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回收概念股:這12家公司淨利增逾100% 巨頭抱團搶市場
41家概念股中,超9成實現盈利,近3成公司業績翻番。正值今年三季報收官時節,電池回收行業交出了好成績。
Wind數據顯示,電池回收概念股的淨利潤表現良好。41家概念股中,除了3家出現淨虧損外,其餘均實現正向盈利。其中寧德時代、天齊鋰業、贛鋒鋰業、上汽集團、天賜材料分別成為前五名。
從市值來看,寧德時代與上汽集團成為電池回收領域“雙雄”,二者早在4年前就已經牽手合作。而營收、淨利潤增幅極高的“新貴”天齊鋰業則在今年與寧德時代“互嗆”,爭論鋰電池回收率的高低。
萬創投行董事、總經理趙一銘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鋰電池回收行業背靠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兩個萬億級別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預計到2030年,鋰電回收市場應該能達到2000億以上的市場規模。而目前,這個行業正處於市場爆發前夜。
在趙一銘看來,2020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小高峯,我們可以據此推測,鋰電回收的小高峯會出現在2025年左右,隨後進入爆發式增長。
截至11月4日,鋰電回收概念股全線大漲,41家概念股僅1家股價下跌。超越科技、天奇股份等多家公司漲停,天齊鋰業大漲8.46%,贛鋒鋰業上漲6.09%。
電池回收概念股市值“雙雄”4年前已攜手合作
Wind數據顯示,按照11月3日最新收盤價計算,在41家電池回收概念股中,排在前五名的分別是寧德時代、上汽集團、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和華友鈷業。其中寧德時代以市值9374.33億元遙遙領先,而上汽集團成為市值前五名中唯一一家整車企業。
從營業收入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寧德時代分別大幅領先於其他電池回收概念股,分別實現了5102.36億元和2103.40億元營業收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寧德時代在營業收入增長率、歸母淨利潤、利潤增長率等方面均超越上汽集團。
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86.71%。而上汽集團雖然佔據着營收第一的位置,但同比下滑5.22%。
此外,上汽集團雖營收第一,但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僅126.49億元,同比下滑37.84%。寧德時代雖業績屈居第二,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實現175.91億元,同比上漲126.95%,超越上汽集團。
目前看來,寧德時代在電池回收方面走得更快。
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礦產資源和上游材料領域佈局。公司與合作方印度尼西亞 PT AnekaTambang (ANTAM)和 PT 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IBI)簽署協議共同投資建設印度尼西亞動力電池產業鏈項目,包括三元電池材料到電池回收在內的全產業鏈項目。
不過,兩家巨頭早已攜手合作。2018年3月22日,寧德時代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擬進一步深化合作,探討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
趙一銘向記者介紹,如今鋰電回收行業主要由三類機構組成,分別是第三方回收機構、電芯廠、整車廠。目前來看,三種模式中,電芯廠中的邦普屬於行業龍頭,而第三方公司中的幾家頭部企業未來可能籌備上市。
其中,回收機構不屬於整車廠和電池廠,是作為第三方獨立存在,大部分是從環保行業的元素提取企業發源而來,技術實力較為強大。
而電芯廠的代表是寧德時代旗下的邦普。電芯廠的優勢在於寧德時代等大型鋰電廠商會提供大量原材料,提取元素可以返還給寧德時代,從而形成一個產業鏈閉環。但弱勢在於寧德時代這種極大體量的企業才孵化了一家獨立鋰電回收企業,其他企業可效仿的空間不大。
另一個代表是整車廠。目前整車廠是國家規定的鋰電回收的責任主體,但整車廠在切入這個領域的時候,需要和有經驗的公司合作並進行技術儲備,相對來説自身技術實力不佔優勢。目前許多整車廠會選擇第三方合作或投資第三方機構。
超7成公司前三季度營收上漲 天齊鋰業曾與寧德時代“嗆聲”
除了上述兩家巨頭外,電池回收領域仍有大量企業佈局。
