而詹姆斯·西蒙斯則把量化基金推向了第一個高潮。
他創辦的大獎章基金,作為文藝復興公司的第一隻基金產品,自1988年成立以來,年均回報率超35%。
而到了上世紀末,對沖與量化更緊密結合起來。至此全球量化對沖基金市場迎來了春天,對沖基金的策略不斷豐富,規模也不斷上升。索羅斯就是代表人物。
國內量化基金的現狀
説完了國外的量化,我們回到國內。目前國內的量化是市場的決定性力量嗎?
國內量化投資相對來説起步較晚。在2002年才出現第一隻公募量化基金,而如果真要算量化基金真的登上主流舞台,還要從2009年李笑薇成立的國內首支採用系統量化技術管理的指數增強基金——富國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算起。
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國內量化基金的體量也是不斷增長。
此前,據證券時報報道,現階段A股市場量化交易日成交額約在2000億元,成交佔比在20%左右。中信證券研報認為量化策略目前在A股市場的成交佔比穩定在10%~15%。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統計的數據,26家百億量化私募今年以來共計新發備案3448只私募基金,月均備案基金超過300只。其中靈均投資以429只新基金強勢領跑。
而在11月,百億量化私募的備案基金數量出現鋭減,截至11月18日統計的數據,本月以來百億量化私募備案基金僅為138只。
至於下降的原因,有分析人士一方面是由於近期的回撤,導致量化基金目前不再像之前那麼火熱,另一方面則是頭部量化基金被移出快速備案通道,新基金從成立到獲得備案的時間週期變長。
因此綜上,量化基金是A股市場的重要力量,但算不上是決定性力量。
量化為何總成“背鍋俠”
最後,我們再來聊聊為什麼量化基金過去一段時間成了A股大跌的“背鍋俠”。
這就要聊到量化基金的高頻交易了。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高頻交易是一種高速度,高頻次的交易方式,通過預設的計算機算法實現,具有低隔夜持倉,高報撤單頻率,高換手率等特點。操作上體現出以下幾種顯著特徵:
一是使用高速和複雜的計算機程序來生成、傳遞、執行命令;二是直連交易所的數據通道;
三是設立和清算頭寸的時限很短;四是大量發送和取消委託訂單;五是收盤時不留頭寸。
而過度的高頻交易危害是比較大的,首先,高頻交易行為,將會擾亂市場正常的交易秩序,損害其他投資者的利益,也有違市場的公平原則。中小投資者受制於資金、交易通道等多方面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實施高頻交易。
其次,高頻量化交易的本質是超短線投機,不僅與監管部門倡導的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不符,而且容易引發市場波動,放大市場的投資風險。
最後,加之量化基金在今年業績較為良好,與之相對比的則是一些主流公募基金經理(除了押注新能源的)普遍業績不佳,這強烈的反差,使得量化基金產品不斷增多,也就漸漸的走到了大眾視野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