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虧哭了!頭部公募一季度集體虧損,股基規模三年來首次下滑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財經

剛剛披露完畢的2022基金一季報顯示,剔除貨幣市場基金後,基金總規模環比下降5%,其中股票型基金規模近三年來首次下滑。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基金規模環比下降的同時,公募行業馬太效應顯著,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少量頭部基金佔據全市場主要份額,而數量眾多的其他公司所佔總份額不足9%。

儘管頭部基金幾乎吃到蛋糕的全部,但規模擴張對基金投資也帶來挑戰,在今年一季度弱市環境下,規模大操作難更加凸顯,也使得倉位管理這一最有效的避險手段幾乎難以施展,頭部基金一季度收益全部取負。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也顯示一季度的基金經理小幅提高債券的倉位,這一操作曾使得三隻基金包攬2018年偏股型基金的冠亞季軍,當時有基金甚至通過股票空倉戰勝99%的基金經理。

賺錢效應弱 偏股型基金規模降幅明顯

天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22 日,共148家基金公司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基金報告,基金市場規模略小幅減少,降低至24.79萬億,環比減少0.99%,若剔除貨幣市場基金,基金總規模合計14.82萬億元,環比減少5%。基金總規模的環比下降,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佔比較大的權益類基金業績遭遇今年A股市場的挑戰,開年四個月內大面積的虧損影響了基金持有人的信心。

天相數據顯示,當前股票基金規模約2.26萬億元,環比下降10.78%;混合基金規模5.23萬億元,環比下降12.67%;債券基金規模6.81萬億元,環比增長3.51%。規模漲幅最大的為FOF基金,規模環比增長9.74%;規模減幅最大的為其他基金,規模環比減少30.49%。

基金一季度期間總規模的下降,在基金清盤數量、基金髮行失敗、基金贖回等各方面均能反映現狀。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期間的基金清盤數量高達41只,同時基金髮行失敗、發行困難的現象日益凸顯,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的公募基金共有386只新基金成立,合計募資2738億元,發行規模同比下降74%,基金髮行市場的平均發行份額創近五年來新低。

顯而易見的是,在重倉股普遍殺跌的背景下,基金經理的業績成為影響基金規模的關鍵。以2021年度十強基金在2022年一季度市場的表現看,有九隻基金在一季度期間的虧損超過10%,最高跌幅達到24.83%。

行業貧富分化,84家公募合計份額不足9%

在A股市場、基金市場遭遇弱市環境後,頭部基金公司進一步在全市場競爭中形成優勢地位。

天相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剔除貨幣和理財債基的規模統計中,規模5000億以上的基金公司有8家,規模佔比34.73%;規模在3000-5000億的公司同樣有8家,規模佔比20.17%,體現出基金市場的馬太效應嚴重,這16家頭部基金公司佔據了54.90%的市場份額。

驚人的對比的是,剩下的45.10%的市場份額由132家中小基金公司共同佔有,其中22家規模在1000-3000億的基金公司佔比24.68%;26家規模在 500-1000億的基金公司佔比11.89%;而在基金行業食物鏈底部的是一大批500億以下的基金公司,這84家基金公司總計只佔有不足9%的市場份額。

此外,在基金公司最為重視的權益類基金市場中,權益類基金市場的份額更加凸顯了殘酷的行業分化,權益類產品是基金公司獲得豐厚管理費收入的關鍵。按照權益類基金的規模統計口徑,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規模4000億以上的基金公司有3家,規模佔比19.33%;規模在2500-4000億的公司有6家,規模佔比24.28%,由此可以體現出權益類基金市場的馬太效應更為嚴重,這9家頭部基金公司佔據了43.61%的市場份額。

剩下的56.39%市場份額由139家基金公司共同佔有,其中12家規模在1000-2500億的基金公司佔比27.88%;12家規模在500-1000億的基金公司佔比10.89%;其餘115家規模在500億以下的基金公司佔比17.62%。

