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國公司何以入圍世界500強? 有啥“真本事”

  巨頭“比武”,500強榜單釋放哪些信號

  【經濟界面】 

  幾場秋雨過後,北京多了些涼爽。近日,多家公司的秋季校園招聘陸續開始了。在一些求職學子眼裏,世界500強的名頭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

  就在不久前,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佈,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建築、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京東、阿里巴巴、騰訊、聯想、小米等143家中國公司上榜。這些巨頭何以入圍世界500強?其到底有啥“真本事”?未來前景如何?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1.表現“亮眼”,在某些領域走到世界前列

  【數據】

  今年的500強榜單顯示,新上榜和重新上榜的中國公司有18家,包括中國船舶、新希望、濰柴動力、華潤置地等。入圍2021年世界500強的中國公司不僅在數量上優勢擴大,而且企業經營狀況在橫向對比中也有提升。

  今年上榜的互聯網企業共有7家,其中有4家來自中國,即京東、阿里巴巴、騰訊和小米,且排名較去年均有提升。

  為何榜單中我國互聯網巨頭數量最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我國網民基數大,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89億,這使得我國互聯網企業在規模擴張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營業收入自然也會高。我國實施提速降費政策,釋放了網民的潛在消費能力;同時,我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這些“紅利”為互聯網企業入圍世界500強打了很好的基礎。

  李勇堅認為,我國互聯網企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產業生態。比如,小米除了做手機外,還做智能家居等;京東不僅涉及電子商務,還有健康、物流等。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同樣如此。完善的產業生態能夠讓其保持較快增長。

  當然,從今年榜單來看,“亮眼”的不只是互聯網企業。

  “國家電網等一些上榜企業在專利持有量等方面,顯示出較強的實力。”李勇堅説,我國在特高壓輸電、高鐵等領域擁有很多先進技術、先進應用,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很多企業厚積薄發,在某些領域已經走到世界前列了。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秦海林告訴記者,自2019年我國上榜企業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上榜企業最多的國家後,我國入圍世界500強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企業經營水平持續提高,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2021年,我國上榜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利潤、銷售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均高於世界500強企業平均水平。

  “這與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具有相當大的關係。”秦海林説,去年疫情期間,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雖然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受到一定程度衝擊,但相對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潛力巨大的內需市場推動了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和市場主體穩定發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員盛朝迅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符合預期。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長較快,製造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加快恢復,網上零售和假日出行消費快速增長,就業、物價保持穩定,為企業恢復發展創造了良好經濟運行條件。

  “我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注重對中小企業幫扶紓困,激發各類企業主體活力,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盛朝迅説,我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增強民營企業家信心,拓展民營企業發展空間,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今年榜單的積極信號,既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生動寫照,也是我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好註腳。

  2.仍存短板,不能因產能大而“翹尾巴”

  【數據】

  據統計,在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領域,美國有19家相關公司進入今年榜單,而中國只有9家。同時,也有人認為,有的中國公司雖然上榜了,但競爭能力並不強,缺乏創新產品以及核心零部件和軟件。

  “雖然我國入圍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不少,但是創新能力真正能夠達到世界領先的企業還不多。在某些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和裝備等方面,我們還有較大差距。”李勇堅説,即使是在一些優勢領域,我國相關企業的產能很大,但一些關鍵零部件仍然要依賴進口。

  李勇堅稱,某些企業之所以能進入榜單,是因為其在某種程度上依託市場優勢或資本優勢而達到相關門檻,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不要以為一個企業市場佔有率高就很厲害,更不能因產能大而‘翹尾巴’,應該看到,我們在創新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多短板。”他説。

  “《財富》世界500強的主要評價標準是規模,但規模大並不代表競爭力強。”盛朝迅告訴記者,我國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都會開始多元化進程,有的立足本產業鏈縱向延伸,有的開展跨界經營,進入新領域,投資房地產、酒店等與主業無關的行業。這有助於促進企業規模化發展,降低單一領域市場風險,但也會造成創新不足,產業發展“不專、不精、不細”等問題,與國際領先企業相比存在差距。

