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啓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湧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並作出“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等部署。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工業經濟走勢?怎樣實現製造業提質升級?本報記者採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
打好提振工業經濟的政策“組合拳”
記者:今年工業經濟持續恢復增長,但三季度以來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有所顯現。如何判斷明年工業經濟走勢?
肖亞慶: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總體持續恢復,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優勢得到提升。三季度,各地區各部門打出擴大工業品消費、產業鏈供應鏈保障、助企紓困解難等提振工業經濟的政策“組合拳”,10月份工業經濟下滑勢頭得到初步遏止,工業生產連續兩個月回升。前11個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好於預期目標。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工業領域表現比較突出。同時,更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恢復增長的總體態勢沒有改變,完整產業體系和齊備配套能力優勢明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將不斷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促進經濟循環暢通,我們有信心實現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記者:為確保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工信部有哪些具體舉措?
肖亞慶:確保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要突出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實現一季度平穩接續,確保2022年開好局。加強部門協同、部省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關於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政策落地。
二是打通重點產品供給堵點卡點,暢通工業經濟循環。加強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協調,優先保障基礎工業產品、重要生活物資、農資化肥等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集中力量解決汽車等領域芯片短缺問題。
三是着力提振製造業投資,保當前增長、增發展後勁。對國家“十四五”規劃已確定的重點工程項目,組織地方和有關方面抓緊做好前期工作,具備條件的儘早啓動實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深化產融合作,鼓勵支持外資企業參與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建設。
四是挖掘內需潛力,積極擴大消費需求。落實已出台的提振大宗工業品消費促進政策,啓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
補齊產業基礎薄弱、高端供給能力不足短板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啓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工信部有哪些具體舉措?
肖亞慶:我國製造業規模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產業門類齊全,但製造業的綜合競爭力與世界一流水平還存在不小差距,產業基礎薄弱、高端供給能力不足,已成為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必須加快補齊這一短板。圍繞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明年着重抓好五項工作。
一是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點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與基礎製造工藝、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軟件等瓶頸短板,啓動一批產業化工程化攻關項目。完善“揭榜掛帥”等市場化機制,推動首台(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示範應用。
二是加快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目前,已建設21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帶動各地培育建設203家省級中心。明年,將加大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建設力度,支持製造業領軍企業建設中試平台。
三是推動製造業集羣發展。深入實施先進製造業集羣發展專項行動,採取“賽馬”機制,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新材料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培育一批省級先進製造業集羣,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四是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緊扣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方向,引導和支持工業母機、船舶、醫療裝備、農機裝備等產業加快向技術先進、產品高端升級,擴大優質產品供給。
五是加大優質企業培育力度。優化企業兼併重組市場環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積極引導廣大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成長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
堅持“紓困解難強幫扶”與“支持創新促升級”兩手抓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發湧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要求幫助“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減負紓困、恢復發展”,這項工作目前進展如何?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麼?
肖亞慶: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帶動地方財政加大支持力度。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税降費規模9100億元。截至10月底,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6.7%。今年,新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59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2930家,累計分別達到848家、4762家,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
2022年,要堅持“紓困解難強幫扶”與“支持創新促升級”兩手抓,在為中小企業辦實事、求實效上下功夫。
一是加大中小企業幫扶力度。統籌落實系列惠企政策,繼續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推動延續階段性惠企政策。指導地方推出更多政策,強化對中小企業的精準支持。
二是擴大“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和範圍。研究制定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評價和培育辦法,明年要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再支持一批重點“專精特新”企業。實施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能力提升工程,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三是加大惡意拖欠賬款問題治理力度。切實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對拖欠問題典型的行業領域,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完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投訴處理辦法,強化社會監督和約束懲戒,形成長效機制。
四是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制定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政策措施,引導更多大企業對“小巨人”企業開放市場,支持更多中小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鏈,培育更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數字化賦能、賦值、賦智,對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升級
記者:今年,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取得了哪些成效?明年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肖亞慶:今年,我們以佈局新基建和拓展應用場景為重點,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升級,數字化賦能、賦值、賦智作用進一步凸顯。
數字化改造的基礎更加堅實。我國已建成5G基站139.6萬個,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65個,培育較大型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150家,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數字化改造的場景更加豐富。“5G+工業互聯網”已在採礦、鋼鐵、電力、石化化工等十大重點行業率先佈局,形成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生產能效管控等20個典型應用場景。
數字化改造的成效更加突出。截至目前,開展網絡化協同、服務型製造的企業比例分別達到38.8%、2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74.4%。企業通過應用新技術實現了產品升級、成本下降、模式創新,生產經營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明年,圍繞加快數字化改造,將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聚焦重點行業,擴大“5G+工業互聯網”應用。二是開展大數據應用試點示範,着力激活數據潛能。三是深入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提升企業數字技術應用能力。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4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