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數字人民幣的反電詐功能應大力開發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財經

數字人民幣的反電詐功能應大力開發

本報評論員樊大彧

今日社評

發佈白皮書的目的,主要在於加強與相關各方的溝通,以及盤點數字人民幣試點以來所取得的成效。數字人民幣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原則,高度重視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同時更容易滿足反電詐、反洗錢、反逃税、反恐怖融資等監管及社會需求。隨着數字貨幣普及率提高,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必然遭到更為精準有效的打擊。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了《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在媒體吹風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表示,在隱私性方面,數字人民幣體系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原則,滿足公眾對小額匿名支付服務需求。同時,注重防範數字人民幣被用於電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相關交易符合反洗錢等要求。

隨着網絡技術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社會公眾對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隱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在不少國家和地區法定數字貨幣正從理論走向現實。中國人民銀行自2017年底開始研發數字人民幣,三年多後首次對外系統披露了研發情況。

當前,人民銀行正組織商業機構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的研發工作,隨着試點測試範圍的有序擴大,社會各界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此次發佈白皮書,系統闡釋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背景、目標願景、設計框架及相關政策考慮,有助於聽取社會公眾對研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有助於共同推動建立面向數字經濟時代、普遍惠及大眾的貨幣服務體系。

此次人民銀行首次面向國內和全球系統披露數字人民幣研發情況,並不意味着數字人民幣即將正式推出。發佈白皮書的目的,主要在於加強與相關各方的溝通,以及盤點數字人民幣試點以來所取得的成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政務服務等領域,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餘筆、金額約345億元。通過試點測試,初步驗證了數字人民幣在理論、政策、技術和業務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隨着測試逐步深入,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雖然面臨着壓力和挑戰,但其具有的一些先天優勢也日益引起社會關注。自比特幣問世以來,私營部門推出各種所謂加密貨幣。這些加密貨幣採用區塊鏈和加密技術,宣稱“完全匿名”,這些加密貨幣多被用於金融投機,併成為洗錢等非法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而數字人民幣支持可控匿名,在有效保護個人隱私及用户信息安全的同時,也有利於滿足反電詐、反洗錢等監管要求。

數字人民幣的反電詐、反洗錢等功能應得到大力開發。當前,伴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電子證據的採集使用越來越受到司法部門重視。理論上講,數字貨幣的每一分錢都自帶每一筆交易的詳細信息,由此追根溯源,犯罪分子及其贓款在司法部門面前幾乎無處藏身。數字人民幣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原則,高度重視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同時更容易滿足反電詐、反洗錢、反逃税、反恐怖融資等監管及社會需求。隨着數字貨幣普及率提高,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必然遭到更為精準有效的打擊。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發案仍居高位,相關大要案件頻發,造成羣眾財產損失巨大,僅2020年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及財產損失即達350多億元。與此同時,近年來境外賭博集團向國內全方位滲透,據初步統計,每年自境內流出涉賭資金超一萬億。

電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如此猖狂,造成的損失如此巨大。這些現實情況表明,傳統實物貨幣已經很難跟上數字時代發展的腳步,大力發展數字人民幣已是滿足和守護人民羣眾美好生活的當務之急。

當然,推進數字人民幣也不可操之過急。當前,社會各界對央行數字貨幣的各種可能影響還存在認識分歧,有關其是否會削弱貨幣政策、加劇銀行擠提等方面的爭論較為集中。有關部門應繼續努力從數字人民幣體系頂層設計上防範潛在衝擊,降低相關風險,切實保障系統安全運行,平穩推動數字人民幣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