  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記者在採訪調研中發現,一些企業正加速向創新型企業轉型,但仍面臨不少痛點和難點。

  “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難度較大。”盛朝迅説,當前,我國正處於從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向自主創新模式轉換的階段,原先可以通過技術合作或購買方式獲取的關鍵核心技術遭遇“斷供”,自主創新的學習成本和試錯成本明顯上升,導致技術創新難度增加。同時,我國人工智能、芯片設計製造、生物醫藥研發、大數據等領域人才嚴重匱乏,新上高技術項目過快過多,企業之間競爭更加激烈。國產“首台套”面臨着買方設置的各種市場門檻,創新型產品應用遭遇市場“卡脖子”。

  此外,秦海林分析稱,從榜單來看,我國建築、石化、有色金屬產業結構仍偏重。與世界級企業相比,我國一些企業仍存在產品服務附加值不高、社會責任履行不全面、國際視野不廣、國際規則制定參與能力不強、國際市場開拓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欠缺、防範國際市場風險能力較弱等問題。

  3.形成生態,創新不是“單打獨鬥”

  【案例】

  在北京一家互聯網企業上班的周先生最近正在考慮“跳槽”,他打算向京東、阿里巴巴投遞簡歷。“這兩家公司都有世界500強的光環,我希望能進入其中一家,親身感受一下那裏的工作氛圍和狀態,這將對我以後的發展、成長有很大幫助。當然,我也期待能漲點工資,賺更多錢。”周先生説。

  “我們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企業發展未來可期,至少還有三五家互聯網企業將能夠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李勇堅説,未來,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基本沒有了,互聯網企業要更多考慮創新、加強理論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服務實體經濟等。

  他表示,創新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要形成生態。要鼓勵互聯網企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其數據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等,提升廣大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率。同時,要建立合理的監管體系,引導互聯網企業合法合規經營。

  實際上,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其他行業,要想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必須苦練內功,同時也離不開穩定的發展環境及政策支持。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過程中,我國企業應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秦海林説,要鍛長板,穩固優勢產業;補短板,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積極參與到國際規則制定中,抓住全球產業鏈重新佈局的契機,拓寬國際視野,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秦海林表示,要鼓勵企業勇於探索創新,通過採取規劃指引、資金支持、試點示範等多種方式,鼓勵企業開展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與新市場開拓;通過加快公共平台建設、產學研對接、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等多種途徑,為企業創新提供支撐和服務;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障好企業的創新行為與創新成果。

  “要加快培育一大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的‘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一批專注於細分市場、技術或服務出色、市場佔有率高的‘單項冠軍’,形成鼓勵企業專業化發展的社會氛圍。”盛朝迅説,要鼓勵中小微企業以專業化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與大企業、龍頭骨幹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

  盛朝迅建議,提升創新能力,要建立完善創新投資激勵機制,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優化科研管理服務,支持科研人員集中精力攻克技術難關。要擴大緊缺新興領域招生規模,加大實訓力度,強化校企聯合培養,健全人才落户、居留簽證、税收優惠等政策保障。要完善“首台套”設備市場應用全生命週期支持機制,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為“首台套”提供應用場景,構建“首台套”、首批次產品大規模市場應用生態。

  (本報記者 劉坤)

  鏈接 

  #光明小調查#

  【#你心中的世界500強企業是啥樣#】

  不久前,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佈,143家中國公司上榜。你認為,入圍世界500強的企業應有怎樣的“水準”?

  部分網友評論:

  @外胚葉葉:500強企業應該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企業氛圍很活躍,能夠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成長空間。

  @提香栗子:企業不僅要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同時也要進行技術創新,要和員工一起成長,變得更好、更強!

  @x燒燒君x:500強我覺得還是要有核心技術,然後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如果員工福利好就更好了。

  @暖暖的堅果:500強企業必須懷抱技術至上、實業至上的雄心,不斷創造新的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持續造福社會、造福國家。

  (劉坤整理)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67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些中國公司何以入圍世界500強? 有啥“真本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