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43家公司掛牌上市 合計募資超千億元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財經

  記者 孟 珂

  在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下,深交所2020年6月22日受理第一家公司IPO申請,至今已滿一週年。據梳理,截至6月22日,創業板註冊制下共受理618家公司IPO,其中143家公司已掛牌上市,首發實際募集資金1168.34億元,總市值達到1.8萬億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板註冊制試點運行情況整體良好,一年時間裏,創業板發行質量有保障,助力更多中小企業實現上市融資,得到了市場充分認可。

  創業板IPO受理常態化推進

  深交所網站信息顯示,截至6月22日記者發稿前,創業板註冊制下共受理618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目前處於受理階段的37家,已詢問184家,上市委會議通過33家,提交註冊71家,註冊生效171家,終止註冊2家,中止30家,審核不通過6家,撤回84家。

  市場人士認為,一年來,創業板不斷升級基礎制度,優化操作流程。例如,深交所開發了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業務系統,對發行上市的審核標準、審核進程、合規要求等全面公開,實行電子化、規範化、智能化的審核方式。

  “註冊制以市場化選擇方式引導資金流向優質企業,上市公司質量‘關口’前移,有效促進實體經濟向好發展和轉型升級,同時加速投資迴歸業績本源,激活了市場發展的活水。”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提升了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但並不意味着沒有門檻。《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深交所披露的“審核不通過的情況”注意到,實際控制人和公司合規性是監管部門所審核的重要因素。上述審核不通過的企業中,有2家企業“落榜”與實際控制人的穩定性或認定理由充分性不足有關。

  例如2月2日,燦星文化收到深交所發佈的終止審核通知中顯示,發行人在拆除紅籌架構後,股權架構設計複雜,認定實際控制人的理由不充分、披露不完整,不符合相關規定。此外,速達股份也因實際控制人問題被問詢,最終止步於審核流程。

  與科創板形成良性錯位競爭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6月22日,註冊制下創業板共有143家上市公司,首發實際募集資金達1168.34億元,總市值達到1.8萬億元。

  從行業分佈來看,上述143家公司中,機械設備、電子和化工行業數量佔比較多,分別有23家、16家和14家,首發募資金額分別為127.86億元、145.77億元和107.8億元。

  陳靂認為,從屬性上來看,當前科創板明確定位於支持“硬科技”,破解“卡脖子”等問題。因此,當前科創板公司主要以芯片半導體企業和生物醫藥企業為主;而創業板則主要是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行業範圍相對更寬。

  陳夢潔表示,與科創板強調科創屬性有一定區別,創業板的定位為服務“三創四新”。根據相關規定,符合創業板定位的企業應屬於契合“三創四新”的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創業板強調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創業板的定位與科創板形成良性錯位發展,比如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這兩類公司不屬於科創板定位服務範圍,更適宜申報創業板。”陳夢潔表示。

  談及未來創業板註冊制還有哪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陳靂認為,一方面是繼續完善退市機制,暢通好“入口”和“出口”,為市場騰挪出更多資源,實現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格局;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在穩步推進註冊制背景下,投資者對於公司的判斷更取決於信息披露的質量,披露不完全、披露虛假信息都將導致不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不利於維護市場公平環境。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