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業績離奇下滑!南極電商又在披露上玩起“捉迷藏”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財經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南極電商日前發佈財報,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1.72億元,同比增長6.78%;淨利潤11.88億元,同比減少1.5%。

這是公司2015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業績下滑。同時,體現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品牌授權及綜合服務業務的貨幣化率,則大幅減少至3.3%,為2017年以來首次低於4%,經營拐點隱隱若現。

透析南極電商財報,可知業績下滑的主因在去年四季度,營收增長11.11%達14億元,淨利潤卻下降22.84%——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約38%的淨利增幅而言,可謂變臉。

更令人擔憂的是現金流,公司年末應收帳款大增42.66%,遠超2019年增幅。一個細節是,公司改變了應收賬款明細披露,分為“組合1”及“組合2”來分類,未參照2018年、2019年按照“公司本部(不含保理業務)”“保理業務”以及“時間互聯”三項進行詳細披露。

去年下半年,市場對南極電商是否涉嫌財務造假屢有質疑,而今日其四季度業績意外不及預期,更引人遐想。今年以來,公司已兩次拋出回購方案,截至3月31日的回購金額累計達到7.67億元,但浮虧達到近7000萬元,足見投資者信心遠未穩定。

四季度業績逆轉 全年增收不增利

分季度來看,在傳統的電商銷售旺季的第四季度,南極電商營收同比增長11.11%達14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22.84%,僅為4.66億元。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約38%的淨利潤增幅,經營情況之異常,令人擔憂。

回顧2020年第三季度,得益於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收入及經銷商品牌授權收入大幅增加,南極電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3.40%達到8.24億元,營業利潤同比增加41.94%達到1.32億元,淨利潤增幅也達到36.01%,維持了穩定的業績增長。即使是在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第一季度,公司淨利潤也實現了5.28%的同比增速。

從毛利率指標來看,公司2020年“品牌綜合服務業務”以及“移動互聯網媒體投放平台業務”的毛利率分別下降了0.10%和2.58%。

與業績反轉相對應的是,2020年,南極電商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金額)達402.09億元,同比增長31.58%,同期公司主營的品牌授權及綜合服務業務收入合計為13.27億元。

由此計算,市場最為關心的,南極電商品牌授權及綜合服務業務的貨幣化率(即單位銷售額下,南極電商能獲取的收入)減少至3.30%,為2017年以來首次低於4%。

對此,公司在投資者調研紀要中給予的解釋是:“同行業中,與國內外主要的頭部企業相比,我們的貨幣化率是有競爭力甚至偏低的”,公司稱:“長期看,我們相信GMV和貨幣化率都能保持比較良好的匹配和增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兼顧客户的利益,不過度要求他們在短期內提供收入指標、貨幣化率指標,希望大家有比較舒適的環境。”

電商生態已變 應收賬款增四成

如今,抖音、快手、以及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模式增長迅猛,而在嚴禁“二選一”等反壟斷監管之下,阿里的電商平台策略也在變化。

分渠道來看南極電商的GMV分佈,佔比最大的阿里平台的增速放緩,已成為投資者關心的焦點。在公司披露的投資者調研記錄中,阿里政策變化對公司的影響被多次提及,而“精細經營”已經成為公司在阿里渠道的運營“關鍵詞”。

但從2020年財報來看,公司的現金流情況更令人擔憂。2020年,南極電商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9.56億元,同比2019年的10.78億元減少了23.79%。

現金流捉襟見肘背後,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應收帳款合計達到11.2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90億元增加了約42.66%。而2019年全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增加額度僅為6000萬元,遠低於2020年新增的3.37億元。

一個細節是,2020年末,公司將應收賬款披露明細,變更為“組合1:除保理業務以外產生的應收賬款”以及“組合2:保理業務產生的應收賬款”來分類披露;而未參照2018年、2019年按照“公司本部(不含保理業務)”“保理業務”以及“時間互聯”三項進行分類來進行披露。

記者查閲其後投資者調研紀要,其中被投資者問及後,公司才進一步透露2020 年末本部主營業務應收賬款為8.55 億元,時間互聯應收賬款為2.51億元。

照此計算,2020年南極電商僅“本部主營業務”一項應收賬款的金額就超過了2019年公司的應收賬款總額。

對於應收賬款問題,公司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坦言:一是採取更嚴格的管理制度,計提超標準;此外,和客户合作週期較長、友好的,不排除個別壞賬,但都在統計和能接受的範圍中。公司有信心使應收賬款在未來保持更健康的狀態。

回購已浮虧近7000萬元

去年下半年,一篇質疑“某電商”財務造假的研報流出,因其所指業務模式、財務數據等細節的相似,被市場普遍解讀為南極電商,公司股價隨即大跌,併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2021年1月,證監會表示,已將南極電商的股票交易納入重點監控範圍,督促公司發佈了澄清公告,回應市場質疑,同時也要求年審會計師對南極電商2020年度財務報告進行重點審計。

面對捲土重來的“造假傳言”,公司緊急發佈回購方案。其中,首批約7.00億元回購已於今年1月25日完成,累計回購近7249.2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5%。緊接着1月28日,公司再拋出不超過5億元的新回購方案。截至3月31日,公司又回購了約711.07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29%,成交金額6716.03萬元。按照最新收盤價(4月21日)8.76元/股計算,兩次回購公司已浮虧近7000萬元。

儘管“護盤之心”迫切,但南極電商的股價和投資者信心似乎仍未穩定。回購方案發布至今,公司股票最高觸及12.03元/股,但隨後又下跌至9元/股上下波動。(温婷)

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