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頭版評論:不鬆不緊 貨幣調控保持穩健
本報記者 張勤峯
春節後首個交易日,在資金市場看似偏緊的氛圍之中,仍不難發現貨幣政策操作穩健的一面——2月“麻辣粉”(中期借貸便利,MLF)完成等量續做,銀行間市場7天期債券回購利率DR007開盤價迴歸正常水平。分析人士指出,長假後資金面波動與央行回籠資金符合季節性規律,當前貨幣政策操作帶有鮮明的中性色彩,以保持流動性不溢不缺,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在中長期視角下,貨幣政策已難回寬鬆狀態,需關注未來政策操作因基本面改善而繼續調整的可能性。
2月18日,市場資金面再現收緊跡象,貨幣市場利率多數走高,隔夜利率上行幅度較大,銀行間市場隔夜債券回購利率DR001全天漲超50基點至2.35%一線。當日,2月“麻辣粉”如期上桌,2000億元交易量正好覆蓋到期回籠量,但央行同時開展的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交易遠不及2800億元的到期規模,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單日淨回籠資金2600億元,規模創近兩個月之最。資金面收緊與央行“抽水”似乎都傳遞出政策收緊的信號,但結合往年經驗判斷,這些其實是季節性正常現象。
一方面,節假日後資金面出現短時收緊的情況並不鮮見。2020年春節、國慶以及2019年元旦假期後首個交易日,都出現資金面短時收緊的現象。這主要是源於節假日特別是長假過後,不少機構面臨集中償還前期借入的跨節資金的問題,一般在一兩個交易日後即可恢復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2月18日,市場上隔夜回購利率明顯上行,其他期限利率上漲則相對温和,更具代表性的DR007僅上漲2基點,DR001與DR007大幅度倒掛,在印證隔夜資金偏緊的同時,也表明市場普遍預期資金價格上漲屬於短期現象。
另一方面,春節後央行回籠流動性的做法也符合季節性規律。以往,伴隨着春節前後銀行現金投放與回籠,央行相應地會在節前補充銀行體系流動性,節後則轉為實施淨回籠。今年提倡就地過年,顯著減少了人員流動,給現金投放回籠造成深刻影響,但影響的主要是數量而非方向,春節後現金逐步迴流銀行體系的規律仍然成立。央行回收前期投放的部分流動性,可避免春節後資金面過於寬鬆。
鑑於此,不宜簡單地將2月18日資金面正常波動及央行例行操作與貨幣政策收緊聯繫起來。事實上,在資金市場看似偏緊的氛圍之中,仍不難發現政策操作穩健的一面。
一是央行選擇了等量續做2月到期MLF,彰顯貨幣政策操作的中性姿態。一般認為,MLF操作相比期限較短的逆回購操作而言,隱含的政策信號更具指向性。比如,2020年4月至7月央行連續縮量續做到期MLF,8月至12月轉而連續超量續做到期MLF,恰恰對應着市場利率中樞回升與回落的兩個階段,較好地反映了貨幣政策操作的微妙變化。2021年前兩個月,MLF操作量與到期量基本相當,或表明在前期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影響逐漸消退之後,貨幣政策操作重回不鬆不緊的中性狀態。
二是DR007開盤價回到正常水平,以及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繼續保持穩定,證偽了近期關於央行引導利率上行的猜測。春節前,DR007開盤價一度出現變化,且高於2.2%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一度引起了市場人士對政策利率上調的猜測。近兩個交易日,DR007開盤價回到2.2%,表明前期變化主要是跨節因素引起的臨時性波動,政策利率並未有調整跡象。
總之,當前貨幣政策操作的中性色彩比較鮮明。預計春節後一段時間,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將維持縮量對沖格局,資金面保持不鬆不緊,貨幣市場利率繼續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波動。
從更長時期來看,則需關注全球經濟與通脹變化對宏觀政策的潛在影響。當前海外通脹預期不斷升温,雖然有供需錯位因素的影響,但其本質上反映的是經濟復甦邏輯。隨着全球範圍內疫苗接種持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有望逐漸減弱。倘若全球經濟步入共振復甦階段,宏觀政策則有可能迎來進一步調整。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