規模大投資難,頭部基金一季度全虧

某種程度上而言,基金規模擴張後投資難的問題,也是基民主動買單的行為。

經歷過去三年A股“小牛市”所帶來的的基金繁榮,快速擴張的基金規模也對基金經理的投資帶來挑戰,雖然頭部基金公司在規模上獲得顯著的優勢,規模可為基金公司貢獻驚人的管理費分成,吸引更加優秀的基金經理加盟,一些規模巨大的基金公司所展現的盈利能力,甚至超過許多A股上市公司,但在今年一季度的弱市環境中,規模太大所帶來的操作難現象,反而成為許多基金公司在收益排名上落後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相數據統計顯示,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對148家公募基金公司進行季度收益率統計(剔除貨幣基金後按基金規模加權),管理規模在1000 億上的基金公司整體表現欠佳,均為負收益,其中興業基金季度內收益率達-0.79%,排名第一;與超大型資金規模的頭部公募相比,管理規模在1000億以下的基金公司中,財通基金以0.89%位列榜首。

總體看,全市場市場上有134家基金公司一季度為負收益,僅14家公司產生正收益,這些一季度獲得正收益的基金公司,絕大部分都是管理資金規模較少的中小公募。

“規模快速增長可能給基金經理帶來投資壓力”博時基金權益投委會主席張龍接受券商中國記者獨家專訪時指出,投資邊界可能因規模太大面臨一些問題,第一是基金組合的動態調整難度加大,很難從中短期的行業輪動和公司股價波段中獲得收益,第二是基金投資行業配置和選股上的容錯性大大減小,組合調整需要更高的勝率、更長的時間以及更高的交易成本。

張龍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在145名管理規模過百億的基金經理中,滿足五年業績年化收益率15%以上,且每年排名前1/3的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前20名的基金經理中,只有7名基金經理長期業績優秀,佔比35%;管理規模前50名的基金經理中,只有11名基金經理長期業績優秀,佔比22%;在管理規模過百億的所有基金經理中,只有11%的基金經理長期業績優秀。

少買股票就能贏?頭部基金為何不願擇時

值得關注的是,與精選個股相對應的是,倉位控制已成為今年基金經理投資的關鍵操作,但倉位控制為何成為一個難題?

“倉位擇時可以是小基金的做法,船小好掉頭,大基金很難擇時”前海開源的一位基金經理認為,倉位控制本身需要基金經理具有較強的擇時能力,但大多數基金經理實際上並不願意擇時,擇時本身就非常困難。此外,當主流基金經理或頭部基金經理所管理的資金規模,所管基金變得越來越大後,倉位擇時更是難上加難。

管理規模接近500億的明星基金經理李曉星一直保持高倉位操作,他也同樣認為如果管理大規模資金,就只能甄別好公司好股票,關注公司質地,去做倉位擇時是一件不太靠譜的事情,倉位擇時有相當部分是和運氣有關。

雖然倉位擇時難,但今年一季度的基金操作依然體現出,基金經理希望通過些許的倉位控制來回避股票市場的風險。天相數據顯示,2022 年一季度全市場混合型基金倉位整體幾乎未變,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可比倉位 68.47%,較上期減少 2.94%;偏債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可比倉位為 22.61%,較上期上升 4.59%。結合一季度市場行情驟降的事實可以看出,大部分基金經理對於 A股市場持穩重態度,將混合基金中債券的倉位拉高。

提高債券倉位、降低股票倉位幾乎也是今年基金經理應對弱市的最有效策略,這從2018年偏股型基金年度冠軍在2022年一季度的操作中可以看出邏輯。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以2018年偏股混合型基金冠軍——博時鑫瑞基金為例,該基金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股票合計倉位僅有5.16%,環比上一季度的前十大股票倉位降幅達到50%,這意味着基金經理儘可能的分散其持倉股票的集中度。

與此同時,博時鑫瑞基金還大幅提高債券資產的倉位,截止報告期末,該基金持有的債券倉位高達85.32%,環比去年四季度末債券倉位提高了四個百分點,在債券倉位提高的同時,該基金調低了組合中的股票倉位。

基於倉位控制這一核心操作,在許多基金一個季度虧損10%、20%甚至30%的情況下,博時鑫瑞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期間虧損不足3%,截止2022年4月24日,這隻基金產品收益率虧損也僅為3.32%。

