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或裁員上萬人,經濟危機又要來?
據外媒報道,6月2日馬斯克給特斯拉高層的郵件中表示,由於感覺經濟“超級糟糕”,公司需裁減約10%員工,並暫停全球招聘。
截至2021年底,特斯拉擁有為9.9萬員工,這意味着將裁員近萬人。
裁員傳聞一出,6月3日特斯拉股價大跌9.2%。拉長週期來看,自2021年11月高點以來,其股價累計已下跌42%,市值蒸發5500億美元(約3.65萬億元)。
為挽救裁員負面影響,馬斯克立即補充稱,未來特斯拉總體員工規模會增加,而受薪員工的人數會比較平穩。10%的裁員計劃僅針對正式員工,不適用任何實際生產汽車、電池組或安裝太陽能產品的產線工人。
此前,馬斯克曾多次表示對全球經濟的擔憂,稱經濟危機將會在2022年春季或夏季到來,最晚不會晚於2023年。
大疫三年後,全球能否躲避經濟危機夢魘;剛剛崛起的電動車行業,又面臨怎樣變數?
壹
裁員10%郵件之前,特斯拉剛因“強制回公司上班”被關注。
幾天前,馬斯克給居家辦公的員工下達最後通牒稱“每人每週至少要在辦公室工作40個小時。如果你不出現,我們會默認已辭職。”
在美國科技公司居家辦公盛行時刻,特斯拉要求所有員工回到公司,被外界視為變相裁員。
事實上,裁員陰霾並非僅籠罩特斯拉,今年以來國內理想汽車、小鵬汽車也相繼被曝光毀約應屆生。春招結束後,很多應屆生沒找到合適工作。
從去年的搶人大戰到今年的優化潮,變化猝不及防。
今年初,馬斯克就曾預言經濟危機將至,當時他發佈推特表示“預測宏觀經濟發展很有挑戰性,但相信在2022年春夏或是2023年前某個時間,我的預測會成真。全球有936家獨角獸公司,恐怕很難度過接下來的經濟危機。”
上半年發生的一切,進一步驗證他的悲觀預期。
受全球通脹、疫情反覆、俄烏衝突、各國加息等利空影響,上半年全球風險資產掀起一場腥風血雨,高估值的科技股均遭慘烈拋售。
一季度,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鏈股票普跌,龍頭寧德時代股價一度逼近腰斬。美股方面,2021年11月以來,代表科技股走勢的納斯達克指數累計已下跌25%,進入熊市。
此輪熊市中,美國傲視全球的科技巨頭無一倖免,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市值普遍蒸發4000多億美元。
最慘烈的亞馬遜,市值年內已蒸發6000多億美元(約4萬億元),相當於跌沒4個寧德時代。
很明顯,隨着2022年3月美聯儲開啓加息週期,全球大放水時代正式結束,被熱錢推上高位的泡沫走向破裂。
春季,中國兩大汽車重鎮吉林和上海先後遭遇疫情,整個汽車產業鏈被迫減產。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4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04.2萬輛,同比下降35.5%,環比下降34.0%。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8.2萬輛,同比增長78.4%,環比下降36.5%。
處於疫情中心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更是大受影響,整個4月,特斯拉在國內銷量僅1512輛,同比下滑94.15%,環比下滑97.70%。
羸弱環境下,不止馬斯克預期悲觀,日本首富孫正義也在今年5月表示,因為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世界開始進入“混亂模式”。在這個混亂的世界,我們應該採取的方法是防禦。
累計新冠感染人數超5億,石油價格上漲38%,天然氣價格上漲117%,小麥價格上漲44%,消費物價指數上漲12%。
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美元開始升值,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下跌27%。這些都讓軟銀變得更謹慎,未來也會採取更防禦性的策略。
他還表示,如今已是軟銀採取防禦性舉措之時,而不是曾經的激進。
從預言危機到變相裁員,可見馬斯克要求恢復到崗、裁員10%主要目的在於未雨綢繆,裁撤人浮於事的崗位,這在特斯拉歷史上已有先例。
風暴來臨前,首富也得減輕負擔...
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高油價背景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需求仍舊很高。
真正的需求萎縮、電動車供應過剩,或許要到全球經濟衰退來臨,人們消費力下降,對汽車需求萎縮,電動車行業才會進入短暫寒冬。
為何是短暫寒冬?因為經濟危機是短暫的,全球碳中和戰略則是長遠規劃。
2000年科網泡沫破滅,納斯達克指數一度暴跌70%。泡沫出清後,互聯網進入長達10幾年的繁榮週期,微軟、谷歌、亞馬遜、BAT等巨頭稱霸一個時代。
2020—2021年,新能源車也經歷了第一次全面牛市,繁榮、暴漲、瘋狂再次上演。
2022年,在原材料飆漲、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影響下,新能源車產業鏈陷入大幅調整,擠泡沫如約到來。
知名投資人閻焱曾表示,造車新勢力倒閉潮不會太遠,絕大部分會“死”掉,最後能活下來的就那麼幾家寡頭。
因為造車需要大量投資,沒有幾百億的投資,車造不出來,現在已經看到很多已經奄奄一息了。
何小鵬在2021年底央視《對話》節目中也提到,新能源汽車行業下一個“洗牌時間”可能在2023年底到2025年之間。
但在舊能源萎縮、氣候惡劣變化時代背景下,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已成定局,轉型遲緩的傳統車企將面臨諾基亞的結局。
從5—10年長週期來看,經歷兩年大爆發的新能源車產業仍是前景廣闊的超級賽道。
寒冬過去後,電動車必將進入下一次繁榮週期。與當年互聯網不同的是,這次中國企業的話語權大幅提升。
整個電動車產業鏈,從上游鋰礦,中游動力電池,再到下游整車,中國已具備諸如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眾多領軍企業。
其中寧德時代是全球份額最高的動力電池霸主,比亞迪穩坐國內電動車銷冠之位,即使4、5月國內疫情反覆,其銷量仍逆勢大漲,領跑全行業。
比亞迪的優勢在於電池、電機、電控全棧自研,再加上極致性價比策略,促使其銷量不斷飆漲。
隨着充電樁普及,電動車進入下沉市場,主打性價比的比亞迪將爆發更大潛力,具備下一個豐田的潛力。
至於智能化高端汽車層面,除了特斯拉、新勢力,華為與小康汽車合作搭載鴻蒙系統的問界品牌也漸入佳境。
未來,比亞迪崛起為豐田,新勢力、華為合作品牌挑戰BBA,中國電動車產業將全面把握話語權。
洗牌結束後,真正的鉅變才剛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