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鑫聞|“碳中和”概念成最強風口,酶製劑或成其焦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濟南報道
“碳中和”無疑是近期最火熱的話題之一,而在A股市場上,“碳中和”概念也是當前最強風口。哪怕在A股連日跌跌不休的狀態下,相關概念股也依然堅挺。次新股南網能源成為年內第一隻10倍股;順博合金在10個交易日內摘得9個漲停板,就連養豬大户温氏股份也跟着“躺賺”。那麼,面對已經高起的股價,碳中和領域還有哪些機會可以挖掘?又有哪些公司是被遺忘的角落?
牛打嗝放屁也能產生碳排放?
所謂“碳中和”或“淨零碳排放”的原理是指能源消費(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的碳排放等於植樹或新技術(例如碳捕獲和儲存(CCS))減少的碳排放量。
也就是説,“碳中和”並不僅是簡單通過控制碳排放實現的,而是要求企業或個人通過實現總量控制,達到進出平衡,產生最終相對“零排放”的結果。實現這種結果不僅有產能收縮這一種渠道,還可以通過工藝改進,二氧化碳回收,植樹造林等多重方式進行,並不是供給端的“一刀切”。
然而,由於在如今科學家的討論中,現有碳減排措施不是起效太慢(例如植樹造林),就是難以商用(例如CCS)。因此而提出了淨零碳排放理念,其更為簡易的解釋就是假設能源消費的碳排放量接近零。
就目前來看,想要實現“碳中和”和“淨零碳排放”,其主要着力點無非聚焦在了工業和農業這兩大傳統產業的技術革新上。
農業作為人類最古老也是最傳統的產業,其對全球氣候環境的影響廣泛而深刻。而農業生產與氣候變化和温室氣體排放密切相關。
據悉,農業生產是温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的農業碳排放增加了14%。而從生命週期的角度,農業部門產生的碳排放貫穿於從種養業生產、到能源和投入品使用、以及廢棄物處理全過程中。其中,畜牧業和漁業碳排放佔比最高,佔農業温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1%。牲畜,特別是反芻動物(如牛),會在正常消化過程中(稱為“腸發酵”)產生甲烷,此類排放佔農業部門温室氣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此外,畜禽糞便處理過程產生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也是另一個重要部分。比爾·蓋茨在其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中指出,農林畜牧業產生了全球近20%的碳排放,其中原因是產生大量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而甲烷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牛打嗝放屁而形成的,一氧化二氮則是因為豬拉屎和使用化肥而形成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為牛打嗝產生的温室氣體相當於20億噸二氧化碳,約相當於中國全年排碳的20%。
“碳中和”被遺忘的角落——酶製劑
不難看出,農業當中的農、林、牧、漁等行業在碳中和方面均可有的放矢。那麼,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哪些標的還具有“碳足跡”呢?
如上述所説,植樹造林似乎是公認的良策。研報數據顯示,如果2060年實現碳中和,意味着中國的森林生長量一年要達到10億立方米,比現在多一倍以上。然而,主業為植樹造林的上市公司少之又少。
在農業技術不斷更新迭代的今天,一些傳統農業公司日益推進並不斷壯大的酶製劑產業和酶工程研究,看起來更像是農林漁牧碳中和戰略的答案。
那麼,酶在碳中和過程當中起到何等作用?
