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結構性存款規模跌破6.4萬億元 銀行理財經理低調“攬客拉新”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財經

  記者 彭 妍

  過去一年,結構性存款持續壓降。今年5月份,結構性存款規模不僅首次低於2020年年末水平,更是創47個月新低。繼銀保監會2019年多次發文規範結構性存款後,銀行存款利率定價改革於近日全面開啓。

  那麼,現階段結構性存款產品規模如何?各家銀行在銷售過程中是否仍存在高息攬儲的亂象?未來結構性存款收益率走向如何?帶着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業內專家和多位銀行工作人員。

  結構性存款規模

  創47個月新低

  步入2021年,銀行結構性存款在經歷了1月份的上漲後,隨後又連續4個月下降。根據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結構性存款規模不僅首次低於2020年年末水平,甚至還創下2017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具體而言,截至2021年5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為6.35萬億元,環比下降3.07%,同比下降46.35%,相對於2020年4月的最高峯下降47.68%。

  與此同時,結構性存款收益率震盪下行。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6月份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59%,同比下降34BP。

  實際上,結構性存款整治一直是監管層關注的重點。此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並非對所有存款產品進行約束,結構性存款因其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等多種優勢,成為商業銀行“高息攬儲”的產品,但這擾亂了存款市場利率定價,不利於降低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部分結構性存款產品中,通過設計“假結構”將具有風險的浮動收益變為固定收益,違背了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設計原則。隨着監管部門進一步規範,結構性存款產品不再是“攬儲利器”。

  隨着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實施,業內對未來結構性存款利率的表現較為關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結構性存款的平均利率將隨市場利率波動,但具體的利率波動需要視其嵌入的衍生品來看。唯一確定的是未來結構性存款同質化屬性會打破。隨着長期存款利率上限的調降,實際上,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水平在下降,這會影響結構性存款衍生品的投資規模,從這個角度看,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收益相對來説是下降的。

  投資者熱情減退

  攬儲越來越難

  《證券日報》記者近日從多家銀行客户經理提供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截圖信息來看,結構性存款利率實在是“不夠亮眼”。例如,以某股份制銀行“掛鈎指數看漲三層區間”產品為例,該款產品收益區間為0.3%或3.29%或3.39%。對於產品是否能實現最高收益,上述銀行客户經理表示,真正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存在收益的不確定性,此前有部分結構性存款產品將浮動收益率的波動區間設計較窄,以此來“保證”投資者的收益率,但現在多是設置三檔收益率或寬幅收益區間,收益是不確定性的。

  結構性存款規模的持續壓降以及收益率的下降,不僅影響了銀行網點工作人員推銷的熱情,還影響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與以往火熱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銀行客户經理開啓“佛系”銷售模式,不再用“高息”等字眼攬客拉新。“目前結構性存款利率不高,可以考慮預期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或者基金以及保險產品。”某銀行客户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管怎麼樣,先把客户留住。”

  “對結構性存款規模的壓降以及收益率下降將減少高息攬存行為,這也就不難理解投資者對結構性存款的熱度減退。”某股份行支行一位理財經理感覺到今年攬儲越來越難。

  某銀行工作人員表示,隨着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實施,未來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仍將下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