在41家電池回收概念股中,只有上汽集團和寧德時代兩家公司的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破千億元,格林美、天賜材料等12家公司的營業收入破百億元,其餘企業營收規模均在百億元以下。
不過,電池回收概念股的整體業績情況向好。41家概念股中,有30家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上漲,佔比達到73.17%。其中,天齊鋰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大增536.39%,龍蟠科技營業收入也大漲329.26%。
儘管市值和營收規模有差距,但天齊鋰業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龍頭之一,在電池回收領域也佔據重要地位,甚至曾與寧德時代“嗆聲”。
今年5月,天齊鋰業的全資子公司天齊創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與北京衞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完成了《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天齊衞藍固鋰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以共同從事預鋰化負極材料及回收等相關業務。
而天齊鋰業與寧德時代的觀點“互搏”發生在今年7月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在會上表示,如今寧德時代的邦普對鎳鈷錳的回收率已經達到了99.3%,鋰的回收利用率也達到了90%以上。預計到2035年,對退役電池材料的循環利用就可以滿足大部分的市場需求。
但天齊鋰業卻在此後表示,90%的鋰回收利用率在實驗室“應該能做到,但是商業上還沒見過”。
趙一銘向記者表示,目前鋰電回收行業普遍的提取率在85%至90%左右,再往上每提升一個百分點都非常困難。最終企業需要選擇在工藝上投資改進,還是加大規模分攤成本。
她介紹説,目前鋰價大幅提升,雖然每家公司提取率、對原材料的把控程度都不同,但大公司按照目前的提取率已經可以賺錢。
而隨着未來鋰電價格趨於平穩或者下降,各家技術沉澱和全元素、全產業鏈佈局的能力會更關鍵,小企業、技術水平較低企業未必能賺錢。鋰電回收行業早期看渠道和規模優勢,但以後一定是比拼技術沉澱。
前三集度12家公司淨利暴增。
電池回收概念股的淨利潤表現良好。41家概念股中,除了3家出現淨虧損外,其餘均實現正向盈利。其中寧德時代、天齊鋰業、贛鋒鋰業、上汽集團、天賜材料分別成為前五名。
在41家概念股中,有21家前三季度淨利潤出現上漲,有12家公司淨利潤增幅超過100%。其中,天齊鋰業淨利潤大幅上漲2916.44%,雄韜股份也不甘示弱,大漲1925.10%。
潛在市場或超千億元 仍面臨挑戰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154.5GWh,同比大幅增長142.9%,裝機規模受新能源車銷量景氣拉動而快速放量;動力電池回收作為鋰電池後周期行業,需求有望受產業鏈景氣傳導而逐年走高。
上述研報預計,到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總退役量有望達到380.3GWh,2021-2030年十年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48.9%,未來有望呈現指數式增長。從長視角來看,行業當下正處於長景氣週期的起跑點,潛在市場空間或超千億。
儘管業績向好,但電池回收行業仍面臨不少挑戰。
趙一銘向記者表示,在行業發展早期存在黑作坊、黑市等亂象。那時電池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消費者沒有統一收購渠道,如果消費者自己出售電池,那麼誰出錢高消費者就賣給誰,部分經營成本較低的小作坊能開出高價,自然就佔優勢,會出現亂象。
但現在已經不同。隨着國家對鋰電回收行業不斷規範,動力電池規模效應凸顯,批量退役時由企業統一收購,不規範的中間商會越來越少。
還有一個變量是技術。趙一銘解釋説,以前小作坊收購電池進行粉碎,雖然價格低廉,但拆解破碎的技術品質要求相對較低。
趙一銘表示,目前鋰電回收梯次利用的規模太大,市場競爭環境加劇,回收品質更加重要,如果提取品質和效率太低,即使價格低廉最終性價比也不高。目前動力電池大批量的退役,不會跟小作坊合作,因此小作坊的優勢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明顯。
趙一銘認為,未來,或許我國在鋰電池拆解破碎環節會發布白名單,這個行業會朝着更加規範的方向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