對人們來説,酶並不陌生。它是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蛋白質、RNA或其複合體,屬於生物催化劑。沒有酶的參與,新陳代謝只能以極其緩慢的速度進行,生命活動根本無法維持。與一般化學催化劑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催化率高、專一性強和作用條件温和等顯著特點,酶的催化效率比一般的化學催化劑高107-1013倍,這就是生物體內許多化學反應非常容易進行的原因之一。
在酶的應用方面,酶製劑顯然更為廣泛。它是酶經過提純、加工後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製品,主要用於催化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化學反應,具有催化效率高、高度專一性、作用條件温和、降低能耗、減少化學污染等特點。利用生物技術研發和工業化生產的各類酶製劑,其應用領域遍佈食品、紡織、飼料、造紙、醫藥以及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
從行業來看,酶製劑不但在生物質能源等新興領域發揮作用,並且有助於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和節能減排,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酶製劑產業已經成為生物技術領域的前衞產業和21世紀最有希望的新興產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酶製劑正被越來越多地用於碳中和過程裏CO2的資源化利用。應用生物催化技術可以將CO2在温和條件下轉化為無機物或有機物,且選擇性高、反應過程綠色,具有潛在的發展前景。例如,利用甲酸、甲醛和甲醇脱氫酶催化轉化CO2產甲醇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環境友好型潔淨能源生產過程,不僅滿足新型碳資源開發要求,從根本上解決CO2排放問題,還能迴歸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資源綠色生態和人工碳循環新系統。
與此同時,飼用酶製劑已被公認為目前唯一能同時有效解決農業養殖領域中飼料安全、飼料原料缺乏和養殖污染等三大問題的新型飼料添加劑。飼用酶製劑能有力推動我國養殖業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方向發展,並且符合與推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等現代社會發展趨勢,有國家有利的政策支持,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前,我國酶製劑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2018年我國酶製劑產量達146萬噸,2008-2018平均年複合增長率為9.03%。2008-2017年我國酶製劑出口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國內酶製劑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逐步增強。隨着國內酶製劑的研發水平和發酵工藝不斷提高,生產成本持續降低,飼用酶製劑不但完成進口替代,佔領了大部分國內飼用酶製劑市場份額,而且成為少數幾個出口創匯的飼料添加劑品種之一。而食品酶、工業洗滌酶等高端領域目前以國外品牌為主,仍有很大的進口替代市場。
國內酶製劑行業的“滄海遺珠”
公司方面,國內酶製劑行業頭部近年來湧現出了溢多利、蔚藍生物等優秀代表。其中,蔚藍生物作為在酶製劑、微生態製劑領域的研發強勢企業,前瞻性佈局了抗生素替代產品的研發,構建了系統化的抗生素替代方案,形成了以VLAND-PCP(基於飼料酶應用大數據系統的精準定製平台)精準定製酶、葡萄糖氧化酶、黴菌毒素降解酶、溶菌酶等酶製劑,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為核心的多元化替抗產品解決方案,並且形成了鏈接飼料端、養殖端、食品端的綜合服務體系,預計未來公司的飼料酶業務收入將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生產的微生態製劑主要包括禽畜微生態、植物微生態、水產微生態、食品微生態,其中禽畜、植物、水產微生態統一受農業農村部管理,食品微生態受食藥監局管理,公司的酶製劑和微生態製劑在傳統行業的應用可以實現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新結構和生產新方式。
業績方面,作為酶製劑行業龍頭,溢多利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0年全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30.51%。作為國內最大的飼用酶製劑供應商之一,溢多利向來注重研發及產品更新,坐擁基因工程技術、酶工程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創新型核心技術,為自身高速成長與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司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開拓反芻動物飼料添加劑、水產飼料酶的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同時升級現有產品提高生產效率。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蔚藍生物實現營收6.93億元,同比增長12.27%;實現淨利潤7306萬元,同比增長52.79%;其中,扣除非淨利潤為6156萬元,同比增長近一倍。
此外,蔚藍生物近期公開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酶製劑、微生態領域的研發投入,加強產品宣傳和市場推廣力度,同時穩步推進動物用生物製品生產基地項目,擴大生產規模,豐富公司的產品結構,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此外,記者整理資料發現,自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僅兩個月時間,蔚藍生物及公司子公司青島蔚藍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等累計收到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合計1269.94萬元,佔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16.33%。這其中,多數用於海洋經濟創新發展項目、低成本乳酸、丙交酯和聚乳酸製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研究以及企業研究開發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