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峯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提出六大重點任務、兩個重大行動以及若干政策保障。
《方案》明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於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十五五”期間,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徵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峯。
《方案》提出六大重點任務,包括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深入推進節能降碳、積極推行綠色製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加快工業綠色低碳技術變革。
同時,《方案》明確,開展兩個重大行動。一是重點行業達峯行動,聚焦重點行業,降低碳排放強度,控制碳排放量;二是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提升行動,發揮綠色低碳產品裝備在碳達峯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撐作用。
《方案》發佈後,截至8月1日收盤,電池板塊漲4.19%、能源金屬板塊漲3.51%。電池板塊中,寧德時代上漲5.17%,報收534.92元;南都電源上漲20.02%。能源金屬板塊中,華友鈷業漲9.06%,贛鋒鋰業漲3.47%。
六大重點任務
助力工業領域節能降碳
《方案》提出,要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構建有利於碳減排的產業佈局,推進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產業有序轉移和承接。科學確定東中西部產業定位,引導有色金屬等行業產能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資源環境可承載地區有序轉移。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低碳轉型效果明顯的先進製造業集羣。
《方案》要求,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優化重點行業產能規模,嚴格落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強化能源、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紡織、造紙等行業耦合發展,推動產業循環鏈接。
深入推進節能降碳方面,《方案》指出,要調整優化用能結構,推動工業用能電氣化,加快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有序推進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煤炭減量替代,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合理引導工業用氣和化工原料用氣增長。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光伏+儲能”等自備電廠、自備電源建設。
推動工業用能電氣化,在鑄造、玻璃、陶瓷等重點行業推廣電鍋爐、電窯爐、電加熱等技術,開展高温熱泵、大功率電熱儲能鍋爐等電能替代,重點對工業生產過程1000°C以下中低温熱源進行電氣化改造。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重點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特大功率高壓變頻變壓器等新型節能設備。
同時,《方案》提出,積極推行綠色製造。支持汽車、機械、電子、紡織、通信等行業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於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處理的全過程,加快推進構建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推動供應鏈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
《方案》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充分發揮節約資源和降碳的協同作用,通過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降低工業領域碳排放。加快增材製造、柔性成型、特種材料、無損檢測等關鍵再製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面向交通、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機電設備維護升級需要,培育50家再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實施智能升級改造。
加快工業綠色低碳技術變革方面,《方案》提出,推進重大低碳技術、工藝、裝備創新突破和改造應用,以技術工藝革新、生產流程再造促進工業減碳去碳。佈局“減碳去碳”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低碳顛覆性技術研究,突破推廣一批高效儲能、能源電子、氫能、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條件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以水泥、鋼鐵、石化化工、電解鋁等行業為重點,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製造等關鍵技術,推進生產製造工藝革新和設備改造,減少工業過程温室氣體排放。
《方案》明確,要主動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利用大數據、5G、工業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對工藝流程和設備進行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在汽車、機械、電子、船舶、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業打造數字化協同的綠色供應鏈。在家電、紡織、食品等行業發揮信息技術在個性化定製、柔性生產、產品溯源等方面優勢,推行全生命週期管理。
鼓勵電信企業、信息服務企業和工業企業加強合作,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統籌共享低碳信息基礎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源,為生產流程再造、跨行業耦合、跨區域協同、跨領域配給等提供數據支撐。
提升綠色低碳產品供給
推廣萬種綠色低碳產品
《方案》提出,開展重點行業達峯行動,制定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研究消費品、裝備製造、電子等行業低碳發展路線圖,分業施策、持續推進,降低碳排放強度,控制碳排放量。
同時,《方案》要求,實施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提升行動,發揮綠色低碳產品裝備在碳達峯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撐作用。
一是構建綠色低碳產品開發推廣機制,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發佈綠色低碳產品名單,推行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制度。到2025年,創建一批生態(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制修訂300項左右綠色低碳產品評價相關標準,開發推廣萬種綠色低碳產品。
二是加大能源生產領域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推動光伏、新型儲能、重點終端應用、關鍵信息技術產品協同創新。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並開展試點示範,加快基礎材料、關鍵設備升級。同時,持續推動陸上風電機組穩步發展,加快海上風電機組研製,開展高空風電機組預研,完善風電裝備產業鏈。
三是加強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開展電動重卡、氫燃料汽車研發及示範應用。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乘用車和商用車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分別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
四是加大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開展綠色建材試點城市創建和綠色建材下鄉行動,推動優先選用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的產品。推廣高效節能的空調、照明器具、電梯等用能設備,擴大太陽能熱水器、分佈式光伏、空氣熱泵等清潔能源設備在建築領域的應用。
利用綠色信貸加快製造業綠色低碳改造
《方案》明確,發展綠色金融,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研究制定轉型金融標準,將符合條件的綠色低碳項目納入支持範圍。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台作用,支持金融資源精準對接企業融資需求。完善綠色金融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擴大綠色信貸投放。
同時,建立工業綠色發展指導目錄和項目庫。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利用綠色信貸加快製造業綠色低碳改造,在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輕工、紡織、機械、汽車、船舶、電子等行業支持一批低碳技改項目。審慎穩妥推動在綠色工業園區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引導氣候投融資試點地方加強對工業領域碳達峯的金融支持。
《方案》指出,構建有利於綠色低碳發展的法律體系,統籌推動制修訂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出台工業節能監察管理辦法、機電產品再製造管理辦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完善工業領域碳達峯相關配套制度。
《方案》還要求,完善市場機制,健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套制度,逐步擴大行業覆蓋範圍,統籌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電力交易等市場建設。科學制定工業企業碳排放配額。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打通綠電認購、交易、使用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