“防風險效果最好的可能還是最直接的倉位控制”南方基金首席投資官史博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指出,從2022年一季度期間的A股市場來看,降低基金組合風險,比較重要的策略還是倉位控制,但不同的時間段採取降低風險的策略,存在很大差別,比如像去年的行情,只有一兩個行業表現得好,好的程度遠超整個市場,這時提高個股和行業的精準度,可能就變得更加重要的,但如果作為一個通常的組合風控,倉位管控最重要。

實際上,上述操作邏輯在2018年基金業績排名中已有顯著驗證,即少買股票就能贏。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2018年偏股型基金業績前三甲分別為博時鑫瑞基金、金鷹鑫瑞基金、長盛盛崇基金,年度收益率分別為9.87%、9.06%、8.31%。在個股普跌、基金業績普遍虧損的環境中,上述三隻基金獲得業績前三的核心因素,在於對股票倉位的控制,大幅提高債券倉位。根據當時披露的定期報告顯示,上述冠亞季三隻基金的債券倉位年內最高分別達到53%、96%、98%,大比例的債券持倉使得上述三隻基金極大的迴避了個股下跌的風險,從而贏得業績排名。

尤其是長盛盛崇基金,該基金在2018年度期間的債券持倉最高曾接近98%,股票倉位最低降至0,這使得該基金在當年獲得全市場偏股型基金業績第三名。而進入2022年一季度市場中,長盛盛崇基金今年一季度期間將股票倉位提高到43%,債券倉位為23%。

上述43%的股票倉位成為該基金年初以來虧損的一個主要來源,截止4月24日,該基金年內收益率虧損超過11%,然而當43%的股票倉位帶來超過10%的損失,這就意味着那些股票倉位超過70%、80%的基金經理,為何在年內出現20%甚至30%以上的損失。

基金十大重倉股普跌?波動本就是權益投資本色

然而,在一個基金持有人總體偏好於進攻性的市場中,基金經理不大願意、也不大可能選擇倉位控制,這使得大多數基金經理依然保持常態化的高倉位運作,儘管這在一季度期間普遍帶來20%甚至30%的損失。

在常態化的高倉位運作中,基金經理顯然希望通過精選個股的策略來應對市場,儘管這一策略的有效性相對於倉位控制的效果大幅下降。那麼,基金經理在今年一季度期間主要精選哪些股票來應對市場呢?

天相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公募基金(主動偏股型基金)持有總市值前三的公司為寧德時代、貴州茅台和藥明康德。基金經理仍偏愛貴州茅台和寧德時代,持有這些股票的基金只數均達到1400以上。除了保利發展外,一季度的十大基金重倉股在報告期內均有所下跌,其中五糧液下跌最為嚴重,跌幅高達30.36%,瀘州老窖跌幅第二,下跌 26.78%。2022年4月以來重倉股TOP10整體表現較弱,其中寧德時代與隆基股份跌幅分別為18.93%、14.12%。

儘管不做倉位擇時可能面臨巨大的回撤,但是基金經理對長期投資的信心並未衰減。

易方達基金副總經理張坤在其一季度報告中直言,許多投資者失敗的原因在於,過於在意股市當前的運行情況,人類的反射系統過分關注變化,以至於它很難注意到保持恆定的事物。而股票價格就像天氣,永遠都在變化且捉摸不定、難以把握,而企業價值就像氣候,始終在緩慢而有規律的變化。儘管在短期內,抓住眼球、決定環境的似乎是天氣,但就長期而言,真正決定一個地區環境的還是氣候。

這位頂流基金經理強調,儘管短期市場面臨不少的困難,但這也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相當有吸引力的價格,相信企業每天不斷累積的自由現金流將反映到其價值的積累中,而不斷增長的企業價值終將投射到其市值增長中。

“最近一年多市場的波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對權益投資開始產生懷疑。其實市場波動大本來就是權益投資的本色”明星基金經理、泓德基金投研總監王克玉認為,最近一年多市場的波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對權益投資開始產生懷疑。其實市場波動大本來就是權益投資的本色,在對投資標的進行嚴格篩選的基礎之上,持有時間不斷拉長才能夠區分市場波動和投資損失的風險。在市場不正常的下行波動階段,對於基金經理來説往往意味着比較好的買入時機;而在市場高歌猛進時,保持必要的謹慎同樣有利於提高長期收益率。

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