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葛蘭的重倉股藥明康德大跌近8%,CXO概念何時止跌?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財經

今日(2月10日),CXO概念股再度集體重挫。凱萊英、博騰股份、泰格醫藥、美迪西等均大跌。

其中,“醫藥女神”葛蘭的重倉股藥明康德大跌近8%。近3個交易日累計跌超15%,較去年7月份的最高點腰斬。

今日龍虎榜數據顯示,滬股通買入8.39億元並賣出6.33億元,三機構合計買入6.71億元,四機構合計賣出22.96億元。

與此同時,葛蘭的基金也出現了大幅回撤,基民遍體鱗傷。那麼本次大跌是錯殺還是估值迴歸?

受美國“未經核實名單”波及

消息面上,半導體領域的“卡脖子”事件,在生物醫藥行業再一次上演。

近期,美國商務部將33家中國實體納入“未經核實名單(UVL)”,對相關企業從美國進口商品實施新的限制。要求美國企業向這些中國實體出口、再出口或轉移受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管轄的物項時,必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出口許可。中國實體也需提交聲明,同意接受美國商務部的核查。

而在這份UVL名單中,中國生物藥CXO巨頭藥明生物的兩家子公司藥明生物(無錫)和藥明生物(上海)均在列。

隨後,藥明生物回應稱,這個清單(未經核實名單)與“實體清單”和“黑名單”不同,會涉及到一些進口一次性反應器的控制器和中空纖維過濾器。綜合來看,UVL對於公司業務沒有實質性影響。

公司還回應稱,本次列入未經核實名單是因為沒有完成必要的核實程序,公司正積極採取臨時措施,要求將該等子公司從名單中移除。

儘管作了澄清,但投資者還是存在普遍擔憂。近幾個交易日,受上述消息的影響,CXO概念股全線下跌。那麼市場究竟在擔心什麼?

CXO生意或被衝擊

公開資料顯示,CXO是醫藥委託研發和生產組織的獨特的統一稱號,特指藥品從研發、臨牀試驗、生產到上市過程中的一系列的外包活動。

根據藥品生命週期的階段,CXO主要分為CRO、CMO、CDMO和CSO等。而以藥明康德、藥明生物為代表的的“藥明系”公司正是CXO行業的龍頭公司。

中國的CXO企業在過去十幾年間抓住了全球研發體系的變局,即新藥研發創新以過去跨國公司主導演變為小型生物科技類公司主導的變局。從國家政策到國內企業近年來的創新與積累,都使得國內的創新產藥產業鏈長期維持在高景氣度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賣水人"的CXO機構賺的都是歐美等國際製藥巨頭的錢,大部分收入其實都來自國外。

數據顯示,2020年,康龍化成海外營收佔比86%,藥明康德佔比74.7%,藥明生物佔比56.1%。另外,九洲藥業、博騰股份、藥石科技均佔70%左右。

大和證券去年12月16日曾發表報告表示,藥明生物於去年上半年旗下49.7%收入來自北美地區,該地區主要貢獻地來自美國,若公司一旦被美國納入制裁實體清單,料影響或難以控制。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被“卡脖子”,可能對CXO模式產生長遠影響。

市場擔憂一直在

事實上,CXO作為近幾年醫藥行業裏面景氣度最高的細分領域,藥明康德、藥明生物也被稱為是醫藥界的“富士康”。但隨着政策介入、集採力度加強,市場對其擔憂不斷增加。

早在去年的12月15日,就有傳聞稱“美國商務部擬將20多家中國企業納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一些生物技術企業”。受此消息影響,12月16日A股和港股生物醫藥股集體跳水,其中CXO板塊更是率先“崩盤”。

雖然隨後證實清單之中並沒有CXO企業,但自此以後CXO板塊一直處於調整狀態。

而此次美國商務部的“未經核實名單”,雖只提及了藥明生物的兩家子公司,且對藥明生物的業務影響較小。不過,投資者還是存在普遍擔憂。

一些投資者認為,本次美國商務部將藥明生物的兩家子公司藥明生物和藥明生物列入“未經核實名單”,或是打壓中國CXO生物醫藥公司的開始,類似於對半導體行業的打壓。

由於我國CXO企業在全球醫藥研發服務外包中優勢日趨顯著,一直有聲音認為美國將對中國CXO企業進行打擊,市場對CXO板塊的擔憂一直存在。因此當此次美國商務部的“未經核實名單”一經公佈,便引起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估值較高

話説回來,CXO集體暴跌,最核心的底層邏輯還是此前估值過高。中國 CXO 企業中普遍在 70X-150X 的估值區間,顯著高於海外資本市場。

截至目前,藥明康德滾動市盈率遠超60倍。雖然藥明康德有着“醫藥界的華為”的稱號,但其去年二三季度已經出現連續的盈利下滑。

藥明康德預計,2021年全年營收228億元以上,增長在38%左右;預計歸母淨利將達到50元左右,同比增幅接近70%;扣非後歸母淨利同比增幅變化不大。

2021年前三季度,藥明康德營收165.21億,同比增39.84%;歸母淨利35.62億,同比增50.41%。以此計算,去年四季度藥明康德營收在63億元左右,歸母淨利在14億左右。這意味着,藥明康德在連續兩個季度利潤下滑後,單季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2021年上半年,藥明生物經調整歸母淨利達到17.69億,同比增幅達到163%。這意味着,藥明生物在去年下半年的盈利能力明顯低於上半年。

值得一提的是,葛蘭一直偏愛藥明康德,長期將其作為第一大重倉股,在去年四季度還大幅加倉。截至去年末,葛蘭管理的4只基金合計持有藥明康德8131.16萬股。

而對於近期市場醫藥股大跌,多數機構表示仍然看好。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行業風頭正勁,服務中國醫藥的“藥學+臨牀”綜合型CRO新勢力崛起。正在崛起的中國中小型製藥企業新勢力,促進中國外包市場加速擴容,隨着MAH制度、一致性評價和藥品“集採”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政府本意是希望驅動本土化醫藥研發產業鏈資源的深度整合,因此催生了一批以服務中國醫藥為核心目標的“藥學+臨牀”綜合型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