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示範區十週年 | 加快制定《關於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更多“從0到1”的重大原創成果湧現與應用

張江示範區十週年 | 加快制定《關於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更多“從0到1”的重大原創成果湧現與應用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張江示範區作為上海推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承載地,未來,上海將如何發揮示範區功能,持續發力?

市科委主任張全表示,着力提升創新策源功能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內容中之重,也是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承載的重要使命。未來,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上海系統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市科委將上海將繼續推進更好發揮張江示範區“一區22園”高質量發展,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結合“十四五”規劃的實施,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集聚高能級創新主體和高水平創新人才、以及優化創新生態和構建創新網絡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為主線,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一是全力塑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和任務佈局方向,全力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國家級平台和載體建設,,集聚和培育打造一批高能級的新型研發機構,持續,統籌推進重大任務承接佈局和實施;突破一批聚焦重點領域加大力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要深入實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領域“上海方案”,同時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技術體系的源頭,也是突破核心技術問題的根源所在。上海我們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制定《關於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重點支持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以及,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量子科技、變革性新材料、生命調控科學等領域基礎研究,推進中把握好“戰略導向”與“自由探索”相結合,並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營造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環境,推動更多“從0到1”的重大原創成果湧現與應用。

三是加快創新人才集聚和培育。要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形成更加開放的外國人才政策和服務體系,解決好高層次人才的工作之需和生活之憂努力打造世界一流領軍人才隊伍;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力度,完善科技人才計劃體系,強化人才培育與重大創新項目、創新基地之間的耦合機制;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氛圍和環境,讓創新人才和團隊在上海能夠名利雙收。

四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結合落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條例,推進科改“25條”細化落實和升級,完善健全科技獎勵、科技計劃、科技人才評價、科研誠信與科技監督等“政策鏈”與“工具箱”;通過試點““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探索科研任務和項目組織實施的新模式,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創造活力和其研發過程的動力。

五是拓展主動融入國際國內國際科技合作網絡。要按照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的部署,鞏固拓展國際科技合作的網絡,更好的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的科技創新合作,發起和參與等一批國際大科學計劃與大科學工程,圍繞公共衞生和疫情防控科技攻關、碳達峯碳中和等方面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同時,要深入推進落實《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深化國內科技合作,健全共享合作機制,提升科技供給質量和水平,推動優質科技資源和科技成果普惠共享;做強國際科技合作平台和載體,發起或深度參與“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等一批國際大科學計劃與工程,協調推進與不同類型國家間的科技合作、交流與對話,務實推進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衞生領域國際科技合作,打開國際科技合作新局面。

作者:許琦敏 

編輯:沈湫莎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5 字。

轉載請註明: 張江示範區十週年 | 加快制定《關於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更多“從0到1”的重大原創成果湧現與應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