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兩會聚焦|建行董事長稱大型銀行股長期投資股息率遠超理財產品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財經

記者 謝奀國 實習記者 劉錦桃 報道

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針對大型銀行股價較低、市淨率不高的情況,建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

從投資角度來講,國內銀行股還是合算的。並以建行為例説明大型銀行更適合長期投資,且股息率已遠遠高過理財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 2021年國內銀行A股股價整體表現不夠強勁,7成個股股價下跌、8成破淨,主要是因為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房企信用風險暴露,以及銀行盈利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不過,中金公司預計2022年國內銀行股將重回穩健增長的軌道,淨利潤增速或為7.2%,其中優質機構增速或達15%-20%。

去年A股股價表現不佳 傳統商業模式亟待轉型

在3月2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針對廣大股民關切的近年來大型銀行股價較低、市淨率不高的問題,作為四大行中最早上市的銀行“掌舵人”,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從股價較低的原因、國際市場上的表現、以及推進轉型的舉措等方面進行了回應。

田國立表示,2008年次貸危機後,傳統商業銀行的商業模式越來越不被投資者看好、往日輝煌不再重現,由原來的2倍以上變成了1倍以下。在此背景下,(由於)中國和世界接軌非常緊密,金融某種意義上是無國界業務。

據悉,傳統商業銀行的商業模式也稱銀行1.0模式,核心要義是通過資產規模的擴張帶動營業收入的增長,從而拉動淨利潤增長。

這種模式存在的問題是重資本、順週期,即對於資本充足水平要求較高,同時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大、盈利能力較為不穩定。此外,中行研究院院長陳衞東曾指出,隨着數字經濟已成為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字化技術給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一些挑戰。

記者瞭解到,鑑於傳統商業模式存在的弊端,國內已有銀行在積極探索轉型。作為有“銀行中的茅台”之稱的招行,目前已分別於2014年、2021年推出了2.0模式、3.0模式。2.0模式的特點是以零售為主體、以輕資本消耗為發展路徑;3.0模式在倡導數字化的運營模式的同時,也包含了大財富管理的業務模式與開放融合的組織模式。

事實上,股民對於國內銀行股股價的擔憂並非無憑無據。

Wind數據顯示,2021年A股銀行板塊(申萬一級)跌幅為4.58%,超7成個股股價下滑、8成破淨,尤以城商行、農商行降幅較大。據記者梳理,2021年A股中資銀行漲幅最大的為瑞豐銀行,達38.92%;跌幅最大的為廈門銀行,達46.65%。而在銀行板塊十大牛股中,四大行中僅有中行上榜,但漲幅排名最末,為2%。

行業人士認為,2021 年以來,銀行板塊表現衝高回落,估值處於歷史與市場低點,短期表現承壓預計主要受到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加與房企信用風險暴露的影響。

此外,銀行股普遍破淨主要是因為銀行盈利增長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進入到了中速增長階段,盈利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加之投資者對銀行股未來成長預期較低。

股息率超理財產品 2022年股價或回升

雖然國內銀行股股價較低、市淨率也不高,但是田國立表示,就投資本身來講,國內銀行股還是合算的。

田國立介紹,目前A股中資銀行的平均市淨率基本是0.66倍、H股平均是0.47倍,高於日本的0.44倍,低於歐洲的0.72倍、美國的1.42倍。

以建行為例,田國立提到該行從2005年上市以來累計派息超過9000億元;A股2019年、2016年股息率分別達到了4.48%、5.05%;H股股息率分別達到了5.66%和6.09%。

基於以上事實,田國立認為,因為股價容易大起大幅,所以大的銀行股都不適合做短線,“但長期來講,我們的股息率已經遠遠高過理財產品了,同時你持有之後還有獲利的機會。”

對於未來如何提升市值,田國立同樣以建行舉例稱,該行積極擁抱互聯網思維,倡導新金融,目前已在全國百分之八九十的村莊建設了52萬個“裕農通”網點,未來的市場潛力非常大。

田國立補充稱,建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也迸發出了很強的後勁,其金融科技不只為建行本身提供系統建設,也為同業提供了大量的系統建設,越來越支持市場化。最後,田國立表示,“希望大家關注到建設銀行這些新金融的嘗試,我相信會給股民們帶來一些很好的收入,會有很好的預期。”

記者注意到,對於2022年銀行股的表現,中金公司表示看好,該公司認為2018年以來的行業估值壓縮有望得到修復,優質銀行經歷“窮則思變”後財富管理和科技賦能潛力釋放,將迎來“否極泰來”。

由於資產投放穩中有升、淨息差企穩、信用成本穩中略降、手續費收入繼續回升等因素,中金公司預計2022年覆蓋銀行淨利潤增速或為7.2%,其中的優質機構淨利潤增速或達到15%-20%。總體來看,淨利潤增速在經歷疫情衝擊的波動後將重回穩健增長的軌道,且增速高於2020-2021年兩年的複合增速(5.2%)。

此外,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的《2022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我國商業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速將接近6%。另據《銀行家》雜誌出品的“全球銀行品牌500強榜單”,四大行再次蟬聯榜首前四位,招商銀行也位列第十位。

本文由《贛商》雜誌旗下新媒體·洞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