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含財率”成為衡量券商投資價值重要指標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財經

  各家證券公司年度策略會正在密集召開。被稱為“牛市旗手”的券商股2022年將何去何從,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不過,從今年券商股的表現來看,投資者的持股體驗並不“舒適”。

  截至11月26日收盤,A股券商股年內平均跌幅為17.98%。從業績表現來看,前三季度,140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63.57億元,實現淨利潤1439.79億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數的情況下,依舊實現同比增長7%、8.51%。如何看待券商股業績與股價背離,以及能否扭轉這一局面,備受關注。

  今年下半年,券商板塊成交量持續火熱,大財富管理業務較強的券商走出較強的獨立行情。參考各家券商給出的2022年行業投資策略,不難發現,財富管理成為機構普遍推薦的投資主線。目前,券商已經將財富管理業務上升到戰略層面,業內開始流行用“含財率”來標識券商的財富管理成色。無論從投資的角度,還是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含財率”都成為一項重要指標。

  當下,我國財富管理行業處於高速成長期,券商是最受益於權益財富管理蓬勃發展的金融機構。從代銷角度來看,券商系在權益領域專業度更高,在持牌經營政策環境下搶佔投顧業務先機。從產品端角度來看,券商系公募基金已經崛起、規模更大、盈利能力更強。

  在這種背景下,今年有機構直接推薦買入高“含財率”券商股,認為大財富管理主線標的中長期更具備估值修復空間。

  提高“含財率”不僅是為了提升淨資產收益率,更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證券公司的競爭力。據筆者觀察,券商正在向三大業務方向發力。第一,是建立多層次產品與服務體系,擁抱主動管理,提升客户體驗。在金融產品淨值化管理趨勢下,券商在產品設計等等方面,應幫助客户提升資產配置的長期收益,從而實現客户財富與平台資產留存的共同成長。第二,是加強投顧建設,包括銷售渠道建設和專業投顧人才儲備。由於財富管理的複雜性和綜合性,需要券商的投行、資管、研究等多部門協同作戰。所以,人才聚集和使用是重要環節。第三,是加強金融科技和數字化賦能。這在券商財富管理業務鏈條中有更多應用場景,比如精準營銷、智能投顧等。

  與國際領先財富管理機構相比,本土機構在“量”和“質”上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還處在起步階段,投研、資產配置、產品設計、服務流程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同質化比較突出。所以,既要看“含財率”幾何,也要看其是否真正深耕財富管理服務,而不是把財富管理當作短期的營銷手段。