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年賺17億!核酸檢測賽道,又跑出一個IPO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財經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老高

當疫情防控日益常態化,資本市場的核酸檢測板塊也在持續擴容。

 

投資家網獲悉,雲康集團通過港交所聆訊,計劃在香港主板上市,招銀國際和浦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值得一提的是,雲康集團早在2021年2月就曾遞表港交所,結果無疾而終。7個月後,公司二度遞表,又是鎩羽而歸。直到今年4月份三度遞表,才終於通過港交所聆訊。

 

過去兩年,雲康集團發力核酸檢測服務,充分享受了疫情紅利,在2020年成功扭虧為盈,並在2021年大賺17億,成為國內新冠核酸檢測賽道的一匹黑馬。

 

在亮眼的數據背後,是雲康集團過度依賴新冠核酸檢測服務的事實。眼下,雲康集團開始謀求業務轉型,公司能否在新冠核酸檢測之外再開闢一條盈利道路,仍需經過市場的重重考驗。

 

 

 

雲康集團的前身雲康產業,由達安基因與高新陽光於2008年註冊成立,早期主要從事臨牀基因檢測服務,後來通過資產重組成為全新的雲康集團。

 

發展至今,雲康集團已成為一家全面的醫學運營服務商,旗下擁有6家連鎖的獨立醫學實驗室,主要為醫療機構提供全套的診斷檢測服務。

 

中國的醫學運營服務主要與向醫療機構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有關,可分為診斷外包服務及為共建醫療機構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

 

在實踐中,診斷檢測可用於識別個人的醫療問題,輔助確診病情、疾病或病症的醫療檢測或檢查。診斷檢測已被廣泛應用於醫學治療,成為醫生確定病情制定治療計劃的基礎。

 

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醫療機構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專業知識去自行進行診斷檢測,所以大多會選擇與醫療服務提供商合作來降低成本,提高運作效率。

 

目前,雲康集團主要在中國內地市場給醫療機構提供全套的診斷檢測服務,包括病理、感染病(包括新冠核酸檢測)、遺傳病和常規診斷檢測等主要醫學專科。

 

按服務組合不同劃分,雲康集團擁有三大產品組合,分別為診斷外包服務、為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以及為非醫療機構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

 

其中,診斷外包服務是雲康集團的核心業務,收入貢獻超六成。診斷外包服務主要包括感染病診斷檢測、COVID-19檢測、病理檢測、遺傳病診斷檢測、常規診斷檢測等。

 

上面提到的COVID-19,是世界衞生組織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簡稱,而COVID-19檢測就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新冠核酸檢測。

 

這兩年,疫情防控呈現常態化趨勢,新冠核酸檢測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本文的主角雲康集團,就是靠新冠核酸檢測服務脱穎而出的。

 

 

回顧發現,遺傳病診斷服務曾是雲康集團的核心業務。

 

招股書顯示,2018年和2019年,遺傳病診斷檢測服務是雲康集團的第一大收入來源,但當時公司入不敷出,業績層面處於虧損狀態。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感染病診斷檢測的物資和需求隨之爆發,尤其是對新冠核酸檢測的需求量大增。

 

在此背景下,雲康集團迅速調整業務方向,將重心轉移到新冠核酸檢測方面,公司的診斷外包服務需求激增,規模經濟帶來毛利率的提升。

 

2018年至2021年,雲康集團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40.3%、44.1%、54.6%和53.0%其中,為醫聯體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的毛利率分別為42.5%、49.3%、51.9%和52.8%,為非醫療機構提供的診斷檢測服務的毛利率分別為48.4%、44.0%、66.0%和67.3%。

 

受益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醫療行業帶來的轉折,雲康集團也趁機搭上了“快班車”,以新冠核酸檢測為主的診斷外包服務逐漸取代遺傳病診斷服務,帶領公司走出虧損困境。



這直接體現在公司業績上,2018年至2021年,雲康集團的總收入分別為5.96億元、6.78億元、12.00億元和16.97億元,2019至2021年的複合增長率為58.22%。

 

報告期內雲康集團的淨利潤分別為-6151.5萬元、-2115.7萬元、2.76億元和3.85億元,公司業績在2020年扭虧為盈。

 

這主要得益於雲康集團自2020年1月起開始提供核酸檢測服務。2020年和2021年,核酸檢測分別貢獻5.47億元、9.86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5.6%、58.1%,獨攬“半壁江山”。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報告期內,雲康集團來自遺傳病診斷檢測的收入分別為2.36億元、2.45億元、1.87億元和1.85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9.5%、36.2%、15.7%和10.9%,對應的佔比由此前的四成下降至一成,呈現逐年下滑趨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中國診斷外包服務市場將由2020年的284.94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420.4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1%,中國診斷外包市場仍有提升空間。

