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塑膠大王”王永慶買美1億平方米土地送中國人,汶川地震捐1億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財經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泰戈爾"
有了錢你會幹嘛呢?是盡情享樂,還是別有用途呢?有人説人生苦短一輩子,好不容易有了錢財為什麼不讓自己快活一世,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有有相同的想法,然而有一個人就是這樣的例外,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王永慶從少年學徒到米店老闆
1917年1月18日,在當時還是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近郊直潭,一位孩子出生了,他就是王永慶,出生於商業世家的他卻並不像現在的富二代能夠隨心所欲,因為在他出生時家庭已經不如原來鼎盛時期了,甚至還將幼年的王永慶寄養在別人的家庭,或許是家庭日漸衰落,亦或許是幼年時期寄人籬下的感觸,慢慢成長的王永慶也決心走向商業之路,去"打"下屬於自己的財富。
然而一切事物的開始之時是非常艱難的,在學徒的生涯中,王永慶也會因為某事做得不合格而被師傅責罵,但這些在王永慶看來不過是學習的過程。

他會主動去尋找自己的錯誤,也會主動去鄰居家上門推銷,甚至還會熱心的為別人挑舊米,洗米缸,挑米糠,慢慢地鄰居們都知道,並且喜歡上了這個勤快,熱心的少年,都來店照顧米店的生意。有人打趣説,王永慶在店裏米都會比平時賣得更多一些。
一年學徒生涯結束後,王永慶決定帶着所學的知識和攢下的錢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米店。從學徒時期的經歷中,王永慶學到了客户至上的道理,顧客是利益的來源,經營好店鋪最重要的不過是招攬生意,而好的服務態度則是吸引顧客來源的重要所在。而這個道理也在他後來談企業經營管理上被提起。
所以説每一件事的成功都是往日的經驗所堆積出來的,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王永慶深知這個道理,學徒時期的積累讓後來開店的經營更加遊刃有餘。就這樣王永慶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小老闆,也為他後來投身於塑膠行業奠定了基礎資金。

米店的成功讓王永慶倍感鼓舞,他在思考着是否可以投資其他產業,來獲得更高效的生產發展。然而當時誰也想不到,他會把目光投向最不受注目的塑膠行業。
抗日戰爭的結束,讓台灣經濟開始復甦,急需工業材料的發展生產,塑膠工業也在重點生產的名單上。然而在塑膠行業有名的企業家何義在經過國內國外考察後,卻不願意向塑膠行業進行投資,他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獲得利潤的產業,再怎麼投資也比不過國外塑膠產業。就在企業家們沉默之時,一位企業小老闆站了出來,他就是王永慶。
此消息一傳出,除了得到大家的驚呼之外,還有一片的質疑聲。王永慶是誰?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企業商人,在塑膠行業上也從來沒有他的名字,他竟敢投資連大企業家何義都不看好的產業,是瘋了嗎?不僅大部分人不看好王永慶,就連他身邊的人也在質疑與反對這個決定,他們也和其他人一樣認為王永慶瘋了。
此時的王永慶並沒有理會他人的質疑與冷嘲熱諷,而是專心致志地在考察台灣當地的能源情況,經過不斷地考察與走訪詢問,王永慶更加堅信能夠在塑膠行業上有所發展。

1954年,台灣第一家塑膠公司在伴隨着眾人的質疑與嘲笑聲中誕生了,不久之後開始建產發展,但也如眾人所預料的那樣遇到了危機,生產過多沒人購買。這是供大於求,然而王永慶卻下令要不斷的擴大生產。
一時間似乎所有人都開始看這個新生塑膠公司的笑話了,本就供大於求,在不斷的擴大生產只會令情況更加糟糕,而這個公司也會短時間內倒閉,就在眾人等着公司倒閉之時,王永慶在幹嘛呢?
王永慶此時並沒有在乎外面的風言風語,他知道由於資金的不足,新產出的塑膠產量有限,價格高,價格高然沒有很好的銷售量,所以他變賣了自己的全部資產來投身於塑膠產業的生產。有人説,天才在普通人眼裏像一位瘋子,而王永慶就是那些眼中"瘋子"。沒有人支持理解,一直在"孤軍奮戰"中····
1955年塑膠產品加工廠——南亞塑膠工廠誕生了,這是王永慶變賣自己的財產成立起來的,他一直在明確着自己的發展路線 ,產量增加,價格降低,這樣銷售量才會回升,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是沒有錯的,

價格的降低打開了銷售市場,漸漸地嘲笑熱諷的聲音小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驚歎與讚美。在人們期許的目光中,兩大工廠一年比一年的產量要高,而王永慶也成為了塑膠產業的第一人。成功哪有什麼秘訣
塑膠產業的成功使得王永慶獲得大量的利潤,憑藉着54億元的身價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富翁。王永慶的成功使得他人羨慕不已,有人曾向他問道,成功是否有秘訣?然而王永慶卻笑笑:"天下的事如果有那麼多秘訣,那學秘訣不就可以成功了嗎?那真是很有趣的,其實我沒有什麼秘訣。"成功的道路上哪有什麼秘訣寶典呢?不過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出來的罷了。

從學徒到米店老闆再到後來的“塑膠大王”,這離不開王永慶自身的努力與敢於冒險的精神。約翰赫斯金説過:"成功是用努力,而非希望促成"在決定投資塑膠產業之時,
王永慶也不過是一位小有成就的普通商人,誰也不願意相信這個產業能帶來商機,連塑膠產業有所成就的領先人士也不願意投資,只有王永慶站了出來,願意投資這個不看好的產業,並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這樣的成功是必然的。
試問又有哪個企業間願意為了那一丁點小的希望而願意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呢?所以説成功是沒有秘訣的,因為所謂的秘訣也不過是自己走出來的艱辛,是苦後的甜。讓生命開花結果的人
巴金的一篇文章提起過讓生命開花結果,所謂的開花結果,是無私奉獻,默默付出而不要求收到回報。

如果你成為富翁你想幹什麼呢?我們大部分人可能會想到自己,如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然而身為成功人士的王永慶卻在美國買下1億平方米的土地送給國家用於做農業研究,
因為他知道國家是需要的,2008年汶川四川發生大地震,震后王永慶又捐獻了一個億用於災後重建,為社會獻出了一份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人説,這樣圖啥呢?圖啥呢?不過是希望祖國的生產發展能夠更加順利進行,讓萬千人民能夠獲得利益。能讓自己在地震重建中出一份微薄之力,不論是災後房屋還是教室的建設,也許當他在電視上上知曉重建之後的建設,會慈祥一笑,僅此而已。
樹根會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回報。王永慶便是如此,像蠟燭一樣,慢慢地為人照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們活着,不求做出多麼偉大的事情來,但求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即使時光的飛逝帶走了你的身體,也帶不走你的一片真情,這個情感會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彈指光陰,你依舊是那不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