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數字化轉型這道必答題
日前,17箇中央部委、128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的“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2020)”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企業數字化轉型呼聲由來已久,但整體效果卻不明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數字化轉型從選擇項變成了必答題,併成為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當前難關、謀劃未來發展的“利器”。
在應對疫情過程中,一些數字化轉型起步早、程度高的企業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不少還實現了逆勢增長。與此同時,很多傳統企業受到了較大沖擊,特別是以餐飲、零售、酒店、教育培訓等為代表的線下消費大幅下滑,製造業、農業等行業企業受用工短缺、供應鏈中斷、訂單下滑等影響,特別是眾多中小微企業對疫情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尤為敏感,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一方面是數字經濟展現出的強大抗衝擊能力和發展韌性,另一方面卻是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着能力不足“不會轉”、成本偏高“不能轉”、陣痛期偏長“不敢轉”等問題。據統計,我國有超過55%的企業尚未完成基礎設備數字化改造,多數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也基本處於“上雲”階段,缺乏對“用數賦智”的深度理解和推進。在此情況下,企業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因而此次夥伴行動的啓動恰逢其時。
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針對上述堵點、痛點和難點,堅持需求引領、問題導向,構建起“政府引導—平台賦能—龍頭引領—機構支撐—多元服務”的聯動機制,通過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着力打造政府與社會各界聯手開展數字化轉型精準幫扶生態服務體系,有望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真正讓數字化轉型從被動的“要我轉”,轉向積極主動的“我要轉”。
推進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要最大限度地匯聚全社會力量。企業數字化轉型表面上看是企業自身的事情,但從全局看,這事關市場穩定、就業保障以及產業鏈上下游順暢發展,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看,推進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靠出台幾份政策文件就能實現的,需要形成全社會的廣泛共識,要有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通過營造良好的氛圍推動夥伴行動落地實施。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夥伴行動從方案之初就以開放姿態吸納社會各方參與,強調在優勢互補、開放普惠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融通創新,讓每一個利益關聯方都能找準位置、發揮優勢。
推進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要有更多“接地氣”的實招硬招。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本身就是一項創新舉措,但創新並不意味着天馬行空,需要在實踐中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多實用管用的資源平台、產業路徑和協作機制,既要有共享式的數字資源服務,也要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方案,真正發揮出夥伴行動“以點帶面”“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夥伴行動創造性地提出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虛擬產業集羣”,不僅破除了地理空間限制,還可實現一次性投資、多次重複使用,有效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未來,希望有更多類似的創新舉措湧現出來,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會一蹴而就,短期內通過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可幫助一些企業緩解訂單及供應鏈壓力,減小運營成本,對沖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從中長期看,在各地加快推進新型基建形勢下,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將有助於發揮數字經濟牽引作用,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內生動力,賦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