 

2020年,中國的診斷外包服務市場有超過800名市場參與者,按收益計,雲康集團的市場份額為3.0%,是該市場的第五大提供商。

 

此外,在中國為共建醫療機構提供診斷檢測服務的供應商中,雲康集團2020年的市場份額為12.5%,是該市場的第二大提供商。

 

由此可見,凡事都有兩面性,疫情這隻“黑天鵝”也不例外。一方面,疫情對餐飲、旅遊、航空等行業造成致命打擊;另一方面,疫情也讓生鮮電商、醫療器械等行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客觀來説,疫情催生的新冠核酸檢測服務拯救了雲康集團,不僅讓公司業績扭虧為盈,還讓公司在一眾醫療企業中脱穎而出,成為新冠核酸檢測賽道的一匹黑馬,直至衝擊港股IPO。

 

 

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具體到雲康集團身上,新冠核酸檢測助力公司來到資本市場的大門口,但公司能否順利邁過這道門檻,並且在資本市場繼續大放異彩,仍然面臨不少的考驗。

 

從大環境來看,雖然目前全國疫情相對穩定,但對於核酸檢測的需求不會受到大幅影響,未來新冠核酸檢測或將深入大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究其原因:一是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從之前的貝塔毒株到後來的奧密克戎毒株以及混合毒株,變異後的病毒傳染性增強,接種疫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持續的核酸檢測是防疫的基礎措施。

 

二是我國實行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一旦發現陽性病例或者密接人員甚至次密接,就可能針對該人員所處區域展開全面的核酸檢測篩查,這就意味着核酸檢測需求持續且穩定。

 

不過,當新冠核酸檢測呈現常態化特徵,在市場需求穩定的情況下,做一次核酸檢測的費用卻發生“斷崖式下跌”。

 

回憶2020年初,當時疫情剛剛發生,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快速傳播,當時做一次核酸自費要200元,之後核酸檢測價格持續下降,從200元降至100元,再到後來的兩位數。

 

進入2022年以來,新冠核酸檢測的價格仍在不斷下降。近日,河北、河南、北京等全國多地再次下調核酸檢測的價格,河北當地混合檢測的最低價格已降至3.4元。



牽一髮而動全身,伴隨產業鏈下游的核酸檢測價格不斷創新低,位於上游的核酸檢測試劑生產廠商,以及位於中游的為醫療機構等提供診外包服務的雲康集團等,利潤空間不斷收窄。

 

換句話説,就是全國範圍內新冠核酸檢測的需求持續存在,但做核酸檢測的價格卻驟降近200倍,全產業鏈上各廠商“躺着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雲康集團現在的亮麗業績,過度依賴新冠核酸檢測。隨着疫情逐漸趨於平穩以及及核酸檢測價格的探底,雲康集團或將再次迴歸虧損,這真是“成也核酸,敗也核酸”。

 

值得注意的是,雲康集團與達安基因關係匪淺,達安基因不僅是雲康集團的原始股東之一,還是雲康集團最大的供應商。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雲康集團從達安基因的採購額分別為0.8億元、0.5億元、0.8億元和2.3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採購額的15.4%、9.9%、11.7%及22.1%

 

這裏補充説明一下,達安基因是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生物醫學公司,主要從事臨牀檢測試劑及儀器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以及全國連鎖獨立醫療實驗室在中國的臨牀檢測服務。

 

目前,在我國第三方醫療診斷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以金域醫學、迪安診斷、艾迪康、達安基因為主的四大龍頭。

 

而從雲康集團與達安基因的關係來看,雲康集團在原材料方面很依賴達安基因,公司的業務獨立性以及持續盈利能力都值得推敲。或因如此,雲康集團開始謀求轉型。

 

雲康集團計劃將本次IPO募得資金用於未來四年擴大並深化公司醫聯體網絡;將於未來三年內分配用於升級並提升公司醫學運營服務提供商的營運能力;用於擴大公司的診斷能力及豐富公司的診斷檢測組合,於未來三年重點發展關鍵技術的能力;用於尋找潛在投資及收購機會;用於招聘及培訓人才等。

 

毫無疑問,新冠疫情加速了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為全行業帶來了增長紅利。但進入後疫情時代,如何平衡好多業務產品和轉型發展之間的關係,是雲康集團不得不面對的更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